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被父爱逼疯的大唐太子李承乾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07 10:02:00 来源:戏说三国

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发动叛乱而没有被处死的太子,短暂的一生都被李世民浓烈炽热的父爱包裹,但他却不理解老父亲的用心。

他从丰姿岐嶷,仁孝纯深变成宠信娈童、狂饮无道,最终走上反叛道路。他就是喊出那句“工作时,请称呼职务太子”的大唐太宗朝太子李承乾。

被父爱逼疯的大唐太子李承乾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去了解一下跛脚太子李承乾让人怜悯而又惋惜的一生。

公元619年(武德二年),秦王妃长孙氏为李世民诞下了嫡长子。根据史书的记载,因为这位皇子生于太极宫承乾殿,故以此殿为名,李渊为其赐名李承乾,字高明。

有人认为“承乾”二字虽为宫室之名,然而用作人名时却有着无比深意,因为承乾有着“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

这样富有深意的名字怎么可能是随意取的。

嫡长子的降生让李世民着实兴奋,尚在襁褓中的李承乾就被封恒山王,等到了能入学的年纪,李世民又把妻子长孙氏的侄子、长孙炽之孙长孙家庆任命为李承乾的侍读。

太子陪读这么小小的一件事,却饱含深意。

既感谢了长孙氏为自己做媒的恩情,又照顾了夫妻间的情谊,还给李承乾拉来了长孙一家的支持,李世民的手段可见一斑。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即位,是为太宗皇帝,十月癸亥,年仅8岁的李承乾被册立为太子。史书记载承乾“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太宗非常喜欢他,而李承乾作为大唐的皇太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万众瞩目的生活也就此开始了。

李世民请来了当时的大儒李纲为太子启蒙。

这件事办得有点挺尴尬的,因为李世民确实是看中了李纲的学识和人品,可是完全忘了他教的两个太子是什么下场。

李纲一生曾扶持过两任太子——分别是隋朝第一任太子杨勇和唐朝第一任太子李建成。如果加上这次要扶持的李承乾。

那可就真坐实了“李纲克太子”的民间风语了。

无论怎么说,李世民对于李承乾的宠爱之情,所有人都看在眼里,12岁的李承乾就被李世民拉来学习政务,小小年纪承受了他不能承受之重。

公元631年(贞观五年),李承乾生病,而一生征战沙场,从来不信佛也不信道的唐太宗却请了道士为儿子祈福。等李承乾病愈后,唐太宗又召度三千人出家,并特地修建了西华观和普光寺,还将狱中的囚犯减免罪行,以此为儿子祈福。

因为李承乾的身体素质比较差,李世民还特许他不用多读书,只让东宫侍讲跟他讨论道理和治国之道就行。

被父爱逼疯的大唐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但凡有一点闪光点或者值得称赞的地方,李世民都要跟他的老兄弟们炫耀一番。

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年仅36岁的长孙皇后去世,李世民痛失爱妻,万分心痛。可是对于李承乾来说,他失去的更多,因为他再也没有母亲的照抚,兄弟之间的感情也开始慢慢疏远,东宫侍讲们也开始越发没规矩。

嫡长孙李厥的出生,是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最高兴的时刻,他下令天下监禁囚徒都降罪一等,内外官职事五品以上子为父後者,各加勋官一转,天下大酺五日,又大宴五品以上于东宫。

在所有人的眼中,李世民几乎给了李承乾这个儿子他能给的一切。

可惜,李承乾却辜负了父亲的期许。

李世民做梦都没想到,他如此沉甸甸的父爱,竟然成为压倒李承乾的力量。

李承乾因为患了足疾而变得跛脚,虽然这并不怪他,但对于当时的大唐帝国来说,有碍观瞻的太子,总会引起别人的嫌弃,表现最明显的竟然是他东宫的老师们。

李承乾盖个房子,于志宁便上疏批评他过于奢华;

李承乾和宦官玩乐,于志宁又上疏批评他,甚至将他比作秦二世。

孔颖达更是激烈,他只要觉得李承乾一有不对的地方就立马犯颜直谏,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曾劝说过孔颖达,认为太子年龄既长,不宜总是当着面痛加批评指责,而孔颖达却表示我这样做“死无所恨”,结果是“谏诤逾切,承乾不能纳”。

至于张玄素,那更是无时无刻不谏,言语之急切恨不得李承乾立刻听他的。

至于结果如何更是可想而知了,高压之下的教育,换来的总是叛逆的成长。

李承乾就这样战战兢兢的生活在高压之下,这种变化引起了魏王李泰的注意,于是他便有了自己的小九九。

正好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完稿,唐太宗非常高兴,如获至宝,不仅将这部著作收藏进了皇家的藏书阁中,还接二连三地大肆赏赐李泰——先是赐“物万段”,紧接着又每月赏赐大量的财物,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

这引起了李承乾的不满,而此时的李承乾对宫中的一名太常乐人大加宠幸,唐太宗知道后自然将之收杀,结果承乾悲痛之下一连几个月称病不上朝,甚至对屡屡劝谏他的张玄素等人意欲痛下杀手。

然而就算是承乾胡闹成了这样,唐太宗也不曾动过废太子的念头,甚至煞费苦心地将魏征任命为太子太师。

此举的目的就是意在告诉众人,他是绝不会废掉承乾这个太子。

被父爱逼疯的大唐太子李承乾

贞观十六年(642年),李承乾终于被逼疯了。

他试图暗杀李泰失败后,联合汉王李元昌、驸马都尉杜荷、陈国公侯君集,图谋不轨,玄武门的回旋镖旋转了16年,终于砸到了李世民的头上。

通观历史上那些走上谋反之路并失败的皇子,下场往往只有身首异处这一种结局。但是轮到李承乾时,唐太宗却沉默了。

李世民绞尽脑汁与群臣针锋相对,像极了一只护犊的老母鸡,最终留下李承乾一命,在唐太宗的苦心保全下,废为庶民,流放于黔州。

纵观李承乾的一生,他先后经历两个转折,长孙皇后的去世和身患足疾,这让他完全变了一个人,加上他无法领会老父亲浓烈炽热的爱,在种种因素下,他失了方寸,犯下大错。

公元644年(贞观十八年)十二月,李承乾卒于黔州,唐太宗为之废朝,并葬之以国公礼。

如果李承乾最终没有谋反,我觉得以唐太宗李世民对儿子的期望,以及对自己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反思,只要李承乾不犯谋反这样的大罪,李承乾终还是会登上皇位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大唐的历史估计又是另一种走向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7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唐第一个废太子,识大体的储君到造反,结局太荒唐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李世民通过玄武门政变登上帝位。十七年后,他的长子李承乾发动兵变,反对自己父亲。一切都要从头说起。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又逼迫父亲退位,堂而皇之
2023-05-31 18:14:00
李世民那么多儿子,为何李治能登上皇位?因为这些优势
李治之所以能被李世民立为太子,是因为李治身上具备其他皇子不具备的一些优势。而李治能够顺利继位,主要归功于三个人:李承乾、李泰、长孙无忌。如果不是李承乾和李泰的内斗,就不会突出李治
2022-12-23 19:40:00
李承乾和李泰争夺太子之位,为什么得利的是李治?
...白忙一场却落了空,而无心插柳的却绿树成荫。李治这个李世民娇宠的小儿子,连无心插柳都没有,最后却得到了一整片的森林,可以说是一个被上天眷顾的幸运儿。幸运只是别人看到的他人头顶的
2023-03-07 21:14:00
张玄素遇刺案:揭秘大唐太子李承乾的权力游戏
...!其实,李承乾并没有影视剧中描述的那么优秀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长子,是李渊的长孙,李渊在位时就被封为中山郡王,李世民继位后顺理成章地成为太子。关于李承乾的腿疾,《旧唐书》有如下的
2024-04-25 12:38:00
李世民为何两度违背心意,选择懦弱的李治坐太子?
唐太宗李世民堪称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可是李世民这样一位优秀的帝王,却在选择太子上有些失误,他先是立长子李承乾为继承人,后来将其废掉
2023-08-30 06:21:00
李靖和突厥的野狼坡血战,为何说是能改写大唐历史的战争
...援,当然李建成也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正好趁此机会抽掉李世民的府兵。不过李渊还是看出了李建成的小算盘,不过他也有意为之,最后便做了顺水推舟的买卖。一、和而不同当时太子看中了李世民
2023-06-25 10:53:00
李承乾:李世民的女婿
...幼代长,杀了李建成,才导致今日之事,岂能怪我呢?”李世民无言以对,只好将李承乾交给大臣商议,该如何处置。李承乾,李世民的嫡长子,母亲是长孙皇后。与扶苏、刘据、李建成、真金、朱
2023-08-21 15:52:00
长孙无忌作为李泰和李治的舅舅,他为何选李治做太子?
...。长孙无忌第一赌博就是将自己整个家族的命运都赌到了李世民的身上,他将自己的亲妹妹长孙无忧嫁给了当时的李世民,认为李世民这个人以后一定是干大事的人,虽然后面李世民只是被册封为秦
2023-01-04 14:12:00
唐太宗第三子本没机会当皇帝,是两个哥哥成全了他
...三个孩子。然后嫡长子叫李承乾,这个名字很是霸道,而李世民从小也是重点栽培,让李承乾的一言一行逐渐有了帝王之相。承乾二字极为特殊,承为承上,泛指传承,乾为乾坤,泛指天地,所以承
2022-12-19 16:1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