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在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黄振芳一家三代人接力植树造林,并带动全县家家参与。一片片荒山披上绿装的同时,村民们也“以林兴业”,种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像往年一样,植树节这天,黄振芳的大儿子,66岁的黄传融带着女儿和外孙,拿着铁锹和香樟树苗,上山种树。铲土、挖穴、扶苗培土,黄传融手把手地示范。
黄振芳曾外孙 郑川也 :光是种一棵树我都觉得非常的辛苦,难以想象以前他们怎么种下这么大片的树林。
郑川也现在看到的满目苍翠,正源于40多年前,曾外祖父黄振芳的植树造林行动。当时因为村民没有太多收入来源,只能上山砍树卖钱,换粮食。附近的山砍光了,就去更远的山。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状态,当地鼓励农民发展林业脱贫致富。1983年,年过半百的后洋村村民黄振芳,带领全家贷款8万元,开垦荒山。三年时间造林1207亩,成为当地有名的“造林大王”。
黄振芳大儿子 黄传融:1984年,从(大年)初二那一天就开始上山种树,那一年下了四场大雪,后来树苗运回来了,没办法直接种下去,那个雪堆扒掉来种树。当时我们种树的时候,也想多种树来脱贫致富。因为树苗种下去,一年一棵会涨一块钱。比如说种1000棵下去的话,一年也会增加1000块钱的收入,种一万棵,就有一万块钱的收入。我想到这里的话,越种越有干劲。
黄振芳和黄传融父子俩还尝试“以短养长”,在速生林中套种马铃薯、玉米、魔芋、茶叶等作物增收。在黄振芳家庭林场的带动下,后洋村掀起了造林热,短短几年,林地面积扩增到7307亩。如今,管护家庭林场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黄传融手里。2016年,黄传融返乡创业,发展林下种养,在林下养蜂、种植中草药,实现林下资源提升、产业增值。
黄振芳大儿子 黄传融:现在我们就是坚持不砍树也能致富。现在是发展林下经济来增加收入。蜜蜂这一块的话,一年的蜂蜜也会增加十几万的收入,现在还在林下套种黄金芍药,也会逐步增加收入。
身为黄家第三代林场人,黄娟娟现在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另一个重要身份是护林宣讲员。从小听爷爷和父亲讲植树、护树故事的她,如今成了讲故事的人。
黄振芳孙女 黄娟娟:绿色传承已经成为我们家固有的基因。我会把三库的故事告诉更多人,让更多人加入绿水青山守护者的行列。
“森林既是水库、钱库、粮库,也是碳库。”怀揣“绿色银行”,后洋村依托家庭林场,探索出“林养、林种、林游”融合新模式。牧业、花卉、林下中草药种植等绿色产业纷纷涌入,“以林兴业”让村民们坚信,守护这片大山,就是守护自己的幸福家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3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