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湄洲日报
碧波映红 枇杷“上新”
——常太镇发展枇杷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果农开心地采摘枇杷。
果农们挑着一担担枇杷,享受丰收的喜悦。
□全媒体记者 林晓玲 通讯员 许文泉 唐淑婷 文/图
春和景明,摘尽枇杷一树金。常太镇枇杷品种“上新”,并搭建直播、电商等平台,让“常太枇杷”知名度不断扩大,实现一二三产融合。一颗颗小小的枇杷,为乡村振兴赋能。
最美人间四月天,清明前后的常太镇,已将春天融入了每个角落,到处生机勃勃,更弥漫着枇杷成熟的香味。
常太镇是“枇杷之乡”,枇杷种植面积3万亩,年产优质枇杷3万余吨,全产业链产值约3亿元。去年12月份,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2023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城厢区农业农村局申报的“常太圳湖枇杷”产品入选。
常太镇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以产业提质增效为核心,按照“改品种、强品质、创品牌、提品位”的总体要求,通过项目引导与示范带动,积极推进常太枇杷品牌化、电商化和链条化发展,实现集体经济的稳步增长和产业的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铺设了一条富有成效的“丰收之路”。
开春“上新” 优化产业结构
沿着常太镇盘旋的山路,沿途望去,漫山遍野的绿意之中,密密麻麻洒满白色、银色的斑点,看似树上长出的“花团”里,一颗颗成熟的枇杷静待采收。村民们一脸喜悦,挑着一担担丰收的果实,沿着山路蜿蜒下山,成为春日最美风景。
早在3月初,常太镇“三月白”特早熟枇杷便迎来收获期。“三月白”枇杷是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选育的特早熟白肉枇杷新品种,由白肉枇杷和早钟枇杷杂交,具有上市时间最早、种质资源最优的特点。不同于传统枇杷的黄色肉质,“三月白”枇杷果肉较白,口味酸甜平衡,品质远超传统枇杷,且其成熟期早,深受市场青睐。
2019年,岭下村引进白肉枇杷种植,结合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经过4年多精心培育,“三月白”在常太镇山水间茁壮成长,成果喜人。
“目前的枇杷品种里,它的味道和口感是最好的,入口即化。”常太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黄少航介绍,通过电商直播、微信小程序、实体店等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渠道,“三月白”销售火爆,大部分都早早被预订了。
近年来,常太镇注册常太枇杷地理标识,推出“圳湖枇杷”品牌,在同类产品中第一个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和“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举办枇杷文化节,多方面发力,推动枇杷产业发展。
引进技术育新果,产业结构更优化。该镇启动枇杷改良换种“万亩计划”,引进特早熟优质大果白肉枇杷杂交新品种“三月白”“白雪早”、晚熟优质大果白肉杂交枇杷新品种“香妃”,并高接红肉枇杷品种。早、中、晚熟枇杷搭配合理,配合使用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果期从每年3月初持续到5月底。
细语枇杷成熟时,共话乡村振兴梦。目前,全镇白肉枇杷等优质品种种植面积4000亩,占比11.6%,产量0.35万吨,经济效益是传统品种的4.2倍。
整合资源 抱团合作共赢
日前,在莆田市宏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枇杷种植园里,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蒋际谋,一边介绍“三月白”特征特性,一边讲解不同产期的品种搭配种植技术。“‘香妃’特别晚熟,比晚熟品种‘解放钟’迟熟10天以上,花期很迟,果实成熟期能耐30℃以上高温,不落果、不日灼……”
宏耕公司位于常太镇渡里村,种植枇杷150亩,引进先进的智慧果园管理体系,开发智能化种植管理综合平台,建成智能化生产环境采集系统,对枇杷园气象、土壤、水源环境实时监测,进行分析,实现了枇杷种植从传统种植方式到科学栽培管理的技术转变。该公司依托省农业科学院、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技术政策支持,先后建立了省农业科学院科技示范基地、省农业科学院莆田分院科技示范基地、省农业农村厅福建省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市级科技特派员基地、绿色食品水果基地等。
新型经营主体,是枇杷产业向绿色发展的关键。据悉,常太镇目前已发展规模化种养合作社28家,枇杷产业联合体1家,家庭农场44家,其中包含省级示范联合体1家,省级家庭农场1家,地市级龙头企业1家,地市级家庭农场1家,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助农经验。
为打破枇杷果农“单枪匹马”“各自为战”的局面,由镇党委牵头组建枇杷协会,村党支部组织枇杷种植户成立枇杷专业合作社,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任合作社理事长,带领枇杷种植户抱团发展,收益由合作社和村集体在保底收益基础上分成,实现28个村级合作社统一调配、精准行动。
依托各村枇杷专业合作社,常太镇配齐枇杷生产全过程的技术,完善基础设施。在东圳库区南北两侧,建设900吨果蔬保鲜库,每个村(社区)合作社拥有4-5个小型家庭式枇杷保鲜库,初步形成冷链保鲜系统,有效保障了枇杷的品质。
该镇还依托“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合作社向枇杷种植户推广基地最新技术成果,组织种植户参与技术培训,及时向种植户提供市场信息,指导和帮助种植户解决生产、加工中遇到的困难。
多元方式 打破营销边界
“你们看,新采摘的枇杷水灵灵、金灿灿……”直播镜头聚焦常太镇岭下村可乐家庭农场,主播来到田间地头,现场采摘枇杷,为观众讲解常太枇杷的历史文化,展现枇杷养护、采摘、运输、再加工等场景。
告别静态直播,动态的沉浸式线上线下互动,让观众身临其境。
常太镇以多元参与模式推进枇杷生产、加工、销售等迅速发展,切实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线下,推出“常太枇杷”“圳湖枇杷”品牌,每年由村(社区)党支部联合举办枇杷节,推介宣传常太枇杷品牌,增加枇杷附加值。线上,由村(社区)党组织搭建平台,通过合作社实施“直播+电商+助农”“云认养”助农、金融助农等模式,推动枇杷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镇党委牵头,各村枇杷合作社与顺丰、京东等物流公司合作,制定覆盖23个村的4条运输线路,并建立多个枇杷物流揽收点,方便枇杷揽收和农户寄递等,增强了枇杷市场竞争力。
“当前电商渠道的销售额已占本镇整体市场销售总量的三分之一,网络为供需两端搭建桥梁,也促进了枇杷产业链在新模式下的重新构建。”常太镇枇杷办负责人吴真理介绍,3月首批枇杷采摘上市以来,枇杷越销越远,已销往北京、辽宁、四川、新疆、内蒙古、西藏等地。
在规模化、绿色化种植的基础上,农业与加工业的融合,研发推出新加工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常太镇由传统农业向集约化农业转型。
枇杷花茶、枇杷果冻、枇杷罐头、枇杷膏、枇杷宴……以枇杷生产销售为基础,该镇通过农产品产业与文旅相结合,推动一产转型、二产做强、三产突破,深度融合,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常太镇岭下村可乐家庭农场负责人张海钦表示,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模式,生产好的枇杷花茶销往北京、上海、广西等地。农场还成功开发常太枇杷系列产品、乡村旅游伴手礼,产品全部纳入福建省食用农产品一品一码追溯系统。
此外,枇杷产业不断与采摘游、研学等融合,增加全产业链价值。
东圳水库碧波荡漾,映照着这一颗颗“黄金果”铺就的“致富路”,绘就了乡村发展的全新图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3 08: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