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深化农业开放合作 共同维护粮食安全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2-27 05:35: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深化农业开放合作  共同维护粮食安全

来自中国的农学专家(左二)在温室大棚内与埃格顿大学的学生们讨论花卉育种和病虫害防治。

新华社记者 张 宇摄

深化农业开放合作  共同维护粮食安全

中国农学专家(右四)在实验室指导埃格顿大学学生试验。

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供图

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复杂。中国在提升国内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农业对外开放合作,持续向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帮助各国加强农业能力建设,为提高全球粮食安全水平、改善全球营养状况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我的中国同事就像小麦种子一样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早上6时,晨雾尚未散去,巴基斯坦白沙瓦农业大学教授穆罕默德·阿里夫就赶往试验示范田。时值小麦播种季节,他带着课题组起早贪黑扎在田间地头,详细记录新品种杂交小麦的育种试验情况。

“张教授,上午好!”路上,阿里夫拨通了北京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所长张胜全的视频电话。张胜全正在云南省元谋县,这里的气候水热条件与巴基斯坦小麦种植产区相似度高,中方研究团队正同步开展育种试验。由于存在时差,元谋县已是烈日当空,张胜全站在田埂上晒得满脸通红。

“小麦杂交育种难度高,培育周期长,是国际杂交育种研究领域难啃的‘硬骨头’。”张胜全说。2009年,在国内研发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张胜全第一次来到巴基斯坦,当地的高温和干旱状况超出他的预计。为探索适应高温、干旱性状杂交小麦的研发培育,张胜全带领的团队在元谋县建试验基地,与巴基斯坦方面同步进行种质改良和品种筛选。

2011年,杂交小麦科技合作被列入中巴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为了早出、多出、出好品种,中方团队累计在元谋县进行上万个品种的试验,许多优异的新品种脱颖而出。据阿里夫介绍,目前,巴基斯坦试验示范田的杂交小麦实现了发芽率的大幅提升和明显增产。与当地常规小麦品种相比,新品种杂交小麦在单位耕地播种量减少大约80%—90%的情况下,仍能增产20%左右。巴中双方正在积极推动该品种通过巴基斯坦国家食品安全与研究部审定,争取尽快面向市场推广。

10多年来,中方团队累计派遣近150人次,在巴基斯坦20多个地区开展调研和种植试验,不断改良杂交小麦性状。“我的中国同事就像小麦种子一样扎根在这片土地上。”阿里夫说,中国专家们推进小麦杂交研究,无私传授育种、种植经验,为巴基斯坦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杂交小麦技术员。

“张教授就像是我远方的家人。”阿里夫说,十几年的坚守让他们成为最亲密的朋友,频繁的交流合作促成了许多研究成果。2021年,中巴团队共同完成的论文在重要国际期刊发表,中巴联合小麦杂交研究取得新进展。

阿里夫说,在巴基斯坦,农业吸纳了全国超过40%的劳动力,贡献了近20%的国内生产总值。小麦是巴基斯坦的主要农作物,也是巴基斯坦民众的基础口粮。“巴中联合研究的新型杂交小麦不断推进,将加速巴基斯坦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有效维护巴基斯坦的粮食安全。”

“实验室是非中开展高水平联合研究的重要载体”

基因测序仪、凝胶成像系统、层流罩室、净化工作平台……在肯尼亚埃格顿大学的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学联合实验室里,各种先进设备一应俱全。肯尼亚政府派遣的生物技术人员多丽丝·恩约基正在实验室学习深造。她说:“中方为我们提供了先进的实验设备,使这里成为东非地区领先的分子生物学科研实验室。现在我已能熟练使用实验室的各种仪器,对生物科学前沿技术的认识更加深入,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信心。”

自1994年起,南京农业大学和埃格顿大学开始了生物技术和园艺技术合作。2016年,由中国政府援建的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学联合实验室在肯尼亚揭牌,2019年成为首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之一。该实验室旨在开展作物基因资源发掘、重要功能基因克隆和生物技术育种等合作研究,为肯方培养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带动作物增产,缓解粮食短缺问题。

实验室聚焦收集、整理肯尼亚各地的优良作物品种,进行优异基因的挖掘与改良。肯尼亚农业专家、实验室主任理查德·穆卢瓦表示:“合作提升了埃格顿大学的农业教学和科研水平。实验室是非中开展高水平联合研究的重要载体,有助于肯尼亚作物增产。”

实验室聚集了来自肯尼亚以及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南苏丹、布隆迪、津巴布韦等非洲国家的学生。来自乌干达的园艺学博士生安东尼·埃马鲁说:“我要用学到的生物测定、DNA提取等技术推动家乡农业发展。”来自卢旺达的园艺学硕士生伊诺克·克维泽拉已经学会蔬菜嫁接技术,利用抗病砧木减少番茄青枯病的发生。他说:“我希望在这里学习蔬菜种植和病害防治方面的经验,更好地服务自己的国家。”

截至目前,实验室已培养500多名本科生、3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穆卢瓦表示:“如今,肯尼亚大农场经理很多都毕业于埃格顿大学,一改过去专业人才主要来自欧洲的状况。在中国的帮助下,肯尼亚民众逐渐掌握了先进的农业、园艺和管理技术。”

“与中国的合作是携手维护粮食安全的双赢范例”

在墨西哥中部特斯科科市郊外的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温室大棚内,一盆盆小麦整齐排列,麦穗上贴着不同颜色的标签。每年秋天,中国专家何心尧都会与同事一起,到墨西哥各地采集感染赤霉病的小麦样品,通过不断实验,筛选出抗病性更强的品种,推荐到世界其他国家,并收集这些品种在不同小麦产区的表现数据以进一步改良。

2011年起,何心尧来到中心工作,主攻小麦抗病研究。他告诉记者,中国在赤霉病的研究和育种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许多发展中国家通过中心的合作网络受益。

在中心的“种质银行”,储存着超过15万种小麦种质、超过2.8万种玉米种质资源,其中一些种质资源就来自中国。根据中心统计,中国已为这座农作物多样性仓库提供上千份小麦种质资源;双方合作育成的13个玉米新品种已在尼泊尔等国种植,助力当地粮食增产增收。

自1974年中国与中心建立研究伙伴关系以来,20多家中国机构参与了种质交流。2016年,中心获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目前,该中心墨西哥总部有2名常驻的中方科研人员和多名中方交流学者。

中心总干事布拉姆·戈瓦茨表示,过去40多年来,中心与中国合作伙伴在小麦及玉米新品种研发、可持续农业以及农业人才交流等领域进行了密切合作,“与中国的合作是携手维护粮食安全的双赢范例”。

中心全球小麦改良项目负责人拉维·辛格曾获中国政府友谊奖。自1988年以来,拉维数十次到访中国,在双方合作过程中见证了中国小麦培育技术的提高。拉维告诉记者:“合作是通向世界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中国在农业科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中心与中国机构合作,帮助各国培养农业人才,将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提升农业生产力。”

布拉姆说,中国农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在精准施肥、节水灌溉和使用绿色能源等方面,中国可以进一步发挥优势,为其他国家发展绿色农业提供帮助。“中心与中国机构紧密合作,不仅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也为建立更加绿色可持续的农业体系注入更多动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7 06: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中国作为发展中人口大国,长期以来坚持主要依靠自身解决国内粮食安全问题,在开放合作、包容发展中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农
2023-09-18 00:55:00
2023(第七届)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暨中美农业食品产业对话会日前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峰会主题为“建设农业强国与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会嘉宾围绕如何在开放合作中建设农业强国建言献
2023-09-25 15:52:00
...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大会举办——深化务实合作共促粮食安全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张国凤见习记者董家琛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张国凤见习记者董家琛)9月22日,由农业农村
2023-09-23 06:09:00
土壤健康与粮食安全
...报第三十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土壤健康与粮食安全2023年9月19日—23日 陕西杨凌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中心(一期)项目。杨凌种业国际大厦 。上合组织现代
2023-09-16 02:17:00
巩固合作成果 续写友谊新篇
...,如果能够拓展海外市场那就更好了。”郭岩说道。共话粮食安全交流破局之法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中阿博览会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大会、“一带一路”粮食安全及农业合作圆桌会上,
2023-09-26 05:30:00
携手同行四十年 粮农组织驻华机构继续与中国加强涉农合作
...,努力建设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且更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表示,粮农组织在中国四十年的经验和成就证明,通过多方合作,可以帮助推进中国的可持续农业粮食
2023-08-23 09:45:00
共促绿色发展 共创农业未来
...链博会绿色农业专题论坛举行◎本报记者 马爱平“全球粮食体系急需系统性变革,向着更加高效、更加包容、韧性可持续的道路转型。”11月28日,在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
2023-11-30 03:45:00
...月3日电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3日在出席安理会冲突与粮食安全问题高级别公开辩论会时表示,粮食不安全本质上是全球范围内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结果,在粮食安全问题上行动胜于一切,中
2023-08-04 17:44:00
广西高水平开放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等,投资内容涉及粮食作物、果蔬、种业、渔业等产业,覆盖生产、加工、科研、品牌建设、仓储、物流等各个环节。持续拓展农业合作新领域,农业科技交流
2023-09-07 06:0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