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太宗问袁天罡:大唐何时亡?袁:猪上树时,可惜李世民没听懂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06 18:15:00 来源:史说新语

唐朝时出现了一个神人,他叫袁天罡。这个人之所以被称为神,是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相面,特别擅长预算占卜。

他的占卜术和相面术,就连唐太宗都啧啧称奇,还将他升任为火井令。

历史上袁天罡为唐太宗占卜了很多次卦象,而他不仅精准地预言了大唐何时灭亡,还预言到自己的生死问题。

唐太宗问袁天罡:大唐何时亡?袁:猪上树时,可惜李世民没听懂

有一回唐太宗好奇地问袁天罡:“你如此精于占卜,那你算一下国运吧,大唐什么时候灭亡?”

这话一下子问倒了袁天罡,

并不是袁天罡没有能力预言后世之事,实在是这个问题太难回答,若是普通人问,或许还能回答一二。

可唐太宗是何许人也,他是一国之主。当着皇帝的面分析大唐国运,稍微言语有差错那可分分钟是掉脑袋的事情。

袁天罡想了半天,只能硬着头皮说了四个字:“猪上树时”。

唐太宗一听乐了,袁天罡,你在开什么玩笑?“猪还会上树?如果真有猪上树的时候,那太阳就会打西边出来了!”

唐太宗问袁天罡:大唐何时亡?袁:猪上树时,可惜李世民没听懂

起初,唐太宗以为这只是袁天罡逗自己的一个开玩笑,可很快,唐太宗却止住了笑。

接着,他发挥想象力浮想联翩起来,如果猪真的能上树,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变异。若真到那时候,肯定也是千秋万载之后。莫非,袁天罡这话指不定是在向我暗示,大唐有万年之基啊!

唐太宗想到这儿,脸上露出欣慰的笑意。可袁天罡刚看到这一幕后,瞬间明白过来,原来皇上压根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

他本想解释给皇帝听,但最终考虑再三后,袁天罡还是动了动嘴巴,没有说过有一句话。所谓“天机不可泄露”,有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其实,唐太宗确实会错了袁天罡的意思。这句话中,袁天罡已经很含蓄地向太宗皇帝说出了灭唐之人的姓氏——猪的同音是朱,寓意到时候大唐的刽子手将是一个姓朱的人。

唐太宗问袁天罡:大唐何时亡?袁:猪上树时,可惜李世民没听懂

可天下姓朱的那么多,究竟是谁才是真正的刽子手呢?

在一本书中,袁天罡直接点名道姓,将此人的姓名全部托盘而出,这本书就是大名鼎鼎的《推背图》。

这本书是袁天罡和李淳风一起推算的预言书,书里内容高深莫测,有很多预言都已经被验证,至今在民间,这本书都被人们认为是一本预言大全。

《推背图》中的第十卦象有这样一句话:“荡荡中原,莫御八牛,泅水不涤,有血无头。”其实这句箴言对应了袁天罡当初所说的“猪上树时”那句话。

虽然是短短的16个字,但是每四个字都意义非凡。

唐太宗问袁天罡:大唐何时亡?袁:猪上树时,可惜李世民没听懂

其中,有两句话“莫御八牛,有血无头”翻译过来就是,没人能驾驭这八头牛。而这“八头牛”可不是动物,其实指代姓氏“朱”。

且看汉字中,“八”和“牛”正好合起来就是“朱”。此外,汉字的“有”和“血”在去掉头后,合起来就是古汉字“温”。连起来就是,灭唐之人姓朱名温。

话说回来,当初袁天罡预言的“猪上树时”也指朱温逼宫事件。

唐朝末年时,朱温为了篡位,曾做下二手准备。

第一,逼宫让唐昭宗让位给自己。

朱温的强行逼宫,曾让唐昭宗很是为难。大唐开国已有200多年,虽然在这期间有过安史之乱曾阻碍大唐的发展,但这只是暂时的。

唐太宗问袁天罡:大唐何时亡?袁:猪上树时,可惜李世民没听懂

而到自己当皇帝时,朱温却以下犯上逼迫自己让位,这对于大唐来说绝对是耻辱。

唐昭宗不想日后无颜面对祖宗,可对于朱温的强势要求他又无能为力。最终,犹豫不决的唐昭宗还是被朱温所杀。他死后,傀儡皇帝唐哀宗被朱温扶上位。

第二,杀尽皇室和王公贵族。

《推背图》的另外两句话“荡荡中原,泅水不涤”其实是预言了一个非常残忍的事件,即朱温杀死唐哀宗等皇室众人,尽诛王公大臣,并将他们投师于黄河中的事件。那些浩浩荡荡的河水奔流向前,但总也洗刷不干净朱温刀下的冤魂。

巧合的是在刺杀前夕,有人曾对朱温进谗言说:“这些官僚自命不凡,自诩为清流,等他们被诛杀后一定要投入黄河,让他们永远这成为浊流。”

唐太宗问袁天罡:大唐何时亡?袁:猪上树时,可惜李世民没听懂

可能是听了这些谗言,朱温才一不做二不休,全部将这些尸体扔下黄河,这便是著名的白马驿之祸。

白马驿之祸发生于公元907年,它也是导致唐朝灭亡的标志。当达官贵人,皇亲国戚尽皆被朱温所杀后,整个朝堂空空如也,大唐气数散尽。

袁天罡为唐太宗预言国运时,大唐才刚刚开国,且在唐太宗的这里正蒸蒸日上。

对于大唐的未来,唐太宗十分乐观,所以并没有想到以后的悲惨灭亡,哪怕袁天罡都已经暗示大唐刽子手的姓氏和动机,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唐太宗依旧没有听懂。

不过这也不能怪唐太宗,毕竟除了神人以外,谁能预料到大唐几百年以后的事情呢?

袁天罡的“神”不仅在于他能精准预言国运,预言别人的命运,还能遇到自己的生死。

唐太宗问袁天罡:大唐何时亡?袁:猪上树时,可惜李世民没听懂

他一生中最为有名的预言便是“唐三代后,女主武氏”。

曾几何时,唐太宗对这个预言深以为然,他处处提防姓武的人。但终究,人还是不能扭转天地运作规律,在唐高祖、唐太宗和唐高宗三位帝王之后,武则天便横空出世,成为我国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皇。

袁天罡晚年时,曾预言过:自己四月份就会有大限。果不其然,袁天罡真去世于繁花荼蘼的四月天。

作为史上最强的预言能者,袁天罡的事迹总是带有神奇色彩。除了以上这些预言故事外,民间各地,都流传着袁天罡的传奇事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代表了我国古代预言家的巅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6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袁天罡向李世民预言:唐将亡于此,李世民相信吗
...一位非常优秀的算命先生,《推背图》就是他写的,当时唐太宗为了预言整个大唐的国运,于是就命令袁天罡撰写《推背图》,而《推背图》却成了一本预言奇书,几乎预言成功了自唐朝以后近千年
2024-04-16 20:09:00
李世民问袁天罡大唐灭亡时间,袁天罡如何说
...见天子隋朝灭亡之后,李渊建立了唐朝,下一任皇帝则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虽然自己是通过铁血手段“逆天改命”的,但是他也是非常信命的,尤其是在听说了袁天罡之前为人看相无有不准之后
2024-06-15 15:16:00
李世民算卦大唐何时亡?袁天罡泄天机给答案,可惜李世民却没听懂
...故层出不穷。与很多盲目追求朝代存在时间的皇帝不同,唐太宗李世民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皇帝。传说他有一次向袁天罡请教,询问大唐何时灭亡,而袁天罡不敢泄露天机,只能含糊其辞的说了一句
2023-08-28 18:05:00
袁天罡充满传奇色彩,他在李世民面前的一段言行也耐人寻味
...。他所著的《推背图》可以预测后世千年的运势,而他在唐太宗李世民面前的一段言行,也成为历史上一段耐人寻味的佳话。袁天罡,隋末唐初的天文学家、玄学家,也是当时极富盛名的风水师。据
2023-04-13 10:55:00
李世民的晚年疑惧:民间传言与天命轮回的困扰
...主也难逃这宿命,唯有顺应趋势,从容迎接这历史的潮流。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样一个故事的主人公。一、李世民勤政治国,却极度在意江山世代相传李世民在位期间,勤政爱民,深得人心。他注重
2023-09-19 19:15:00
中国古代泄露天机的三人,最后咋样了
...杜撰的。但袁天罡的仆算能力确实非常精准,后来他还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国师,以幕僚的身份陪伴在皇帝身边。唐太宗非常相信天命运算,因此他对袁天罡非常敬重。他经常让袁天罡为大唐测,算
2024-04-12 17:17:00
探索袁天罡预言与唐朝历史:千年之后的视角
...宫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对于这样一位“神人”,即便是唐太宗李世民也无法避免好奇心的驱使,他曾多次召见袁天罡,向他请教国运的长短。尤记得,在李世民的一次问答中,他便向袁天罡询问了
2024-11-18 11:36:00
李世民死亡之谜被揭开,死得有点尴尬难怪史官不记载
...一点,毕竟我们不管是从文学史作,还是影视剧中他们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证明评价更多,就是这样一位颇具争议的皇帝最后是怎么去世的呢?唐太宗是唐渊的二子早年间就跟随父亲四方征战,武德九
2023-02-08 14:46:00
中国古代泄露天机的三人结局如何
...判断。神助唐主定四方避祸退隐终不传天机唐军灭隋后,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他是一个极端重视天文八卦的君主。当他听说袁天罡能神准推算,大喜过望,立即封他为国师。每当国家大事,或面临政
2024-01-14 21: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