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樊伟宏 通讯员 张正华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
宽敞柏油马路纵横交错,田间作物长势喜人,彩绘墙面装点着淄川区乡间街巷,这样的宜居图景,如今已成为淄川广袤乡村的常态。
今年以来,淄川区以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为有力抓手,以村庄清洁行动为突破口,创新实施“片区 + 街巷”管护责任制,构建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从“局部美”到“全域美”,从“一时美”向“长久美”。
淄川区正沿着自己的路径,实现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三级跳”。
“全面排查、集中整治、巩固提升。”按照这样的规划路径,淄川区首先将全区13个镇(街道)387个村居划为39个片区。淄川区农业农村局作为牵头单位,实行科级干部挂包镇办责任制,每日下村检查、全域排查,列出问题清单督促整改。各村党支部书记带头,组织村干部、公益性岗位等人员,上足人工、机械,重点对陈年垃圾、禽畜粪污、农业生产废弃物、乱贴乱画及残垣断壁等进行集中整治。
通过这一系列行动,淄川区累计清理农村人居“三大堆”(垃圾堆、柴草堆、粪堆)2.6万处,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7万吨,清理残垣断壁451处,粉刷村庄墙面4.4万平方米,有效解决了垃圾乱堆乱放的问题,村庄整体颜值得到了极大提升。
山区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是乡村“美颜”的“老大难”。
关于此,淄川区太河镇赵家村曾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这个建在“岩石”上的村庄,地势崎岖、人口“老龄化”“空心化”,常年污水横流,夏季更是萤虫滋生、气味刺鼻。
为此,淄川区创新探索“黑灰分离 + 生物巢净化 + 就地资源化利用”治理模式,由点及面向全区57个山区村庄推广。依据地形地势在山区村庄铺设不同管道,将生活污水分离成黑水和灰水,降低处理难度和成本,利用无动力生物巢净化装置对灰水进行净化改善,并用于周边农田灌溉、花园浇灌等,实现了污水“变废为宝”。
借助实施新模式,之前提到的赵家村村庄污水也得到了有效治理,该典型案例还获得了生态环境部土壤中心、省生态环境厅的高度认可,为其他山区村庄的污水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淄川方案”。
与此同时,淄川区同步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整治措施,建立巡查管护机制,定期对水体进行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有效防止水体返黑返臭,实现了水体“长治久清”。
治理的关键,在于破解成效持久的“密码”。
关于此,淄川区以上述39个片区为单位,将村庄划分为若干街巷,实施“街巷”管护责任制。即“每条街巷明确一名责任人,负责对街巷的环境卫生、绿化养护等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督。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村居环境整治考评标准,从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基础设施维护等多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
在此基础上,淄川区又构建了牵头单位抓总、责任单位配合、镇村具体实施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分工明确、高效协同的攻坚合力,确保任务落地见效。如今,淄川区387个涉农村居全部达到清洁村庄标准。
各方同心耕耘的坚持,支撑着淄川区继续书写着自己的乡村环境“美颜”记,或许正是来自从细节出发抓住的每一次小变革,然后整合资源聚沙成塔并久久为功,才是这场蝶变背后真正的动力所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14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