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公元642年的一个早上,张玄素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赶赴皇宫早朝。古代大臣上早朝时天都未亮,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了。可是,当张玄素走到东宫太子门口时,却迎面走来一个人影,从穿着上看,既不像官员、又不像太监。张玄素思考之际,来人却将一把铁鞭砸向张玄素。张玄素急忙躲闪,铁鞭虽然没有正中脑袋上,却砸在了脑袋的侧面,当即就血流满面。
张玄素的惨叫吸引了其他人的注意,太监、大臣、禁军也都赶来过来,但是,早已没有了刺客的身影,暮色之中,只有那座宏伟的太子府
对于普通人来说,此处已属禁地,根本不可能进入,可为何一名刺客竟然能轻而易举就隐匿此地、行刺朝廷官员呢?有些人疑虑,但包括张玄素在内的许多大臣们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他们已经猜到这件事的幕后主谋——大唐太子李承乾
由于影视剧的影响,现在每每提到太子李承乾,大家可能都会有同情之心:一个患有腿疾的瘸子好不容易成为太子,后来却被废除,这完全就是“苦情剧”嘛!其实,李承乾并没有影视剧中描述的那么优秀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长子,是李渊的长孙,李渊在位时就被封为中山郡王,李世民继位后顺理成章地成为太子。关于李承乾的腿疾,《旧唐书》有如下的记载:承乾先患足,行甚艰难!;《新唐书》中也记载:承乾病足,不良行,且惧废,与泰交恶!由此可以推测,李承乾的腿疾应该是天生的,只不过小时候并不严重而已。
张玄素是隋朝遗臣,后来投靠大唐,由于才华出众,被李世民委以“右庶子”的重任。右庶子是干嘛的?专门辅佐太子的,除了右庶子,还有一个左庶子。这两人都是李世民精心挑选教导太子的老师。按照常规,太子的老师绝对是太子的坚定拥护者,那李承乾为什么要刺杀张玄素呢?因为李承乾太不争气,而唐朝在太宗之时又有“直言上谏”的风气,因此,张玄素屡次上书规劝太子,没成想,非但没有得到太子的认可,反而激怒了太子,就派人在东宫门前趁着早朝之机行刺张玄素
李承乾从小就这么坏吗?那倒不是,他的母亲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贤良淑德,而且是非分明,从不放任皇子们胡作非为。长孙皇后在世时,李承乾三兄弟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那个时期,李承乾也是很讨太宗喜欢的。可是,长孙皇后过世之后,皇子们的教育就由太宗指定官员负责。其他人还好,偏偏是太子李承乾恣意妄为,走向了沉沦。
可能由于腿疾留下的心理阴影,李承乾最大的弊端就是听不得谏言,另外,李承乾与他的另外一个叔叔、汗王李元昌结交甚密,李元昌没有带给李承乾一丝正能量,反而助长了李承乾的嚣张跋扈。
李承乾有个爱好就是暗杀。大家以前都知道他曾派人暗杀魏王李泰,今天又知道了他派人暗杀张玄素,其实,在张玄素之前,他还派人暗杀了另外一个老师——左庶子于志宁。
行刺于志宁的原因和张玄素一样,不愿听他们整天唠唠叨叨,指责自己的一身毛病。为什么这件事没有被揭露呢?因为当时于志宁苦劝无果,正好母亲去世,按照习俗,得丁忧三年。于志宁去向太宗告老还乡,可太宗却竭力挽留。盛情难却,于志宁只好在家里为母亲搭建了灵台守灵尽孝。
当时奉命行刺的有两人,一个是张师正,一个就是纥干承基(行刺李泰也是由他执行),两人都是太子豢养的杀手,而且常年为太子秘密办事。杀那些大奸大恶,他们没有手软,毕竟那些人死有余辜;杀那些太子的政敌,他们也没有胆怯,这是在为主尽忠。可他们面对穿了一身孝服、还对太子忠心耿耿的于志宁时,都下不去手了,于是,就以“戒备森严”为由糊弄过去了,李承乾并未深究,之后也没有再刺杀于志宁。
这件事都是后来太子倒台、纥干承基被抓后说的供词。由此可见,李承乾杀人完全就是凭一时之气,过了这会可能就没有那么气愤了。
张玄素遇刺发生之后,太宗下令严查,但是,谁都知道查到最后是什么结果,因此,禁军查来查去也“查不出来”,太宗只是象征性地惩罚了当值人员就不再深究了。表面看,一切又恢复了平静,但是,在平静的背后却是暗波涌动,对李承乾的政治影响极其长远:
首先,是太子一派自我瓦解。
李承乾从成为太子的那一刻起就被太宗视为接班人,江山社稷的规划都开始围绕李承乾而运转。同时,太宗给李承乾分配了诸多能臣干吏任其调遣,这些人应该也是太宗心里下一代朝堂的框架和主力,太宗任命他们也是为了引导、教育太子李承乾安邦治国的谋略
可是,张玄素遇刺之后,那些本来对太子忠心耿耿的人几乎都是“透心凉”,谁还敢直言上谏?谁还敢指责太子的一丝不是?摸摸脑袋,还是闭嘴吧。
这件事发生后,太子的内部势力就已经瓦解,四分五裂了,即便留下,也都是三心二意。对于李承乾来说,他是亲手毁了自己的太子基石;
其次,李泰的虎视眈眈
李承乾的危机就是李泰的机会。
撇开影视剧的影响,李治有什么优点在史料中很少记载,但是,李泰的能力好像得到了公认,任何一部唐朝史料中都盛赞李泰的才华和能力。按照李世民定下的制度,皇子成年后都要前往封地,但李泰却是例外,太宗让他继续留在京畿。这也是太宗对李泰能力的一种肯定
由于李承乾的不得人心和太宗的宠爱,李泰逐渐对皇位产生了兴趣。张玄素遇刺之后,一些尚且保留中立态度的大臣和那些对李承乾失望的大臣都有意无意开始接触李泰,这让本就声名在外的李泰更加如虎添翼。
后来李泰抓住李世民军武出身的特点,加班加点编撰了唐朝的地图——《括地志》,此举深受太宗赏识。这也为后来的废黜太子打下基础
最后,太宗动摇
张玄素遇刺,换个地方可能就没这么多事了,可它发生在皇宫范围、东宫门前,背后若没有指使之人,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李承乾在用自己的肆无忌惮挑战太宗的忍耐极限
说实话,李承乾虽然有腿疾,但是太宗并不是很在意这一点。对待皇子,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有个分歧,长孙皇后主张让皇子们外出历练,但是,李世民却坚决不同意。这是李世民的心病,“玄武门之变”留下的心病。历练就意味着论功行赏,那么,皇子们之中就有可能会出现比太子功劳更大之人,也有可能导致当年兄弟相残的悲剧再度发生。因此,李世民在位时很少看到让皇子们领军打仗的事情发生,这都是尊重李承乾的太子之位
李泰在编撰《括地志》之后,太宗大喜之下命令增加李泰的俸禄,这一涨不打紧,超过太子了。褚遂良赶紧隐晦地提醒太宗这一点,太宗为了树立李承乾太子的威望,直接取消了对李承乾俸禄的限制,国库用多少、拿多少都随他。
由此可见,在李泰已经发起向李承乾的冲锋时,太宗皇帝还是没有放弃对李承乾的期望。但是,张玄素遇刺已经不仅仅是李承乾嚣张跋扈的象征,更是在挑战太宗“以谏治国”的策略。一个连大臣谏言都听不进去的人,能承担起大唐的江山社稷吗?
好在李承乾行刺于志宁的事情在这时还没有败露,若是两案齐发,李承乾可能早就被踢出皇位竞争者的行列了!
张玄素遇刺之后,连张玄素自己也说“太子危矣”,这既有多李承乾的忧虑,更有对李承乾的失望。
严格来说,李承乾在刺杀张玄素之后,政治的天平就开始向魏王李泰倾斜,从那时起,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就已经不稳,而酿成这一切的人,还是李承乾自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5 1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