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我在乡村当“孟非”,一天撮合70对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2-03 08:39:00 来源:新周刊
我在乡村当“孟非”,一天撮合70对

今年春节,你躲过相亲了吗?

前两天,一条#男生和女生初四相亲初八直接订婚#的微博攀上热搜第一,新闻称双方感觉合得来就“快狠准解决战斗”,被一些网友戏称为“赌博式结婚”。

正如这对“速成情侣”一样,许多单身青年在春节都躲不过回乡相亲,乡村的婚介所也因此迎来了一年中最红火的时刻。

但对于51岁的媒人王孟阁而言,他的说媒方式有点不一样。他扎根在山东临沂的一个农家院,做了一部乡村版的《非诚勿扰》——

每天晚上,二十来个相亲者在他的直播间镜头前鱼贯而入,轮番上镜相亲。对上眼缘的,双方就可以“牵手”。

“开张”才不过半年,王孟阁几乎每次直播的观看人数都超过10万人。

除了真的来相亲的人,更多是蹲点来观看的“观众”,他们把王孟阁的直播当大型连续剧来看,弹幕下不断有人在讨论:“这个人不是上个月来过了?”“他不是牵手过XXX吗?”

一位网友称,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孟非的《非诚勿扰》,长大了在直播上看王孟阁当红娘,就像一场奇妙的延续。

但孟非的《非诚勿扰》,谈论的大多是都市人的婚姻观和爱情观,庞杂的乡村婚恋问题却在公众视野中习惯性隐形。

我在乡村当“孟非”,一天撮合70对

开播13年,一代人的相亲记忆。图/《非诚勿扰》

透过这个小小的切口,我们看到王孟阁的直播间形成了一个很独特的体系。他面向广阔的互联网,但他立足的土地又那么小,相亲形式仍囿于一个四四方方的择偶准则里。

我们和王孟阁聊了聊,看看他是如何帮单身青年“快速脱单”的。

乡村版“孟非 ” ,活在直播间

采访当天,王孟阁正在家中磨豆腐。

他在清晨五点就爬起来了,豆腐是为当天来农家院的人准备的食材之一。但凡来相亲的人,都会被王孟阁留在家中吃饭,因为村庄附近也没有卖饭的,所以王孟阁买了一口大锅,每天熬大锅菜免费招待来客。

王孟阁算过,如果在外面花钱买,一斤豆腐得三块多;如果用自家的黄豆磨,换算下来一斤才一块多。为了节省成本,王孟阁几乎每天都早起动手做。

临沂的冬天很清冷,村庄的大树上叶子掉得光秃秃。但村民都知道,晌午过后,王孟阁家里就会变得热火朝天。

自从成为乡村版《非诚勿扰》现场后,王孟阁的农家院就成了公共场所,每天人头攒动,他和妻子孟姨每晚忙到一两点才睡,一天就睡三四个小时。

我在乡村当“孟非”,一天撮合70对

在王孟阁直播间等待相亲的人。图/@王孟阁(啦呱)

特别在这个春节,来报名相亲的人踏破了门槛,用王孟阁的话来说,“必须加班加点才能完成”。

短短半年间,王孟阁已经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相亲流程:线上预约,线下相亲,每一场安排二十多位“嘉宾”。上镜之前,王孟阁会帮男孩拾掇发型,喷上摩丝,同时指导他们如何神态自如,保持微笑。

因为事先有沟通,王孟阁说媒时都是单刀直入,直接问对方年龄、身高、工作、家庭背景、是否有房有车,就像快速播报一张个人简历。

现场的人如果有意愿,可以与相亲者直接对话,观看直播的人也可致电王孟阁,就像《非诚勿扰》中的为心动嘉宾“调亮灯”或“爆灯”环节。

我在乡村当“孟非”,一天撮合70对

每晚,乡村版《非诚勿扰》在此上演。图/受访者提供

有一回,一个聋哑男孩来相亲,遇上了另一个聋哑女孩。两个年轻人相见恨晚,一直用手语交流,表情既惊喜又紧张。当时的农家院还没搭棚,天上下着雨,众人都打着伞,默默地看两人用只有对方懂的语言倾诉。当看到他们最后牵手那一幕时,父母悲喜交加,王孟阁和观众也触景生情,纷纷落泪。

这种戏剧性,在王孟阁看来每天都在发生:“我们的现场就像电视剧一样,一个家庭就是一个故事。”

遇上当场实在没有电话打进来的,王孟阁也会每个月安排对方来上一次镜,直到脱单为止。

我在乡村当“孟非”,一天撮合70对

王孟阁的农家院,每天都熙熙攘攘。图/受访者提供

一天,牵手超过70对

尽管一直被喊作“乡村版孟非”,但王孟阁从未看过《非诚勿扰》,做媒人这事也纯属偶然。早前,王孟阁夫妇回收过废品,打扫过卫生,年复一年地守着自家旱田上的花生芽、小麦和玉米过活,日子和当地寻常的农民没什么不同。

但是王孟阁喜欢“拉呱”,就是跟别人闲聊。在学会上网后,直播平台就成了他的“拉呱”阵地,某次直播中,观众了解到王家的两个儿媳都是王孟阁牵的线,陆陆续续地便来找他帮孩子说媒。

我在乡村当“孟非”,一天撮合70对

王孟阁夫妇在农家院。图/@王孟阁(啦呱)

去年的七夕节,王孟阁决定举办一场线下的直播相亲活动,就提前一天发布了消息, 没想到当天一下来了2000多人,光是直播就做了近14个小时,最后竟然说成了70多对情侣。

就这样,王孟阁误打误撞地把线下的相亲业务转移到了互联网上。因为“成功率”高,求亲的人蜂拥而至,新周刊记者曾致电两个相亲热线,发现都是儿子在帮忙接听,他们一上午接听的电话就超过了500个。

王孟阁原本的三四间小屋也实在挤不下了,后来就买了一个小小的集装箱房屋,专门用来直播。他还在里面做了一个小炉子,方便大家在天冷的时候边相亲边烤火。

人太多的时候,王孟阁也不是没困窘过,因为他是免费相亲,再简单的大锅饭也产生了经济负担。

但王孟阁想坚持做下去,因为他能共情到那些忧心的父母。他们常常在农家院焦虑地踱步,找王孟阁诉苦,既着急单身的孩子,也对不断上升的离婚率感到犯愁。

我在乡村当“孟非”,一天撮合70对

父母的日常追问。图/《转运手之恋》

王孟阁想帮他们解决难题。他对乡亲和邻里的感情很深,因为在6个月大时,王孟阁就没了娘,他是在村里吃“百家饭”长大的。

此外,王孟阁也深深体会到“老百姓找媳妇有多难”。年轻的时候,因家境贫寒,没有媒婆愿意帮他说亲,一度很窘迫,后来才和妻子自由恋爱。因此,他觉得做媒人是一件能回馈家乡的事,“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幸好,如今邻里亲友也常常来搭把手了,带着锅饼、馒头、肉菜来支援他,一些爱心人士甚至运来了一车木材给他用,众人拾柴火焰高。

我在乡村当“孟非”,一天撮合70对

王孟阁夫妇会把好心人捐赠的物资记录在一张红纸上。图/受访者提供

古老的婚姻观,依然盛行

王孟阁的相亲直播间,有点像是一对夫妻开的“线上月老摊”,就连“王孟阁”这个名字也是因为丈夫姓王,妻子姓孟而取的。至于“阁”,是源自两人的一个朴素的梦想:希望在未来有一个自己的小阁楼。

然而,尽管王孟阁看起来在玩一种“很新的相亲”,但他信奉种种古老的婚姻观。

他看重历史悠久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认为传统的联姻自当如此。所以看到村里没有这类牵线搭桥的“媒人”时,就主动挑起这一块。

同样地,他要求来相亲的孩子,都要带上父母。如果双亲都不在了,王孟阁也要求亲属或者长辈陪同。他对此的理解是,一方面婚姻是人生大事,需要父母见证;另一方面是这样能保证信息真实,避免婚骗和婚托。

我在乡村当“孟非”,一天撮合70对

中国式婚姻,有很多不易撼动的习俗。/图虫创意

直播的时候,王孟阁也非常强调门当户对,“好对好,赖对赖,弯刀对着瓢切菜”是他积攒下来的重要经验。

因此,王孟阁会在相亲过程中进行“首轮筛选”,比如男生是初高中学历,致电来相亲的女生是本科学历,王孟阁会直接把电话挂掉,他觉得这样才“公平公正”:“我作为一个中年人,不建议普通老百姓攀高枝。咱穷的找个穷的,富的找个富的,这样有共同语言,婚姻才走得长远。”

在这个相亲现场,很多隐秘的现实准绳也像利刃一样存在着。遇到接受离异对象的嘉宾,王孟阁会先试探着问:“离异并带一个女孩的介不介意?”如果嘉宾表示可以,王孟阁会继续问:“那离异带男孩的呢?”

在多数情况下,嘉宾都会摇头。王孟阁对此见惯不怪,认为主要是经济压力造成的,“女孩不用给她买房,只是出嫁。男孩就不一样了,将来要娶妻、生子、买房,产生的费用要大得多,不是一个普通家庭承受得了的”。

我在乡村当“孟非”,一天撮合70对

每一场联姻,都包含了众多考量。 /图虫创意

很多年轻人对此不以为然,因此直播间也面临着很多质疑。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一套传统婚姻观在王孟阁这里相当有威力,它高效、利落,达成率也极高。

王孟阁也不要求所有孩子都认同他的模式。在相亲之前,王孟阁会和对方沟通,看看是否能配合相亲流程,并且确定对方对互联网是否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一些年轻人会与他意见不合,不同意上镜。王孟阁也不恼,就让他们回家等通知,有合适的人选再给对方打电话,只是脱单率远没有上镜的“嘉宾”高。

一面镜子

“牵手成功”之后,一些人也会迅速告别。王孟阁自己也知道,这个直播间只是提供一个“看眼缘”的机会。“我们在前面搭桥,不过是举手之劳,关键还得靠他们自己去磨合和交流。”

王孟阁也不会跟踪他们后续的发展。“我们要求他们自由恋爱,如果不成可以再回来。”

可见,尽管王孟阁被称为“临沂相亲王”,他也只能帮助配合这种相亲模式的部分人,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婚恋问题。

但这个扎根在临沂的直播间,可以说是中国相亲困局的一面镜子。快手的运营人员曾对人间后视镜称,整个临沂有将近200个相亲主播,在快手上是全中国相亲直播人数最多的城市。

为什么是临沂?临沂最早因临近沂河而得名,拥有三条交汇的河流,所以王孟阁最爱挂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条件要放宽,沂河多宽放多宽”。

我在乡村当“孟非”,一天撮合70对

临沂的地貌,决定着当地的社会变迁。/图虫创意

一方面,这种地理环境让临沂成为“中国物流之都”,也给了直播电商产业丰厚的土壤。据刺猬公社报道,临沂有38座电商园区、11.79万个电商商家和12万名从业者,被称为“北方直播电商第一城”。

另一方面,直播相亲的盛况也和当地的社会现状紧密相连。“临沂是一个老区,经济条件和发达城市相比还是不行,很多年轻人流失到了上海和北京,尤其是女生,因此本地的脱单需求更大。”王孟阁说。

如果不是做这个直播间,王孟阁都不知道社会上有这么多大龄青年脱单困难。但他对“大龄青年”的理解是20以上、40岁以内,40岁以上为中老年。

我在乡村当“孟非”,一天撮合70对

想相亲的人很多,但能匹配的人很少。图/图虫创意

王孟阁也对如此失衡的人口性别比感到意外。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男性比女性多出了3237万人——这体现在王孟阁的直播间里,就是通常每一场相亲中有近二十位男孩,女孩只有五六个。

尽管男多女少,王孟阁发现来相亲的优秀男孩并不多,反而是优秀的女孩很多,甚至有已经获得北京户口的女博士生来相亲。但他认为,多数女孩都悬在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上,“很多30岁左右的未婚女孩,学历有点高,眼光也有点高,当她想找个非常优秀的男孩时,发现很少” 。

我在乡村当“孟非”,一天撮合70对

优秀的女孩永远抢手。图/《爱很美味》

因此,王孟阁能做的,也只是在直播间拓宽相亲的渠道,尽量帮忙扫除代际间的障碍,比如劝牵手成功的家庭看淡彩礼的部分,省办简办,也让父母们不要拿儿女的婚姻当买卖。

他也在努力帮助对婚姻有渴望的残疾人,在每天的直播中,王孟阁会特意邀请一两位残疾人融入到联谊会,“残疾人的生活都是两点一线,要找到合适的另一半不容易” 。

在王孟阁家的一面墙上,挂着大大的四个字:六合同春。六合同春又名鹿鹤同春,是古代 中国寓意 纹样之一,指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

这是他最朴素的愿望。尽管,单凭一次速配式相亲,大多数年轻人的“春天”仍会深处迷雾之中。

我在乡村当“孟非”,一天撮合70对

婚姻的目的地是幸福。图/《最完美的离婚》

作者:花瓢白

校对:黄思韵

封面、头图:《非诚勿扰》

商务合作:xzk96818

《乡村版孟非:把山东大龄男青年推销出去 》人间后视镜

《北方电商直播第一城,为什么是临沂? 》刺猬公社

《小城青年春节相亲:放宽年龄,“倒插门”是最后选择 》环球人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3 09: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直播将丰宁的旅游资源、土特产品等向更多人推介,她的直播间也成了展示、传播丰宁旅游文化的窗口。通过培训赋能,丰宁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乡村女主播。不少女主播还加入“丰宁文旅推广矩阵联
2025-06-12 09:34:00
乡村行·看振兴| 辽宁铁岭:冬日里“村播”忙
...天气里依然感受到“村播”的热情。手机一架,农家院变直播间,“猫冬”也变“忙冬”,一位位农民成为主播,将家乡的好物卖向全国。来到开原市塔子沟村,徐振清的院里晒着榛子,屋里弥漫着
2023-12-25 16:56:00
人才引擎 智赋乡村
...产的牛羊肉产品,“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为我们提供了共享直播间,这里有电商分拨中心、农产品上行仓、农村电商服务站,让我们企业的牛羊肉产品走得更远,2023年我们线上渠道的交易额就能
2023-12-29 01:41:00
快手公益“幸福乡村学堂”来了:聚焦农村电商直播,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媒体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活动的其中一站,旨在通过“幸福直播间”的打造,以及针对农村电商“领头人”们的培训,为乡村振兴不断输出经济价值、人才价值和社会价值。聚焦农村电商直播,全面助
2023-09-15 15:16:00
沃野田畴绘新景 乡村振兴谱新篇
...示体验中心、培训孵化中心、电商运营中心、会议中心、直播间等功能区已投入使用,形成了集文化展示、观光体验、特色餐饮、产业研学于一体的旅游集散地、乡村会客厅,在有效推动农村电商持
2023-07-15 10:23:00
...板栗、小米、土鸡蛋、蘑菇,都是原生态的,大家可以在直播间下单购买,也欢迎您来到我们村现场品尝......”一部手机、一个支架,将赵凤鸣与线上的观众连接起来。古长城脚下的秦皇岛
2023-09-24 15:58:00
临沂职业学院成功举办基层干部专科学历教育电商直播高端培训班
...工作室·快手公益乡村振兴直播基地、高庄镇高庄村电商直播间、沂水正喜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泉庄镇金龙山农业专业合作社、夏蔚镇朱家坪村等地开展观摩。通过近距离观察电商直播流程,与网红
2023-09-18 16:18:00
临沂商管集团:直播赋能乡村振兴
...7个小时累计吸引了近9万人观看。临沂商管集团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开展的助农直播活动,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获得广泛好评,不仅为当地百姓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也提高了人们对沂
2024-06-18 16:20:00
“新农具”解锁苹果“新故事”:陕西延安“新农人”变“兴农人”
...没想到效果极佳,许多粉丝喜欢其朴实的乡村田园生活,直播间人数只增不减。经过几年的努力,夫妇俩从洛川普普通通的果农蜕变成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络达人”,也让生活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2024-05-14 17:2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安徽货车司机宋亚飞向千里之外发出“生命种子专递”
大皖新闻讯 “能救一个人,这趟‘活儿’比跑再多运输都有意义!”躺在床上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宋亚飞向工作人员说道。近日,一场跨越千里的“生命种子专递”在安徽省亳州市完成
2025-10-06 14:14:00
“月是故乡明——2025海峡两岸(漳州)中秋晚会”举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10月5日(农历八月十四)晚,“月是故乡明——2025海峡两岸(漳州)中秋晚会”
2025-10-06 12:40:00
固安县图书馆:8项“双节”特色活动赋能文化新场景
河北新闻网讯(陈放、姚君楠)金秋“双节”至,书香满固安。10月1日起,固安县图书馆以“家国同欢·美德共传”为核心主线,拉开8项特色文化与健康活动帷幕
2025-10-06 10:12:00
秋染太舞小镇
10月5日,游客在张家口市崇礼区太舞小镇游玩。国庆假期秋意渐浓张家口市崇礼区太舞小镇层林尽染层层叠叠的树木染上五彩斑斓的色彩漫山遍野的白桦林与枫叶染就了层次分明的金黄与绯红如画的秋色吸引来众多游客打卡游玩10月5日
2025-10-06 07:50:00
河北日报讯(记者陈宝云)10月2日上午,北京游客王珊在承德避暑山庄丽正门外,通过扫描二维码,登录最新上线的AI数字人导览
2025-10-05 08:26:00
聚焦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访谈|中国杂技正逐渐成为世界的典范
中国杂技正逐渐成为世界的典范——访美国评委皮特·杜宾斯基近日,本届杂技节美国评委皮特·杜宾斯基在接受记者采访。 刘子恒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艺术节之一
2025-10-05 08:33:00
“快来韭菜坪,一起吹吹风”
纵情韭菜坪,撒野二台坡。海拔2300米的草原上,那条被网友称为“大地波浪”的13公里公路——车辆驶过连续起伏的坡道,时而冲上“浪尖”
2025-10-05 16:43:00
国庆假期第五天,景德镇“鸡排大道”人气超高
大皖新闻讯 江西景德镇“鸡排哥”李俊永走红后,引发全网关注,每天被各类镜头“围观”。9月30日深夜,大皖新闻记者赶赴景德镇
2025-10-05 16:50:00
进入国庆中秋长假,太原文旅绽放异彩,吸引各地游客纷纷前来打卡体验,全市旅游市场人气非常火爆。1日至3日,晋祠、北齐壁画博物馆
2025-10-05 18:18:00
10月8日休息?“鸡排哥”澄清:正常出摊,食品安全有检测报告
大皖新闻讯 近日,关于景德镇“鸡排哥”8号将暂停出摊,计划休息的说法在网络上引发关注。10月5日中午,“鸡排哥”发视频明确表示8号他没有计划休息
2025-10-05 18:37:00
农行城西支行:情暖中秋,一张矮凳的“无障碍”柜台
鲁网10月5日讯“吱呀——”一声轻响,农行城西支行的玻璃门被缓缓推开。正在整理单据的大堂经理张静抬头,看见一位特殊的客户
2025-10-05 22:02:00
视频摄制:李畅 曹铮
2025-10-05 20:40:00
东湖漫评:让“青春馅料”裹满奋斗味道
中秋的月、国庆的红,总会在金秋时节撞个满怀。街巷里飘起的月饼香,不仅裹着团圆的甜,更藏着村社区工作者们专属的“青春馅料”
2025-10-05 23:34:00
与国同庆,与子偕老 这个“十一”婚庆市场有多火?
大河网讯 这个国庆中秋“超级黄金周”,空气中弥漫的不仅有喜庆的节日气氛,还有浓浓的甜蜜爱意。“八天假期,七场婚宴”“国庆好像全国人都在结婚”……此类调侃刷屏社交网络的背后
2025-10-05 20:39:00
青春志愿红 服务情更浓
10月5日,国庆假期已过半,太原公交二公司的20余名青年志愿者依旧热情饱满、精神抖擞。每日清晨,他们身着统一红色马甲,手持指引牌与急救包
2025-10-05 18: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