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碰碰词儿工作室
融媒体时代,纸媒既要有热度、有深度,还要有颜值、有新意。
紧扣时代脉搏,顺应融媒趋势,人民日报加大视觉版见报频率,采用大幅精美图片,结合精心的版面设计,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鲜明的时代感,生动直观地呈现中国精神、中国奋斗和中国成就。
人民日报视觉版月度合辑,邀您共享,与您同行!
1.3 ►
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指出:“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不断推进,文明新风在广袤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面加强,影视、出版等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一幕幕生动场景,不断记录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足迹。迈步新征程,中华民族以更加坚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昂扬奋进。
1.8 ►
“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持续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在解读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介绍,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当前,我国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1.17 ►
入冬以来,冰雪经济持续升温。滑雪场、滑冰场、冰雪游乐园……各种冰雪项目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参与其中,享受冰雪乐趣。
紧跟冰雪消费需求升级趋势,各地推出一系列“冰雪+”新产品,打造冰雪消费新场景。冰雪节庆、冰雪艺术、冰雪运动等不同形式,丰富了人们的冰雪消费体验,带动冰雪经济快速增长,成为冬日消费市场的亮眼增长点。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显示,2023—2024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有望实现25%—30%的增长率,将有超过4亿人次体验冰雪休闲,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达到5500亿元。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面向未来,高质量、多样化的冰雪消费需求增长空间仍然很大。
1.21 ►
2023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当前,汽车消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超过10%,汽车后市场消费发展动力旺、潜力足
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从售出到报废过程中,围绕汽车售后使用环节中各种后继需要和服务而产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动的总称。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围绕汽车使用形成的后市场已经成为汽车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把握汽车市场发展新形势,顺应汽车消费新趋势,丰富汽车后市场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
1.28 ►
2024年1月,首艘国产大型邮轮搭载3000多名乘客,完成商业首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培育海洋工程制造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我国造船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已集齐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邮轮“三颗明珠”,也已具备承接世界所有主力船型的能力,造船工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海事系统首艘大型海道测量船“海巡08”轮列编、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成功首航、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试航……2023年,造船工业捷报频传,一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船舶亮相起航,全年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新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截至2023年底,手持订单量139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0%。以载重吨计,前述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分别为50.2%、66.6%和55.0%,均保持在世界首位。
1.31 ►
1月30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式通水,标志着工程进入初期运行阶段。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水利基础设施。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建设一条调水“大动脉”至关重要。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起始于西江干流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鲤鱼洲岛,穿越高新沙水库和狮子洋海域,东至深圳公明水库,总投资约354亿元,线路全长113.2公里。工程以深埋盾构方式在地下施工,一路上穿越高铁线4处、地铁线8处、高速公路12处、江河湖海16处。建设者携手攻克了长距离深埋盾构施工、高水压衬砌设计施工、宽扬程变速水泵研发等多项世界级难题,打造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钢管与预应力内衬压力输水隧洞,建成世界同类型规模最大的地下调水工程。
该工程建成通水后,每年可供水17.08亿立方米,将改变广州市南沙区及深圳市、东莞市单一供水格局,并为香港、广州番禺区、佛山顺德区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解决挤占东江流域生态用水问题,惠及约3200万人,进一步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生态安全。
1.31 ►
再过几日便是立春。渐渐的,江城武汉被梅花的幽幽香气包裹。漫步马鞍山森林公园,红梅绿萼环绕着亭台水榭,疏枝缀玉,风吹影动,如入画境。
目前,武汉全市107座城市公园和景区种有梅花,共栽梅树超过4万株,其中百株以上规模的梅林有34片。观赏梅,老干虬枝、疏影横斜,别有一番风韵;路边梅,不畏严寒、傲然挺立,开得质朴坦荡。
花开时节,漫步东湖梅园,朵朵梅花随风摇曳,淡淡花香浮动,令人沉醉。这里是我国四大梅园之一,梅花品种360多个。如今,东湖梅园每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每年花开时节,都会吸引不少前来赏梅、咏梅、画梅、摄梅的游客。
寒尽春生,人尚未知,而梅已先觉,早早萌发在冬与春的交织、寒与暖的更迭中。穿着棉袄、顶着冷风出门赏梅的市民与游客,既是看花,也是在看城——如今的武汉,风华正茂、风光正好,如敢于争先的梅花一般,迎接更可期待的美好未来。
本期统筹:卢涛、娄霄霄、刘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8 23: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