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她出身贵族,是汉王朝最杰出的皇后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31 17:04:00 来源:戏说三国

古代社会女子几乎没有地位可言,仅仅作为男人的附属品存在,似乎女人生来就应该相夫教子,勤俭持家,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致使许多女性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生存环境与今天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皇帝后宫中不知道要多少绝色佳人,但是唯独皇后的地位最为高贵,而后宫的一切也都是由皇后所管理的,所以后宫的安定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皇后的管理水平。而且后宫中亦不乏争斗,只不过没有硝烟而已,其险恶程度毫不逊色于战场。

她出身贵族,是汉王朝最杰出的皇后

大多数皇后一生都在与后宫斗智斗勇,争来争去终将是一场空,很少有人能做到母仪天下,皇帝也是人,虽说后宫不得干政,难免会在苦恼的时候听一听枕边人的意见,这个时候有一个贤淑的好妻子就会成为他的得力助手。如朱元璋的皇后随他颠沛流离,从来没有一丝抱怨,在其执政后大开杀戒,所有的劝谏都听不进去,唯独只有皇后的话能让他暂时平静下来。

东汉时期有位皇后出身贫寒,但最终却成为了整个汉王朝最杰出的皇后之一,她是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但是到了父亲这里已经是个落魄贵族了,东汉明德皇后马氏,因为种种原因,真实姓名已经无法考证,根据记载明德皇后自幼父母双亡,马氏年纪轻轻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小小年纪就将整个家族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处理的井井有条。

聪慧的马氏身子骨确实羸弱,经常生病,十岁那年她又病了,卧床不起很久,刚好家里来了一个算命的,算命的说:这个小姑娘将来必然大富大贵,但是却没有多子多福的命,如果能从别人那里过继一个,她能够当自己的儿子疼,将来会成为皇后,名垂青史。

这些话在当时几乎无人相信,不过最终一一应验。

马氏的父亲马援是有名的大将军,被封“波伏将军”,后因被人诬告下狱,马家就更加落魄了。

马援死后曾经的政敌纷纷落井下石,为国家出了不少力的马家受到牵连,整个家族都下了狱,许多人都因此丢了命,

在这段时间,马氏充分意识到靠谁都不如靠自己,曾经对马家巴结的人,一个个避之唯恐不及。本是功臣,最终却凄凉到无人问津,甚至连祖坟也进不去。

马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入宫成了皇后身边的侍女。

《汉书·明德马皇后纪》中就曾经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马皇后:“马皇后原是伏波将军的幺女,名讳未知。她的父亲就是当时东汉的开国功臣之一,为国家立过不少赫赫战功,有着封侯的荣耀。但是,在一次讨伐地方民乱时,因为感染了瘟疫而去世…………”

后来她的情况被传入了皇后耳中,这时候的统治者正是汉光武帝刘秀,仁慈的她就将马氏招入宫中,让她当了一名宫女,当时她才十二、三岁,跟太子年纪差不多,刚好是太子的良配,而且她聪慧过人,才华横溢,所以她很快就引起了当时太子的关注。所以最后马氏理所应当地成了太子的人,马氏情商很高,不仅懂得抓住男人的心,而且懂得抓住婆婆的心,皇太后对她赞不绝口,为她的皇后之路奠定了基础。

她出身贵族,是汉王朝最杰出的皇后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太子最终顺利的继承大统,君临天下,而马氏也受封为贵人。在马氏的打理下,后宫变得井井有条,她赏罚分明,不论是下人还是长辈都非常喜欢这个精明能干的女孩,而皇帝也对她非常关心,处处替她考虑,甚至还将太子交给他抚养。

而马氏更是没有让皇上失望,

马氏抚养太子以后,操劳程度要远超自己亲儿子,并且没有一丝嫉妒之心,多次表明希望皇帝多多宠爱其余妃子,后来汉明帝到了该立皇后的时候,众人一直认为马氏德行冠绝后宫,把她推选皇后位置上。

马氏成为皇后以后,时常劝诫汉明帝要勤于政事,注意修养身体,后来楚王刘英案件牵扯了许多人,马皇后于心不忍,请求皇帝宽松刑罚,明帝听闻以后多次询问皇后的意见,马皇后每次都用心辅佐,时间一长明帝对她更加喜欢。

在马氏成为皇后后更是注重慈悲为怀,所以她在日常不断规劝汉明帝要勤于政事,很多次皇帝要意气用事的时候都得益于她的劝阻,而且她十分懂得抓住男人的心,久而久之皇上和皇后的感情越来越好。

而且马氏在很多次都展露出的智慧和眼光,以及决断力。在封地的问题上皇帝犹豫不决,最后还是皇后的建议让他下定了决心,皇后明确表明一定不能进行分封赏赐,不然这样很容易出现隐患,汉朝建国之初就是因为分封了不少亲王,最后导致了国家的动荡。

汉明帝去世以后,汉章帝即位,尊马氏为皇太后,建初元年,汉章帝想要封赏自己的几个舅舅遭到太后强烈反对,恰好当年天下大旱,别有用心的人都在谣传这是没有封赏外戚的结果,章帝再次询问太后的意见。

太后认为明帝在世年间对外戚多加提防,即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会给予过多封地,目的就是为了维护江山统一,我们么敢违背先帝的意愿,重蹈历史覆辙呢?坚决不同意给外戚赏赐爵位。太后平日处处节俭,以身作则,即便是自己的亲兄弟也没获得高官厚禄,她的一些举措影响了两代帝王,名利达义的风范流芳百世,是历代后宫的典范,公元79年,太后病重,下令禁止一切祭祀祷告等铺张浪费的活动,同年5月太后病逝,享年仅40岁,死后被追封为明德皇后,与明帝合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1 18: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朱元璋后宫为什么没人敢惹马皇后,真实原因说出来让人发抖
公元1368年,开局一个碗的朱元璋正式建立大明王朝,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篇章。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历朝历代的皇室,后宫基本都不太平,各种争宠和明争暗斗层出不穷,皇后妃子的废立更是频频
2024-12-12 09:05:00
东汉马皇后13岁入宫,振兴家族辉煌百年
...百年相始终并且延绵两千多年。这位奇女子就是汉明帝的皇后马氏,那么马皇后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公元39年,伏波将军马援最小的女儿马氏出生了。俗语曰:“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女
2024-01-14 18:49:00
马皇后貌不出众,朱元璋为何一直对她言听计从
...话,那么这个河堤已经千疮百孔了。视百姓为蝼蚁不如的王朝,必将遭其反噬。而朱重八就是这个最有力量的蝼蚁,在马背上夺得的王朝即将溃于蚁穴。公元1352年,朱重八投奔濠州元帅郭子兴
2024-06-12 20:13:00
以天子礼下葬的大明贤后,为何被火活活烧死?
...璋的同乡。也许在潜意识中,朱元璋非常希望将来的大明王朝会再次迎来一位母仪天下的马皇后,所以才做出了这样的安排。 马氏是幸运的,她的丈夫与朱元璋相比,性格仁厚、文质彬彬,行事
2023-06-11 18:33:00
明朝后妃为何大多来自民间
...的家族等。外戚干政这一现象很早就有了,并且很多封建王朝都存在这一现象。外戚干政产生的原因一般是统治者年幼无能,导致大权落到少数大臣手中,还有就是统治者扶植外戚集团同宦官集团争
2023-06-06 14:39:00
此女被有婚约的男方嫌弃,家人让她退婚进宫,最后成贤德皇后
这个女人就是东汉明德皇后马氏。马氏是扶风茂陵人,是伏波将军马援晚年所生的娇女。她10岁时,马援在抵御外敌时,病死军中。由于马援曾得罪过光武帝的女婿梁松,梁松趁机诬告马援,光武帝信
2024-10-27 09:47:00
她13岁入宫,无儿无女却被册封为皇后,41岁去世备受世人敬仰
...女师范,在国则可为母后表仪“。她就是东汉明帝刘庄的皇后----马氏。(图片来源网络)1:家道中落,扛起生活重担马皇后出身名门,父亲是东汉开国立下赫赫战功的马援,那句流传千古的
2024-08-22 01:08:00
历史上有不少被传为佳话,甚至成为后宫榜样的贤德皇后。譬如,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等,她们的事迹不但载入了史册,还被后人写成文学作品,搬上戏剧舞台,在民间广为
2023-08-18 14:14:00
朱元璋的原配马皇后是个什么样的人
马皇后从小贤良淑德,识大体有分寸,在帮助朱元璋打下江山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帮助朱元璋分析战事情况,指引正确的方向。在得到江山之后,马皇后深知打江山容易,守住自己千辛万苦的江山
2023-06-10 11:3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观高清影像 探秘应县木塔木构奇迹
郭苑甫 摄“应县木塔——千年木构的奇迹与回响”展于9月21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展,130余幅高清影像,系统梳理应县木塔的建筑遗存
2025-09-22 07:2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济源三章:黄河岸边的千年治水史诗
大河网讯 王屋山下,济水源头的济渎庙内,一棵千年古柏的枝叶轻拂着红墙。龙池中,珍珠般的水泡从池底不断涌起,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这里曾是济水的源头
2025-09-21 18:5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