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紫金文化艺术节 | “县级剧团”占半数,他们活跃在希望的田野上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9-16 13:20:00 来源:新华报业网

县级剧团,演出的“主场”在乡村,观众的主体是村民。

在2023年紫金文化艺术节的剧目表演单位中,东海县吕剧团、泗洪县泗州戏剧团、涟水县淮剧团等县级剧团占了近半数。

在传统戏曲受到挑战的今天,这些县级剧团的发展现状如何?他们的转型与突围之路又有多远?

紫金文化艺术节 | “县级剧团”占半数,他们活跃在希望的田野上

展演剧目多以乡村题材为主

记者发现,这些县级剧团原创剧目大多紧扣乡村振兴主题,为波澜壮阔的乡村变迁画像立传。

9月13日,在东台市王昆大剧院上演的吕剧《花样的日子》取材于真实故事,原型是东海县双店镇三铺村党总支书记郝大宝。2017年,31岁的大学生村官郝大宝来到双铺村,带领村民流转土地、建大棚种花卉、搭平台搞电商……短短几年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变成富裕文明的新农村。该剧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尤其是郝大宝上任之初不被信任,甚至被村民放狗撵上树的桥段,引起了现场很多基层干部的共鸣。

9月14日在射阳县文化艺术中心上演的泗州戏《春满上塘》,同样聚焦乡村振兴中的年轻人,讲述的是中国农科院的高材生任磊为报效家乡,回到被誉为“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的上塘,潜心研究出失传多年的“胭脂米”,并成功竞聘为村主任。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他遭到了很多阻力,在老书记循循善诱的劝导下,任磊放下思想包袱,动员村民加入稻米合作社,带领大家走上致富之路。《春满上塘》编剧、导演刘涉运说,“乡村振兴要靠年轻人,这个戏就是呼唤年轻人回到农村,为家乡建设添柴加力。“

紫金文化艺术节 | “县级剧团”占半数,他们活跃在希望的田野上

同样被列入展演名单的,还有涟水县淮剧团、宝应县淮剧团等剧目。从“村官三部曲”到“党员三部曲”,这几年,涟水县淮剧团连续以精品“破圈”,此番他们带来的《村里有个管得宽》正是“党员三部曲”的“第二部”,该剧以轻喜剧形式,刻画了苏北运河边一位年过半百的“管得宽”的基层干部。

为何县级剧团的原创剧目以“农村戏”居多?泗州戏剧团团长刘洋泉说,县级剧团扎根基层,常年和农民打交道,对农村更了解、更有情怀,创排农村戏是我们的强项。

涟水县淮剧团团长翟永军认为,“农民的故事,农民最爱看,”他分析说,其实农村戏受众面很广,谁都有农村记忆,谁都有农民亲友,谁都有乡村瓜葛,这是共有的欣赏语境。以轻喜剧的方式讲身边事,在嬉笑怒说中讨论严肃话题,很受乡亲们欢迎。

这几年,他们以身边的村民村干部为原型,创作了安全生产的小品《安全检查员》、移风易俗的小品《出礼》,还有《芝麻官钻笆斗》《一只袖章》等刻画基层党员的小戏。

“融入时代的文艺作品最具感召力,一个剧团要想生存发展,必须要靠精品力作支撑。”在翟永军看来,把农村戏排好演好并不容易,他说,写农村戏的本意是贴近生活,要生动形象,不能有浓厚的宣教色彩,要请村民多提意见,“问问群众像不像,问问村干部真不真。”翟永军觉得,农村戏只有真正挖掘出人性和人情,人物形象才能丰富饱满,故事才能更动人。

台上的光鲜和台下的坚守

台上,艺术家唱念做打,台下,观众喝彩感叹,然而私下聊起来,几乎每个县级剧团都有一部“艰辛创业史”,他们在一个个困境中摔倒爬起,撑起这方舞台。

东海县吕剧团是江苏唯一的吕剧团,副团长陈阵14岁入团,到今年已有32个年头,从跑龙套到二级演员,大半生都在这个剧团,经历了剧团的起起落落。

谈及剧团的发展,陈阵最感慨的是剧团“招不到人,留不下来”,队伍青黄不接。

“吕剧,学起来难度不大,但在江苏知道的人不多,学吕剧的人就更少。”戏曲这行很辛苦,压腿、翻跟头、练唱功,三天两头往农村跑,很多年轻人吃不了这份苦,很难留住。“近20年间,东海县吕剧团招过30多个演员,仅5人留下。“现在剧团平均年龄要达四五十岁,30岁以下的只有5人。

紫金文化艺术节 | “县级剧团”占半数,他们活跃在希望的田野上

受制于人员和经费问题,这些年东海县吕剧团很难出大戏。今年3月份,在江苏省南北帮扶项目的支持下,锡山区资助200多万,县政府也出了一部分钱,他们终于有机会创排大型剧目《花样的日子》。陈阵说,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吕剧,他不止一次带队去北京、广州拓宽市场,他们下基层,田间垄上随处都能听到他们朴实平易的吕剧调。

在陈阵看来,戏曲的未来在于年轻人,尤其要从娃娃抓起。他们探索“戏曲进校园”,在小学开展兴趣班,陈阵亲自带团授课,每每听到孩子们有模有样的唱段,他就打心眼儿里高兴。东海吕剧的普及需要时间,但陈阵相信,只要他们认真去做,总会有效果。

“缺钱、缺人“的困境同样困扰着泗州戏剧团团长刘洋泉。

在泗洪县泗州戏剧团的剧目作品中,同一个名字时常会出现在演员、编剧、导演多个工种里。“人手不够,资金不足,作品的编撰、制作、导演、舞美,都只能自己上。”

泗州戏是江苏省泗洪县的地方戏,距今已有三百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洋泉告诉记者,“我们每年演出在200场左右,以小戏为主。”刘洋泉说,尽管戏曲人才培养虽然已经形成了从中专到大专、本科及研究生的教育体系,但县级剧团仍面临“招人难”的尴尬:“县级剧团的大多是中专艺校的孩子,但因为学历的限制,他们无法获得编制,很难长期干下去,而本科生更愿意去大城市,不愿意扎根在县级剧团。”

目前,泗洪县泗州戏剧团里共有25个人,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为了让年轻演员安心排戏,他们免费提供住房,还在工资待遇上给与倾斜。最近,刘洋泉尝试和省内相关艺校洽谈合作,委托他们培养泗州戏专业表演人才。

“对于县级剧团来说,没有心底对戏剧的热爱,很难坚持下来。”近几年,政府对戏曲保护与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开展了戏剧下乡、惠民演出等各种活动,让刘洋泉感到欣喜与振奋,他相信,有了日常戏曲艺术的熏陶,未来,主动走进剧场的人会越来越多,年轻人在学戏的过程中,也能找到更多乐趣和职业前途。

江苏资源向基层剧团倾斜

“以人民为中心”、“向基层倾斜”,是2023年紫金文化艺术节的亮点之一。

记者发现,艺术节在剧目设置方面,明显向基层剧团倾斜,参加会演的23部新创剧目中,其中有10部县级院团作品,数量是往年的两倍。

不仅如此,在评比规则中,还新设了省市级剧团和县级院团分开评审制度,加大了县级院团的获奖比例。

近年来,江苏也一直在加大对于基层剧团的投入。

政府采购的“送戏下乡”服务,作为江苏文化惠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基层剧团带来了收益。

记者从省委宣传部获悉,2023年,江苏扶持经济薄弱地区的39个县(市、区)开展2508场“送戏下乡”活动,其中,通过资金补助”送戏“达1881场,每场补助5000元;通过政府采购配送戏达627场,每个乡镇(街道)配送1场。

近日,江苏还出台实施意见,让非遗与旅游“双向奔赴”,对于吕剧、泗州戏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戏,江苏鼓励各地建设用好戏曲园,面向游客开展传统戏剧的展演;鼓励各地探索非遗曲艺书场建设标准和扶持政策,支持地方戏曲进入旅游场所,扩大社会影响力。在人才培养方面,鼓励戏剧学校和院团联合培养,开展名师带徒活动,提高非遗传承人业务水平。

涟水县淮剧团在新时代的涅槃重生,也是江苏地方政府支持基层剧团发展的一个缩影。剧团团长翟永军告诉记者,近年来,涟水县委县政府设立300多万元“双名”工程专项资金,鼓励淮剧精品的创作生产。县政府还拿出120万元委托扬州艺校、淮安艺校培养18名淮剧学员,为剧团注入新鲜血液。同时,还对淮剧团实行“事转企”改革,人员收入与绩效挂钩,促使剧团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激发县淮剧团创造力。

这些项目中,翟永军最喜欢是“戏曲进校园”,他认为,孩子与戏曲的一场场“美遇”,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情感和气质,即使他们长大后不从事戏曲艺术,但有了儿时的熏陶,长大后也会更愿意走进剧场,“即便没有成为一名优秀的戏曲演员,但至少,我们多了一个懂戏曲、爱戏曲的观众。”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周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6 1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南报网讯(记者邢虹程锦欣)10月30日晚,2023紫金文化艺术节颁奖仪式暨闭幕演出在江苏大剧院举行。本届紫金文化艺术节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省文联主办,自9月中旬开幕以来,23
2023-10-31 06:27:00
紫金文化艺术节|地方戏讲地方故事,如何“守正出新”?
...,烙印着一方水土代代传承的文化记忆。2023年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剧目会演,扬剧《郑板桥》、柳琴戏《窑湾往事》等一众地方戏演绎地方故事,受到当地观众欢迎。今年入选艺术节新创剧目
2023-09-14 00:49:00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2023紫金文化艺术节10月30日晚圆满闭幕。自9月中旬开幕以来,23部新创剧目、8部优秀剧目、20部特邀剧目和7部新创大型音乐作品在全省20多座剧场接连上演
2023-10-31 07:20:00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金秋时节,紫金文化艺术节如流动的盛宴,扮靓了丰收的季节。今年,紫金文化艺术节继续加大对基层院团的倾斜力度,入选新创剧目会演的县团作品数量达10部之多。扑面而
2023-10-08 07:29:00
拼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图景|深耕创作,放大淮剧艺术“涟水现象”
...集体。“持续打磨《村里有个管得宽》剧本,参加省紫金艺术节会演。”翻开剧团今年的工作计划表,记者发现,“精品打造”贯穿淮剧团全年工作始终。为将淮剧事业高质量传承下去,淮剧团还列
2023-07-17 09:26:00
...出村民心里话,唱响乡村振兴好声音……近日,紫金文化艺术节采访调研团走进淮安市基层乡镇,切身感受在乡村文化建设的浪潮中,文艺团队“火”起来,基层文化“活”起来。走进农民生活,把
2023-10-07 06:52:00
戏剧盛宴“开席” 40多部小剧场戏剧汇聚南京
...开席”。从3月15日至4月12日,在一个月时间内,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第二届)、“南京新剧荟”和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三场戏剧盛宴接连展开,40多部小
2023-03-16 08:00:00
2023“紫金”导赏|非遗为题,淮海戏《荡湖船》致敬民间传统文化
...非遗碰上戏曲,会碰擦出怎样的火花?作为2023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会演剧目,由江苏省淮海剧团创排的淮海戏《荡湖船》将于9月18日19:30在淮海人民大会堂上演。这是一部原创农村
2023-09-15 21:59:00
江苏南京:解锁多彩文艺场景 畅享高品质文化生活
2023南京文化艺术节打造“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解锁多彩文艺场景 畅享高品质文化生活□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邢虹在长江之畔听民乐悠扬,在玄武湖边“遇见夜金陵”,在大剧院小剧
2023-09-08 09:18: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时|东高河村重生记
昔日漫天煤灰 今日漫山花海东高河村重生记——绿水青山这样变成金山银山(二)9月20日,游客在邯郸市复兴区东高河村游览。 河北日报记者 田明摄今年5月
2025-10-06 07:52:00
河北国际陆港创新拓展“班列+”业态临西轴承通过中欧班列发往海外市场河北日报讯(记者贡宪云)9月29日,在临西“国际轴之城”产业园
2025-10-06 07:52:00
创新消费场景 发挥区位优势 推出特色商品“河北游”持续带火“河北购”“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句旅游宣传语的含金量不断上升
2025-10-06 07:54:00
省政务服务中心创新推出“四主动”服务法企业换证“线下零跑动、办事一次成”河北日报讯(记者解楚楚)今年,河北省政务服务中心聚焦企业办事痛点
2025-10-06 07:54:00
从好标准、好设计等“六好”方面推出若干措施我省加快推动“好房子”建设河北日报讯(记者宋平)从遮风挡雨到追求品质,“好房子”的内涵不断升级
2025-10-06 07:55: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雄安新区郊野公园、高宇农业园:农业嘉年华 尽情享快乐
雄安新区郊野公园、高宇农业园农业嘉年华 尽情享快乐9月30日,2025年(第三届)雄安新区农业嘉年华在雄安郊野公园开幕
2025-10-06 07:55: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智能管板栗 亩产翻两番
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智能管板栗 亩产翻两番10月2日,秦皇岛市抚宁区英山河村栗农黄全书手捧丰收的板栗笑脸盈盈。 河北日报记者 孙也达摄“你看这地上落的栗子
2025-10-06 07:56:00
聚焦新能源装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精准招引项目邢台以链招商力促两大产业聚链成群河北日报讯(记者王永晨、闫德见)9月28日
2025-10-06 07:57:00
记者走基层·秋游乡村 尽赏“丰”景|兴隆县小关门村:灾后深山村 又闻果飘香
兴隆县小关门村灾后深山村 又闻果飘香10月1日,游客在兴隆县小关门村果园采购蜜梨。 河北日报记者 陈宝云摄10月1日清晨
2025-10-06 08:00:00
国庆中秋假期 厦门继续跻身外国游客最喜爱的十大“中国游”目的地
鼓浪屿以多元文化、开放包容的魅力受到境内外游客青睐。图为鼓浪屿钢琴艺术周演奏现场。(鼓浪屿管委会 供图)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厦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如春风拂过
2025-10-05 08:35: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刘光昱)9月30日,由雄安新区农业农村局和容城县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年(第三届)雄安新区农业嘉年华在雄安郊野公园开幕
2025-10-05 08:35:00
国庆中秋假期前三天 厦门文旅市场交出亮眼答卷
连日来,厦门中山路游人如织,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厦门日报记者 陈偲瑶 摄)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 通讯员 彭军)国庆中秋假期前三天
2025-10-05 08:35:00
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进入二审严守安全底线 保持市场活力河北日报讯(记者霍相博)9月28日,河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听取了关于《河北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修改情况的报告
2025-10-05 08:38:00
中新经纬10月3日电 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网站消息,为严厉打击盗采盗挖矿产资源等非法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5-10-05 09: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