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河南博物院几乎天天满员,观众每天在1.2万人次以上;山东博物馆近期日接待量均在1万人次以上;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自6月10日开幕后,短短一个多月吸引观众逾40万人次……这个夏天,“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多地出现“一票难求”现象。
方寸之间,一览千年。博物馆承载着历史,凝结着记忆,是看得见的民族精气神,是摸得到的文明根与脉。在此意义上,当前各地出现“博物馆热”是好事,反映出大众对于中华文明探源的热情,也见证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进步。
但还有一种情形应予关注。如今各大博物馆相继推出不同主题、生动有趣的布展活动,如手工制作、夜游、阅读、文化讲座、探秘等,俨然成为一个集游、观、赏,吃、喝、玩于一体的文化“嘉年华”。
从这个角度看,许多人虽然“走近”了博物馆,但还没有完全“走进”其中。这样的“博物馆热”,一定程度上也就掺杂了“虚热”成分。庄严神圣的博物馆不同于其他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它最大的价值应当体现于珍贵、丰富的馆藏文物。如果游客追风赶潮流热抢博物馆门票,进去之后看文物展品走马观花,只是对娱乐消费项目乐此不疲,则未免本末倒置,让博物馆游变了味。
鉴于此,各地博物馆有必要认真反思,确保经营上不偏离专业性、学术性、科学性方向,在此基础上,再想方设法进行文物活化利用、探索文旅融合发展。从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当前,一些博物馆充分借助VR、AR等数字手段,让博物馆游不再拘泥于一时一地;研发“出圈”文创产品,让文物在生活中可感可触、可玩可用;还有一些小众博物馆基于专业所长积极“引流”,不断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凡此种种,值得称道。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让更多人不只“走近”、更能“走进”博物馆,需要广大参观者多用些心,同时更需要社会各方协同配合、联手发力。只有多管齐下、破局焕新,才能让博物馆游“热”得其所,进而使之焕发更加深沉、持久的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8 08: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