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说王建面前,龙得盘着,凤得趴着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0 15:3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为何说王建面前,龙得盘着,凤得趴着

(前蜀高祖王建形象)

公元918年,前蜀开国皇帝王建晏驾,死了。

临死之前,王建有遗言如下:

太子王衍能力不行,性格也不行,本来不打算立他做皇帝,奈何你们一帮大臣们极力推崇,那也就算了,等我死了,王衍表现如果可以,你们就尽心尽力的辅佐他,如果他不太行,皇帝这个工作做不了,那建议你们把他拿掉,另外在我的儿子中选择有才能的拥立,不过我可说好了,这王衍毕竟也是我儿子,拿掉他可以,可千万别把他给杀了,还是要让他安度余生,王衍身后的外戚,大徐妃和小徐妃,你们也要尊敬爱戴她们,只是不要让徐氏家族中的男性干预朝政,也不要让他们带兵。

巴拉巴拉一段话说完,王建就死了。

关于王建的死,史料上有很多记载,这里暂且主张两个可信度比较高的。

这第一种,是说王建是社会底层出身,屠猪宰狗偷牛,绰号贼王八,因出身太低,所以实现阶级跨越的这个过程那是相当的费劲。

有人出生就在罗马,而王建离罗马十万八千里,他要去罗马,付出的成本当然更高。

多年打拼,风里来雨里去,吃吃不好,睡睡不好,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以至于得了痢疾,经常拉肚子,中年的时候身体素质好点他还能撑得过去,岁数大了,这好汉架不住三泡稀,久而久之王建的身体就完蛋了。

王建晚年的时候,早就失去了初心,也不仗义了,也不仁义了,是今天屠杀大臣,明天祸害百姓,尤其是在他执政的时候,税赋颇重,很多百姓因苛政而死,老皇帝临死的时候竟然因此产生幻觉,看到无数因为暴政苛政而活活病死饿死的百姓化为厉鬼来找他索命,他本来就拉着稀呢,惊骇之下,当时就没命了。

为何说王建面前,龙得盘着,凤得趴着

(前蜀皇宫模拟图)

倘若真有此事,那么王建面对的不会是百姓的冤魂,而是他自己的内心。

平时不做亏心事,何惧夜半鬼敲门?

正如某部经典游戏所说,谎言不会伤人,真相才是快刀。

这种死法其实就够奇葩的了,但是和第二种死法比起来,简直算是完美善终。

高祖王建晚年册立的储君,是小儿子王衍,当然他未必真的喜欢这个儿子,大部分是因为在大小徐妃和群臣们赶鸭子上架的拥立氛围下的无奈之举,后期王建也发现了,王衍不谙世事,一心只有玩乐,他就想要改立另外一个叫做王宗杰的儿子为储君。

可惜,刚有想法,王宗杰就暴毙了,死因不明。

自己刚要立王宗杰做太子,王宗杰就死了,老皇帝难免怀疑王宗杰是不是非正常死亡,是被人害死的。

老皇帝怀疑别人,那么朝廷里有两个人就比较紧张,比较惶恐,一个是宦官唐文庡,一个是宰相张格,因为王衍能成为储君,唐文庡和张格鼎力支持,而且出力最多,他们是太子,党,现在能替代王衍做储君的王宗杰死了,他们担心老皇帝会把儿子死掉的这笔帐算到自己的头上。

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步入暮年,王建性情大变,猜忌多疑,生怕臣下整事儿,诛杀王宗涤和刘知俊就是再好不过的例子。

王宗涤,前蜀名将,东川,山南西道,剑南三川都是王宗涤带兵打下来的,可以说王建能有前蜀江山,一半功劳都在此人身上。

为何说王建面前,龙得盘着,凤得趴着

(剑南风光)

王宗涤打仗很猛,战斗力强悍,而且还很有智谋,性格也不错,对待士卒都很宽厚,行军的时候也不骚扰百姓,因此他深得民心,名望不错。

打江山的时候,王宗涤这样的大将对于王建来说是宝贝疙瘩,可是到了坐江山的时候,王宗涤就成了王建眼睛里必须揉出的沙子。

这剑南三川百姓只知王宗涤而不知王建,你让王建这个皇帝心里怎么想?

王建有心要整治王宗涤,可王宗涤毕竟是开国功臣,品行没毛病,没有小尾巴小辫子可以抓,一时半会还真处理不了。

往往这个时候,就会有奸臣应运而生。

我们说,奸臣很可恶,蒙蔽圣听,让统治者亲佞远贤,甚至错杀忠良,但有些时候,君王和奸臣是相辅相成的,有时候皇帝需要奸臣,奸臣才会诞生。

这唐末五代时期,有个传统,那就是人们都喜欢收养子,收义子,收干儿子,比如节度使们就很喜欢干这个事儿,一般他们会把心腹将领收为养子,又能拉拢人心,又能巩固地位,别人不说,当年王建也正是因为被大宦官田令孜收为了养子,后来才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既然收养子这招好用,那自然要多多益善,于是王建多年时间陆陆续续竟然收了一百多个养子,王宗涤就是其中之一。

这才高者众矢之的,行异者讥议所集,一百多号人,大家都是王建的养子,凭什么就你王宗涤混出头来了?

这个时候,另外一个叫做王宗佶的养子因为羡慕嫉妒恨,他不怀好意,立刻跑去找王建汇报,泼王宗涤的脏水,大概是说了一些王宗涤可能权势过重,要谋逆之类的话。

为何说王建面前,龙得盘着,凤得趴着

(大将王宗涤形象)

王宗佶的这些话是真是假不重要,但是这话的出现对王建来说很重要,因为这是个由头,没有这个由头,他不好对王宗涤动手。

现在有了这个由头,王建立刻把他从剑南召回了成都,训斥他有诸多不轨的行径。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王宗涤也许早就有这种觉悟,因为这古来功臣能有几个善终的?自己不仅是功臣,还是养子,纵然是父子,也已然相疑...

可是,任谁被这么卸磨杀驴,心里一定不得劲,王宗涤更是悲伤气愤,反问道:

如今三川已经平定,您倒是可以听信谗言而屠杀功臣了。

王宗涤不讨饶,反而顶撞王建,王建更生气了,训斥道:

以前你就多有不轨言行,我念你有功,不跟你计较,现在把你叫过来你还这么放肆,我岂能再容你?

面对养父的逼迫,王宗涤无言以对,他知道说什么也没用了,干脆我什么也不说了,爱咋咋地吧。

沉默,是最后的原谅。

就这样,王宗涤被削去了所有的职务,流放松州,终身不赦,当然还没等王宗涤到松州,王建就命令宠臣唐道袭在半路上把王宗涤杀掉了。

听闻王宗涤的死讯,王建长出了一口气,截然不同的是,剑南士卒们听说王宗涤已经被害死,纷纷落泪,掩面哭泣,成都百姓更是涕泣如丧亲,悲伤国家失去了一位栋梁之才。

五年之后,王建称帝,称帝后一年,王建令人惊奇的追溯了王宗涤的功绩,甚至亲自洗刷了他的冤屈,追还了王宗涤的生前荣誉。

是啊,非你不忠,非我不明,你王宗涤的清白在这里,可我王建的天下,也在这里。

为了帝国的千秋稳固,你必须死。

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太常见了,只是王建和其它帝王不同的是,别人知错改错不认错,王建是知错改错又认错。

可是,人已经死了,追悔又有什么用呢?不过聊以自慰罢了。

为何说王建面前,龙得盘着,凤得趴着

(大将刘知俊形象)

另外一位被王建杀掉的将领,是刘知俊。

刘知俊,字希贤,徐州沛县人,搞不好还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

他这个人,仕途比较复杂,最开始跟着感化节度使时溥混,后来又归顺了朱温,辅佐朱温建立了后梁。

朱温麾下的将领很多,刘知俊是比较重要的一位,他官至忠武军节度使,是后梁镇守关中地区的核心将领,曾经为防御李茂贞的歧国势力做出了一定贡献。

后来朱温做了皇帝,他也犯猜忌臣下的毛病,时常诛杀大将,刘知俊每天一上班,发现不是这个同事被朱温杀死了,就是那个同事被朱温杀死了,在这种惶恐不安的情况下,刘知俊选择了叛乱造反,归附了李茂贞的歧国。

当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之时,人性总是会发生形变。

李茂贞当时正愁没有人手用,悍将刘知俊带兵来投,对他来说是大好事儿,所以刘知俊在歧国被拜为上将,混的也很不错。

后来因为普慈公主非要闹着回娘家的事儿,歧国和前蜀开战,歧国越打越弱,逐渐不敌,在两国交战的过程中,刘知俊的家人因战乱迁徙到了蜀地生活,刘知俊在歧国心里不是滋味,一是因为想念家人,二是既然他家人在蜀地,那么李茂贞就有可能因为这事儿猜忌他。

啊,你家人都在蜀地,你是不是也想去啊?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刘知俊又开始害怕李茂贞杀害他,于是他又投奔了前蜀。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个刘知俊屡屡叛变,几易其主,很难说得上是一个忠臣,而且他似乎有点被迫害妄想症,很多时候危机还没来,他就先跳槽了。

为何说王建面前,龙得盘着,凤得趴着

(岐王李茂贞形象)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知俊在五代乱世的名声不是很好,蜀人都不喜欢他,王建虽然接纳了他,可是也不太中意他,和人谈到刘知俊的时候,还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刘知俊这样的人,一般人驾驭不了他,所以还是要提早把他给解决了。

这时候唐文庡已经在王建身边做宦官了,内侍嘛,自然要懂得揣摩圣心,唐文庡一听王建这是话里有话啊,二话不说就开始诬陷刘知俊谋反,王建就等唐文庡这句话呢,也是二话不说,直接就把刘知俊给处死了。

这个在乱世中不断观望,不断跳槽的刘知俊,危机预警拉满,还是死了。

沙场征战一生,被送上断头台的时候,刘知俊惶恐乞命,就连负责行刑的人都为之发笑,刽子手心说了,怎么有这么怕死的人呐。

是啊,人生在世,谁不畏死,谁不怕死?

有人说,我不怕。

这个世界上当然有人不畏惧死亡,可却鲜有人不畏惧毫无意义的死去。

刘知俊不想这么毫无意义的死去,他想不明白,五代十国多少人都是三心二意,两面三刀,都是今天侍一主,明日再投一主,他朱温不是吗?他王建不是吗?马殷不是吗?高季兴不是吗?

明明自己已经很努力的活着了,为什么偏偏身首异处的还是自己?

其实很简单,兵变叛乱是五代时期军阀们摸索出来的一条路,这条路太多人走了。

你走的不是自己的路,是别人的路。

既然路是别人的,那么命当然也不会是,自己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0 18:45:2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刘备在四川称帝六百多年后,谁复制了他的成功
前蜀大顺二年(891年)八月,王建夺取成都。十月,唐昭宗朝廷承认既成事实,王建如愿以偿地成为西川节度使。唐朝西南地区的军政地理设置,最初只有剑南道与山南西道,安史之乱以后剑南道被
2024-05-14 21:51:00
朱温在汴州登基,哪四大藩镇拒不承认
...太原晋王李克用,西有凤翔岐王李茂贞,西南有成都蜀王王建,南有扬州弘农王杨渥(杨行密长子),大梁政权处于各反对势力的三面包围之中。此外,尚有不受其统辖的五大藩镇:北有幽州刘仁恭
2024-03-25 16:59:00
盘点五代十国开国皇帝的出身
...光夺父之位自立,被李存勖所灭,父子都被处死。前蜀,王建所建。王建原为唐禁军的小首领,救唐僖宗有功,成为大唐将领。离开朝堂,到了成都,平定战乱被唐昭宗封为蜀王。因为不服朱温篡唐
2023-05-03 15:55:00
唐朝末年哪个地痞无赖,草草埋葬亡父时遇到龙穴
...到龙穴,30年后便成了开国皇帝。这人便是前蜀开国皇帝王建,他年轻的时候胆大包天,以杀牛、偷驴、贩卖私盐为业,但王建却没有因此获罪,因此被乡人称为“贼王八”,谁又能提前想到这样
2024-03-02 21:10:00
朱温篡唐称帝为什么没有得到传国玉玺?
...一个是唐末权阉田令孜;另一个是五代十国前蜀开国皇帝王建。这两人还有一层特殊关系:前蜀高祖王建曾是大宦官田令孜的干儿子。权宦专权,“父子”成亲信先说说唐末权阉田令孜。田令孜原是
2023-07-16 06:38:00
唐朝历史上的凤翔之战
...遭到惨败,“十不存三四”。与此同时,剑南西川节度使王建还趁火打劫,夺取了李茂贞的山南十四州。朱温军队长期围困凤翔城,城内的粮食供给出现严重问题,连唐昭宗的饮食都出现问题。这时
2023-08-29 13:41:00
从忠诚到背叛:刘知俊与三位君主的恩怨纠葛
...年十一月,刘知俊“夜帅亲兵七十人斩关而出”。前蜀的王建对刘知俊还不错,任命他为武信军节度使,镇守遂州。王建虽然欣赏刘知俊的军事才能,但内心也非常担忧,他经常对身边人说:“吾老
2024-02-21 13:00:00
田令孜怎么敢直接就奔着陈敬瑄去呢
...他弟弟杨复恭当然也不会喜欢田令孜得势的时候收的义子王建,而且这个时候王建因为在僖宗第二次出逃长安的时候护驾有功,正和僖宗打得火热,感情极速升温,杨复恭一看不行啊,万一王建得势
2024-04-18 09:30:00
...殷,福建的王审知等。还有一些人选择称帝,比如川蜀的王建、吴地的杨氏家族。另外,还有两个人,他们依然沿用唐朝的国号、年号,一个是之前介绍的李克用,另一个就是本文的主角,那么此人
2024-03-13 15: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