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北京频道
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不断加强宣传力度,引导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文明习惯,让垃圾分类成为百姓过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后的“开门第八件事”。
“小屏幕”发挥大作用
自2021年底以来,街道在地区151处固定桶站加装视频监控设备,各社区可通过手机客户端实时查看、远程回看等功能发现未正确分类投放的居民,点对点精准入户,耐心解释垃圾分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讲解分类知识,提升知晓率、参与率,引导居民养成居家分类、源头减量文明习惯。此外,手机里的微信小程序可实时记录入户信息、上传照片,同步更新入户情况,街道后台就能统计出来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小举措”解决大难题
“桶站设在哪儿既方便大家投放垃圾又不会对周边居民造成影响?”、“太早噪音扰民、晚了又容易满冒,几点清运垃圾比较合适?”这些问题看似不大,但却关系着居民日常生活。为此,四块玉社区组建了“傍晚六点半”流动议事厅,哪里有居民诉求,就在哪里就地召开“议事厅”,居民心往一块使,劲儿往一处用,真正做到了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管、居民定。截至目前,社区已召开11场流动议事厅会议,成立了“项目自治小组”9个,实现了“社区里的事,大家商量办”。
“小队伍”助力大文明
在体育馆路街道、法华南里社区的指导与帮助下,北京住总北宇物业坚决扛起国企担当,成立志愿服务队,为独居、高龄老人等行动不便人群提供代买食品、药品以及送货上门等服务。此外,北宇物业还配合街道、社区通过悬挂横幅、微信群转发、敲门入户等方式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并为居民提供生活垃圾分类现场指导,严格把好垃圾分类“进桶”关。
体育馆路街道市民诉求处置中心主任王玉梅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创新宣传形式,让垃圾分类减量‘习惯成自然’,真正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开门第八件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30 22: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