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接住“春日流量”,大学开放如何输出文化之美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4-03 06:0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文汇报

樱花盛放的沪上高校美出新高度,吸引大量游客进校“打卡”,也迎来一系列校园管理难题

接住“春日流量”,大学开放如何输出文化之美

接住“春日流量”,大学开放如何输出文化之美

上周末,同济大学单日访问量激增至近万人次,还有逾20万人次在线观赏樱花大道美景。图为樱花大道游人如织。(校方供图) ■本报记者 吴金娇

随着樱花盛放,沪上多所高校美出新高度。在大学漫步、沐浴春光,也成为不少市民游客的休憩首选项。

上周末,同济大学单日访问量激增至近万人次,还有逾20万人次在线观赏樱花大道美景。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随风摇曳的樱花、泛起涟漪的樱桃河美不胜收,河滨樱花步道绵延3公里,吸引了众多游客。此外,在社交平台上,“如何打开春日中的复旦大学”的话题热度也居高不下。

眼下,众多沪上高校纷纷打开校门,校外人士可通过刷身份证或实名预约进校。

但对大学来说,众多前来打卡、赏花的观光客带来的不仅是人气和热度,还有一连串的管理问题,以及围绕校园开放的各种意见、争议。比如,有人觉得,安静的校园氛围被打扰了,抱怨“喧闹代替了静谧”“大学不是游乐园”;也有人因为一时预约不上、进不了学校,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进校参观遇阻,大学不该‘圈地自萌’”……

一边是公众对进入大学赏春日美景的强烈渴望,一边是短期激增的人流带来的资源分配、校园管理难题——打开校门后,大学该如何更好把握“春日流量”,在校园开放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价值?守护美美与共的校园,全社会又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加减法”?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学者直言,大学本是育人的场所,校园开放只是第一步——在有序打开“物理之门”后,更要进一步敞开“文化之门”。

高流量是把“双刃剑”,给大学带来“甜蜜的烦恼”

春风拂面,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樱花如霰。樱花树下,不少穿着学士服的大学生正在拍摄毕业照,一张张笑脸定格着青春的美好。除了在校生,樱花大道上也挤满了外来游客。

傍晚,老杨夫妇坐在樱花大道边的长凳上小憩。“青春真好,大学真好!”除了赏花,校园里的一切,都让这对老夫妇感到“赏心悦目”。老杨告诉记者,今年春天的初次踏青,夫妇俩之所以定在同济大学,一是因为住得近、出行方便;二是感觉“大学有文化、有味道”。

不仅为观光,也带着对“象牙塔”的向往而来,眼下,相当一部分校外人士渴望大学校园能更大程度对外开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去年底以来,沪上多所高校取消了入校限制,打开校门后,一时积压的参观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但眼下,叠加樱花盛放带来的“春日流量”,“报复性大学游”迎来了又一股高潮。尤其在社交平台上,相关“打卡”攻略频出,收获了不错的点赞量和转发量。

流量是聚光灯,也是放大镜,这把“双刃剑”给部分高校带来“甜蜜的烦恼”。上周末,多所高校在迎来赏花人流高峰的同时,也接到了不少学生的“投诉”。有在校生在社交媒体上“吐槽”校园开放后外来游客的各种不文明参观行为,“摇晃樱花树,乱丢垃圾,还有孩子奔跑着闯进了正在授课的教室,被吓得哇哇大哭”。还有部分学生无奈地表示:“虽然大学本不该有围墙,欢迎大家来参观,但并不希望学校变成公园。”

赏花和美食之外,文化流量的推介仍显不够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渠道、速度、范围都在扩张。网络既可以带来‘泼天的富贵’,也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系主任高凯说,大学作为学术殿堂,不仅是育人之地,也是社区、城市乃至国家的重要智库,对当地经济、文化有重要的拉动价值。因此,大学校园开放,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但在具体操作层面,如何应对“春日流量”这把双刃剑,从目前看来,有部分高校确实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

“校园开放后,一些不文明参观行为确实存在。但其比例到底是多少,有一些评论是否以偏概全,这些都有待求证。”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熊浩直言,在互联网的流量助推下,樱花季的校园迎来短期人流高峰很正常。可以预见的是,部分高人流带来的矛盾将随着时间而得到缓解。“在很多人心目中,高校是灯塔、理想之园。换位思考一下的话,我们作为身处理想之地的人,不应该打着守护一方天地之名拒绝他人的向往。”

“春日流量”进高校,究竟意味着什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孙向晨有另一番解读:高校开放的话题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度,恰恰证明公众愈发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

“举个例子来说。上海在几年间涌现出100家左右的美术馆,博物馆和各类展览一票难求,这些其实就反映公众对于高水平、高质量文化活动的需求。”孙向晨说,作为精神文化的重要集合地,大学校园开放自然备受期待。不过,在迎接高流量的同时,大家也应当进一步思考一些话题。比如,在既有的网络宣传中,关于到高校赏花、品尝美食的娱乐流量是否已经太多,而关于校史、校园建筑背后的文化、一流讲座活动等文化流量的推介远远不够?

“如何不让高校变成公园?除了有序的开放,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高校必须拿出更多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孙向晨说。

更合理有序的校园开放,必须“有章可循”

其实,大学校园向公众开放,本不再是一个“问题”。2023年7月,教育部发布通知,鼓励高等学校、高科技企业、制造企业等向社会开放,主动服务全民学习。今年3月,教育部再次明确表示:“高校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应积极向社会开放校园,更好发挥大学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等功能。”

而在校园“打开”的过程中,有一些管理的棘手难题确实也不该被忽视。比如,大客流下,校园的安全如何保障?校外人员的涌入,会不会影响日常教学秩序、打扰师生的日常生活?

为应对特定时间内的高人流,部分高校实行实名预约制。今年樱花观赏期,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均明确表示,学校对校外赏花人员采取预约制,限制人流。而面对即将到来的清明小长假,拥有百年历史建筑的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同样将采用预约制实现限流。

“需要厘清的是,预约制不是阻止制,而是保障更多人充分享受高校各类资源,保障校园安全。”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孙宜学说,更合理有序的校园开放,必须“有章可循”。这就意味着,大学在“开门”的同时,有必要加强对文明参观的引导,同时及时收集、正视各方需求,找到最大公约数。

“校园开放,不能简单一开了之。更要优化程序,做到信息公开透明。”高凯回忆,他曾在某高校门口遇到因没有提前预约被保安阻止入校的游客,双方差点激发矛盾。对校外人士来说,能否及时了解校园开放信息、管理规则很重要。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学者谈到,正如博物馆、电影院、公园都有相关参观守则,校园在对外开放、接待外来人员时,也需对过界行为做出明令禁止。

比如,今年樱花开放期间,武汉大学在校园管理的通知里就明确表示,校内教学、科研、办公楼(馆、室、所)和学生宿舍等场所谢绝公众参观。同济大学也发出提醒,严禁在校园放飞无人机等“低慢小”飞行器,校内教学、科研、办公楼(馆、室、所)和学生宿舍等场所谢绝公众参观;学校谢绝一切外来车辆进校,鼓励游客绿色出行,步行入校。上海大学也明确提示,不建议游客携带帐篷等露营设备进入宝山校区。

此外,针对校园开放后,部分游客与在校师生“争抢”校内资源的问题,不少高校也出台了有针对性的举措。复旦大学日前宣布,中午用餐高峰期间,食堂不对外开放。上海大学宝山校区食堂同样暂不对游客开放。

“校园的更好开放离不开精细化管理。”孙向晨则进一步建议,校园的开放,应细分区域和等级。放眼全球,一些范例值得参考。比如,纽约大学同样位于闹市区,面向社会开放。但部分实验楼设置门禁,需刷卡进入,“尤其对一些化学类实验室和涉密的研究室来说,门禁制度很有必要”。

感受大学文化之美,还有很多值得尝试

对众多高校来说,眼下的樱花季还碰上了招生季。如何接住“春日流量”做好宣传,既成全游客,也同时塑造大学的良好形象和社会美誉,更是一道思考题。记者了解到,包括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一批高校,专门拍摄了春日校园美图、视频,在社交平台推出官方游览攻略,指导公众入校参观。

孙宜学不由感慨,沪上赏樱之地众多,大家之所以愿意专程到大学来,正因这里不仅有优雅的环境,还有开放、包容、美美与共的大学精神和文化,“让更多人充分感受大学之美,传播文明和文化,是大学开放的价值所在”。

不过,也有专家提出,当前大学的校园开放尚为浅层次的开放。校园开放要想实现最大价值,当务之急是打开更多“文化之门”。

“目前,不少人进入大学后完成‘打卡式’参观。如何让更多访客深入了解大学的文化,还有很多事情值得尝试。”高凯建议,参考上海积极推行的建筑可阅读,“可阅读的大学”也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譬如,在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校园建筑,可设置扫码阅读、一键了解建筑背后的校史,推出VR导览服务等等。“在一些历史悠久的英美高校,校方会定期组织校园导览活动,由教师或在校生担任讲解员。”在高凯看来,这些举措不仅可以为参观者提供深入体验大学文化的机会,还可以让在校生增强荣誉感和使命感。

“大学不仅要打开物理意义上的校门,更多的教授们也应当积极‘走出去’,做好科普工作、通识工作。”孙向晨说,在校园开放过程中,在校师生人人都可成为一张张大学可阅读的名片,进一步展示高校魅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3 09: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开放顶尖实验室,让学生感受科学文化之美
...已开展60余场活动开放顶尖实验室,让学生感受科学文化之美参观者体验最新的类脑、VR与智能交互等技术。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储舒婷戴上VR(虚拟现实)头盔
2023-10-17 05:54:00
敞开校园怀抱 共享大学之美
本文转自:沈阳日报市民来到辽宁大学(崇山路校区)欣赏金秋美景。张文魁摄□许 非金秋时节的沈城,最美的色调便是银杏黄。又到银杏树最佳观赏期,满园金色关不住,今年辽大、沈阳农大允许
2023-10-27 04:44:00
...节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来海南休闲度假,体验海南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文化之美、服务之美、生活之美,感受开放海南的日新月异、阳光海南的绚丽风景、文化海南的独特魅力、活力海南的蓬勃
2024-06-24 07:18:00
他乡遇“中国” 共享文化之美
...术无国界,文化共鸣成为拉近人民心灵的纽带。共享文化之美,中外文化和谐交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动力。4月19日,表演者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中文日活动上展示汉服。当日,在巴西里约
2023-12-29 14:53:00
100幅作品艺术作品亮相 这场展览,看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如何呈现长江之美
华龙网讯(记者陈发源)1月8日下午,“从长江走来——西南大学国家文化公园主题美术作品展”在王琦美术博物馆隆重开幕。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联、西南大学、市美术家协会、市文艺评论家
2024-01-08 21:47:00
康养晋城调研行|走进《黑神话:悟空》取景地,感受山西文化之美
...,不少游客来到主要取景地山西,共同感受中国传统古建之美。在晋城,铁佛寺、玉皇庙、西溪二仙庙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其人文价值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玉皇庙。人民网 刘汕摄10月14
2024-10-17 10:47:00
沿着运河读中国——水韵江苏·文化走读(南京专场)迎春启航
...图书馆为桥梁,通过一本书、一座城、一群人,感受运河之美、文学之美、阅读之美,推进全民阅读多元化开展。这场翩然来“宁”的活动以“讲座+行走”的形式展开,=品读江苏文脉,讲好中国
2024-04-25 16:54:00
...要引入更多国风元素,在学位服上充分展现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满足青年学子的个性化需求。这种“百花齐放”将会带来国风的持续热潮。众所周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仅与服饰相关的国
2024-07-24 12:01:00
保古焕新:天美艺术街区如何以建筑之美观照津城文化?
...至中国文化艺术的新高地。商品美好——共生共荣的建筑之美在城市更新的宏伟叙事中,天美艺术街区不仅仅是物质环境的一次华丽转身,更是社会结构与文化生态的一次深刻重塑。它承载着共生共
2024-05-09 13:02: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
冬日相聚话教育,携手同行共成长——青岛名师团队莅临济南市历下区第三实验幼儿园交流研讨
鲁网11月26日讯2025年11月24日,青岛名师团队莅临济南市历下区第三实验幼儿园伴山居园开展学前教育交流研讨活动。本次活动以 “共话初心
2025-11-26 16:11:00
警园携手 童心同行 济南历下一幼联合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分局开展国家安全主题活动
鲁网11月26日讯2025年11月25日,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分局治安管理大队田甜警官走进济南市历下区第一实验幼儿园银丰园
2025-11-26 17:26:00
湖北建院“就业嘉年华”启幕!1.5万余岗位“职”等你来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李夏)“职”为等你,让梦想与城市共生长。11月21日,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秋季校园供需见面会暨第三届就业嘉年华”火热启幕
2025-11-26 19:57:00
大河网讯 日前,郑州师范学院与郑州八中新校区实践教学基地签约暨党组织结对共建座谈会在郑州八中新校区举行。此次合作标志着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与基础教育实践平台的深度融合
2025-11-26 13:07:00
黄河科技学院附属医院入选西部陆海新通道社会办医行业联盟首批特色医院
近日,从第一届西部陆海新通道社会办医创新发展大会传来喜讯,黄河科技学院附属医院入选“西部陆海新通道社会办医行业联盟”首批特色医院名单
2025-11-25 12:34:00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姚舜禹:以青春之力赴基层之约
大河网讯 近日,共青团河南省委员会下发《关于认定2025年河南共青团大学生“向基层报道”优秀参与学生的函》,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信息学院2025级学生姚舜禹凭借出色表现获此殊荣
2025-11-25 13:35:00
2025第八届“优路杯”全国BIM大赛颁奖盛典闭幕,河南多所企业、院校斩获奖项
大河网讯 2025第八届“优路杯”全国BIM技术大赛颁奖典礼于11月22日圆满落下帷幕。本届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
2025-11-25 15:07:00
武汉文理学院学子孙铭繁:一束照亮护理事业的温暖之光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施慧丽)那个在解剖学课上因答不出问题而脸颊发烫的女孩,如今已能从容地提出创新方案
2025-11-25 16:19:00
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最新研究 发现长江流域最早青铜器
大河网讯 近日,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靳松安教授团队在河南淅川沟湾遗址的考古研究中取得新突破,通过金相鉴定、微区成分分析
2025-11-25 16:39:00
数字工匠同台竞技 赋能河南文创产业|全省高职数字IP衍生品设计选拔赛落幕
大河网讯 11月22日至23日,2025“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首届数字IP衍生品设计与制造赛项河南省(高职组)选拔赛在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成功举办
2025-11-25 13:35:00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人人持证”引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创新
大河网讯 在国家大力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大背景下,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紧跟政策导向,积极投身技能型院校建设,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2025-11-25 13:35:00
郑州科技学院学子在全国数字经济决策创新挑战赛中斩获一等奖
大河网讯 11月23日,2025年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精创杯”全国数字经济决策创新挑战赛全国总决赛落幕。郑州科技学院财经学院参赛团队表现优异
2025-11-25 13:35:00
黄河科技学院成功举办青春成长课堂——第九季“青春榜样”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
根据学校学风建设月相关安排,为充分发挥优秀学子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优良校风学风鼓舞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
2025-11-25 13:35:00
山艺音乐学院“音乐新生代”首演圆满举行
鲁网11月24日讯11月20日晚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新生代”专场音乐会在济南剧院精彩上演,标志着山艺音乐学院与济南剧院联合制定的 5 年“音乐新生代”培养计划正式拉开帷幕
2025-11-24 17:05:00
调研组深入课堂“把脉问诊”,河南这所高校思政课建设获好评
大河网讯 11月20日上午,以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会萍教授为组长的全省高校秋季学期思政课“大听课 大调研”第七调研组一行来到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听课调研
2025-11-22 18: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