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刘杰)爬壁机器人酷似“蜘蛛侠”,可在垂直墙面上自由移动,同步开展喷漆作业;全地形无人搬运机器人具备越野性能,在海拔5500米的山地仍可自由穿行;智能浇钢机器人摒弃“体力炼钢”粗放生产模式,让工人远离1000多摄氏度的钢水烘烤……
4月16日,京津冀机器人大赛暨第二届雄安国际机器人大赛廊坊先进技术初赛在香河县举行。图为比赛现场。河北日报记者刘杰摄
4月16日,在京津冀机器人大赛暨第二届雄安国际机器人大赛廊坊先进技术初赛在廊坊市香河县举行。来自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56家企业和14所高校院所的参赛团队同台竞技,在先进技术赛道展开激烈争夺,机器人创新产品和“机器人+”应用场景竞相涌现。
机器人产业作为赋能经济社会民生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自2024年以来,先后两次被列入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赛事。本次大赛由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组委会主办,河北省工信厅、廊坊市政府承办,以“机器人让生产更智能生活更轻松”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提升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助力河北乃至京津冀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4月16日,京津冀机器人大赛暨第二届雄安国际机器人大赛廊坊先进技术初赛在香河县举行。图为开幕式现场。河北日报记者刘杰摄
“我们的产品解决了矿山、雪地等特殊场景货物搬运难题,通过远程智能操作保护工作人员安全,车身载重较同类产品提高43.5%,而自重减轻20%、体积缩小40%……”初赛赛场上,智捷智能科技香河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静现场演示的全地形无人搬运机器人,吸引了上海谊米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翁广林的目光。经深入洽谈,双方现场签订40万元的采购合同。
“过去参赛作品主要围绕机器人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应用场景展开,今年更注重机器人对环境的自我感知、自我学习和人机互动,在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等方面有明显进步,参赛作品数量和质量双双攀升。”本次大赛评委、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学院教授苑光明介绍。
4月16日,京津冀机器人大赛暨第二届雄安国际机器人大赛廊坊先进技术初赛在香河县举行。图为智捷智能科技香河有限公司演示的全地形无人搬运机器人。河北日报记者刘杰摄
仿人坐站移乘康复训练机器人、无人驾驶扫路机、人工智能迎宾机器人、智能检修机器人……当天,大赛现场还设置了人形机器人、智能装备及工业机器人、机器人先进零部件展示展览区,多维度、多视角呈现参赛作品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新应用。
头戴黑色棒球帽的仿生机器人“胡博士”是互动交流的高手。它由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打造,面部配备几十块可动模组,能精准捕捉并模仿歪头、眨眼、微笑等微表情,拉近与人们的距离,带来趣味十足的互动体验。
4月16日,京津冀机器人大赛暨第二届雄安国际机器人大赛廊坊先进技术初赛在香河县举行。图为比赛现场。河北日报记者刘杰摄
“这款产品能模拟超85%的人类表情,在接入自研的具身人机交互多模态大模型之后,可以进行实时多模态人机交互,并在交互过程中产生自适应神态动作,使其行为具有特定的人物设定,未来可广泛应用于文娱、教育、导览等领域。”该公司技术人员李梦豪介绍。
“本次大赛既是一个竞技交流的难得机会,也是开展合作和融资的高效平台。”在苑光明看来,大赛通过为企业搭建应用场景和促进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可以更好地聚集机器人产业企业和创新资源,推动机器人产品的研发和迭代,拉动河北省和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发展。
4月16日,京津冀机器人大赛暨第二届雄安国际机器人大赛廊坊先进技术初赛在香河县举行。图为展览现场的无人驾驶扫路机。河北日报记者刘杰摄
记者在大赛现场发现,不少参赛企业与团队还带着落地廊坊的意向前来,真正实现了“以赛引才、以赛促产”的办赛目的。“在香河布局人工智能煎饼机器人制造基地,能有效降低物流等方面的成本,与我们在北京的公司形成研发制造互动。”北京大虎智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胡文涛说,该项目分三期建设,今年计划一期项目投资近两亿元,主要建设厂房和自动化生产线,投产后可年产人工智能煎饼机器人2000台。
4月16日,京津冀机器人大赛暨第二届雄安国际机器人大赛廊坊先进技术初赛在香河县举行。图为展览现场。河北日报记者刘杰摄
当天,年产200套晶圆传输机器人项目、人工智能煎饼机器人制造基地项目、智能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项目、智能除草机器人项目、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项目等落户廊坊,香河县政府与河北工业大学合作建立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平台项目现场签约,将推动一系列创新应用场景在廊坊加快落地转化,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新型工业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4月16日,京津冀机器人大赛暨第二届雄安国际机器人大赛廊坊先进技术初赛在香河县举行。图为签约仪式现场。河北日报记者刘杰摄
近年来,廊坊市以场景应用为依托,以创新驱动为引领,集聚机器人相关企业79家,实现机器人产业成体系、强应用、上规模。截至2024年底,全市机器人产业实现营收30.1亿元,同比增长39.4%,占全省机器人产业营收比重20.6%,居全省第2位;培育省级机器人应用场景6个,其中获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3个,数量分居全省第3位和第2位。
作为廊坊机器人产业重点县的香河县,设立了3亿元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成立首贷续贷服务中心,以机器人小镇为依托,加快吸引机器人上下游项目和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全力构建“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发展”的产业格局。目前,机器人小镇已入驻博阳达信、海利天梦、大正华嘉、奥腾自动化等机器人行业品牌企业和中能兴盛、晶创铭盛等高端制造企业150余家,涵盖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减速器、系统集成等多个领域,先后获评“科技部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中国机器人十大优秀园区”等荣誉称号。
4月16日,京津冀机器人大赛暨第二届雄安国际机器人大赛廊坊先进技术初赛在香河县举行。图为开幕式现场。河北日报记者刘杰摄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制造业员工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制造业现代化程度与智能化水平的关键指标。”河北省机械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尹静鹏介绍,在此背景下,廊坊市在全省各地级市中率先开展机器人密度调查,联合该公司编制《廊坊市规上工业企业机器人密度调查分析报告》,首次系统测算规上工业企业机器人密度,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为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廊坊市规上工业企业机器人密度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廊坊市规上工业企业的机器人密度达464台/万人,接近全国470台/万人的平均水平,表明该市智能制造转型步伐持续加快。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和高端装备产业机器人密度较高,分别达到762台/万人和616台/万人,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同时,造纸和纸制品业、食品制造业等传统产业自动化改造潜力巨大。
4月16日,京津冀机器人大赛暨第二届雄安国际机器人大赛廊坊先进技术初赛在香河县举行。图为廊坊市正式发布机器人应用场景资源和创新需求清单。河北日报记者刘杰摄
大赛期间,廊坊市正式发布机器人应用场景资源和创新需求清单。作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该市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驱动,聚焦商贸物流、城市服务、智改数转、安全应急等领域,系统性梳理出六大类45个创新场景需求,建设资金规模约2.5亿元。这些需求涵盖无人物流、应急巡检、产线改造等关键场景,既是机器人技术突破与落地的“试验田”,也是“为场景找技术、为技术找场景”的有效实践。
“通过承办此次赛事,廊坊将建立‘比赛+展示+招商+资本+转化+场景’的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体系,以赛促产、以赛引企、以赛强基,全面提升机器人产业知名度和城市影响力,加快将廊坊打造成为京津冀地区机器人场景应用示范区和京津机器人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重要承载地。”廊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装备工业科科长方伟明表示。
4月16日,京津冀机器人大赛暨第二届雄安国际机器人大赛廊坊先进技术初赛在香河县举行。图为展览现场。河北日报记者刘杰摄
大赛期间,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科技处处长兼机器人质量基础共性技术测评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董凯,北京市大数据中心主任、中国仿真学会大数据系统与仿真专委会主任石志国,工信部工业大数据分析与集成应用重点实验室“工业智能”组组长石刚,全国高等学校机器人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张明路,麦岩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宇浩等机器人行业专家进行主旨演讲。
当天,麦岩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极光壹号Pro高端楼宇全智能清洁机器人、清瑞博源智能科技河北有限责任公司新一代五指触感灵巧手、珍圭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双足巡检机器人等8个北京市和廊坊市重点机器人企业创新成果产品正式面向市场发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17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