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泼天富贵砸向“川爷”?这种思维比谣言还值得警惕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4-10-22 13:52:00 来源:冰川思想库
泼天富贵砸向“川爷”?这种思维比谣言还值得警惕

对于四川大兴基建、拆迁暴富的炒作,要辟谣很容易,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摆脱对投资驱动的依赖思维,减少社会对“大基建”和强刺激措施的过度期待。

撰文丨熊志

四川大规模拆迁,泼天富贵砸向“川爷”的消息,果然反转了。

最近网传消息称,“四川启动2.15万亿拆迁项目”,一些成都网友更是在网上晒出拆迁补偿情况,“我家拆迁拿到900多万”,“我拿了17套房,还有三年房租”,堪称天价的拆迁补偿,羡煞众多外地网友。

对此,成都官方回应称,“全是谣言”,目前已对发布天价拆迁虚假消息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行政处罚。

一条假消息引爆舆情,甚至资本市场也为之亢奋,相关概念股一度大幅上涨。在这轮炒作背后,充斥着太多对新一轮产业转移、战略腹地建设、西部大开发的不切实际的期待和想象。

01

根据官方通报,“四川启动2.15万亿拆迁项目”“成都大规模拆迁,有人一夜暴富”“我一个朋友赔了17套房”等信息,是有网友为博取流量,利用AI软件生成,彻头彻尾的谣言。

其实对所谓的大规模拆迁和天价补偿,稍有常识的人,都能够一眼判断其真假。

成都这样的大城市,城镇化水平已经比较高,城市建设基本成型,不可能突然大搞拆迁。而且2021年时,住建部曾专门发文,禁止大拆大建。

再者,动辄赔个几千万、十几套房,明显也脱离实际。拆迁补偿是和房地产市场挂钩的,现在楼市不景气,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开发商,全都在过紧日子,不可能豪掷千金。

比如有成都的开发商提到,“现在的拆迁补贴基本上按照1:1、1:1.5进行,拆迁补贴也就一个人20万元以内”,这一说法才更接近真实情况。而且棚改货币化退场之后,大部分拆迁补偿都是给房子。

很多人轻信谣言,一些四川网友更是为之亢奋激动,一方面是因为,对宏观区域政策的理解存在认知门槛;另一方面在于,对四川为代表的西部地区的政策投入,确实在不断加码。

当下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不确定风险增加。为了防范各种风险,也是为了平衡区域发展,中央层面在2023年底曾首次提出,要“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就在前不久,中央再次发文,要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一系列动作都显示出,对中西部地区的战略投资、资源倾斜力度在不断升级。

四川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历史上就是我国的大后方,此前批复的《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对四川的定位,正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是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

国家要建设战略腹地,要搞产业转移,推动西部大开发深入,被委以重任的四川,自然得大兴基建,大规模拆建实现配套升级,在逻辑上,这确实容易形成一个自洽的闭环,给谣言的传播提供土壤。

02

2008年金融危机后,面对经济下滑的风险,中央推出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在拉动投资和稳定经济增长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

当下全国经济处在调整阶段,下行压力仍在。为了扩大需求,在金融、地产等领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强效的刺激措施。

在此背景下,大家对中央放大招救经济,依旧抱有较高的期待。关于万亿基建项目砸向四川,成都启动大拆迁的消息,符合外界希望经济得到进一步刺激的心理预期。

所以,哪怕它是假消息,在传播过程中也极容易被轻信。

在西部地区大兴基建,大搞开发,这种“给政策+大撒钱”的模式,可不可以拉动投资,扩大内需?

理论上当然可以。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路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本就是多数地区的发展常态。

比如在本世纪初,国家正式启动西部大开发建设,在政策的强力扶持和引导下,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高潮,像贵州在前些年就率先实现了“县县通高速”。

随着基建不断完善,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招商引资下,沿海地区的产业也积极响应号召,加速向内陆迁移。在此过程中,重庆、成都、郑州等城市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领域取得了显著发展。

受益于此,云南、贵州、重庆等省市的GDP增长,曾长期位于全国前列。

可见,将海量资源投入到欠发达的中西部,进而盘活全国经济的大局,在过去一段时期,这样的投资思路,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如2008年前后,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背后离不开对中西部地区的大开发、大建设——2008年到2013年这5年间,西部地区占全国的GDP比重,从18.1%提高到20.0%。

问题在于,投资驱动模式本身不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的红利,也会边际递减,脱离实际需求大兴基建只会劳民伤财,加剧地方的债务负担。

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不能还是寄希望于中央给政策,大规模、无节制地砸钱搞基建,大兴土木,而忽视负面后果。

03

有的网民兴奋过头,对四川大基建、成都大拆迁的假消息过度欢迎与支持,甚至将新一轮的西部开发、产业转移,当成是“新三线建设”,这种不切实际的期待,还是受计划经济惯性思维的影响。

为了缩小东西经济差距,中央对一些内陆省市,长期给予了充分的政策扶持。像四川就是接收转移支付大省,每年获得的转移支付资金超过5000亿元。

在西部大开发初期,通过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地区面貌,并为产业转移打下硬件基础,进而促使资金、技术、人才等关键要素向内陆省市汇聚,这种依靠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方式,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现在,西部地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基建红利消退,债务压力增加。转变增长方式,减少对投资的过度依赖,已成为当务之急。

推动西部大开发深入,要淡化行政干预的投资理念,更加注重市场导向,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而不是复制之前的路径,甚至沿用备战时期“三线建设”的思路。

其实我们看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相关表述,是“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

过去沿海向内陆的产业转移,更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典型的是富士康,从深圳这样的沿海城市内迁到郑州、重庆等地。

如今的新一轮产业转移,开始涉及到处在价值链中高端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这说明中西部地区,具备了发展中高端产业的一定基础。

但反过来看,产业层次越高,对生存发展环境的要求也越高。

比如,如果你是一家高科技企业的决策者,在企业选址时,肯定不会只是简单地考虑交通是否发达,还会考虑融资是否便利,有没有充足的科教资源、人才储备,营商环境是否友好,等等。

靠行政指令决定产业迁移方向,“指哪儿打哪儿”,这本身就不太现实,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最终布局和分布,一定是地区综合竞争的结果。

因此,盲目地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合时宜。新城变鬼城的案例不胜枚举,如果地方政府未能成功吸引相关产业入驻,那么,大规模投资建设砸下去的钱,会转化为无效的基建项目,无法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

所以,对于四川大兴基建、拆迁暴富的炒作,要辟谣很容易,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摆脱对投资驱动的依赖思维,减少社会对“大基建”和强刺激措施的过度期待。

而对内陆省市来说,相对于等政策倾斜、盼中央砸钱,提升管理水平,优化营商环境,这才是区域发展的核心所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22 1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拆迁户拿17套房,还有人获千万赔偿款?成都辟谣:“没有一个是真的”
...乡建设局工作人员对媒体辟谣称,“我们知道这个事情是谣言,全是谣言,没有一个是真的。”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则回应表示,“征地拆迁的话,我们官网会有公示,一切补赔偿标准
2024-10-16 17:59:00
网传成都大规模拆迁?成都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一切以官方为准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表示,“我们知道这个事情是谣言。”记者也多次致电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新闻办,截至发稿前,尚未有人接听。随着成都拆迁话题的火爆,10月16日,A股成渝
2024-10-16 19:25:00
2023浪潮智能终端新品及方案发布会举办
...转自:中国电子报本报讯 记者沈丛报道:9月7—8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2023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在大会期间,由浪潮智能终端有限公司(以下
2023-09-19 09:24:00
接住“泼天的富贵”,将流量变“留量”
...出新体验、用心用情强服务,成功出圈、接住这“泼天的富贵”。“整活”宣传,引爆旅游流量。“南方小土豆”勇闯哈尔滨、“小砂糖橘”漠河游学在网络爆红后,市委宣传部审时度势,抓住“流
2024-01-18 16:00:00
编造“成都大规模拆迁”等虚假信息,4人被行政处罚
...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公安机关提醒:对编造、传播、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将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依法查处。希望广大市民不信谣、不传谣,一切以官方权
2024-10-17 18:37:00
...创造的活力,就必须击楫中流、主动作为,时刻以互联网思维和改革创新精神寻求问题攻坚之法、发展破难之策。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变化,数字化转型将继续引发更深层次更广
2024-02-22 06:41:00
...国大肆抹黑“一带一路”倡议,试图用“债务陷阱论”等谣言来破坏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美方的言行透着一股“酸”气。今年初,中国积极斡旋,推动中东多国化解矛盾,掀起一轮“和解潮”。
2023-05-13 05:37:00
海报时评 | 莲花味精这波“泼天的富贵”从何而来?
...牌国货因为李佳琦和花西子事件抱团营销,收获“泼天的富贵”,“莲花味精”也重回消费者视线。表面看起来,莲花味精这波“泼天的富贵”是守株待兔等来的,但事实上是万事俱备,只欠“流量
2023-09-19 11:22:00
印度投资100万亿大修基建,却坑哭了日本!为何如此惨败?
...大亏损,有甚者不得不面临破产的危机。那么,印度投资基建为何会变成如此惨败之事?追溯其原因,既有印度内部的问题,也折射出了日本自身的困境。本文将深入剖析,为您解开这场印度基建投
2023-08-28 15:35: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