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前言: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九月,礼部对当年主持山西乡试的官员提出弹劾,认为他们出的考题中有一道诗经题,里面的“维周之桢”没有避讳,应予以治罪。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会一头雾水,正统年间的大明皇帝不是明英宗朱祁镇么?这四个字也没有哪个犯讳呀,难道是桢和镇发音接近吗?
其实大明皇帝在避讳这一块,倒并不十分严格,以明英宗为例,只要不把祁镇两个字连用即可。事实上“维周之桢”中犯讳的字确实是“桢”,但是对象却是楚昭王朱桢。
丙申,礼部奏山西布政司正统十二年乡试小录所出诗经题内维周之桢,其桢字犯楚昭王讳,不曾回避。—《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五十八》
英宗虽然宽宥了各官的罪过,只是移文申谕他们戒毋再犯,但也做了一定的处理:考试官学录郭明郁、教谕吴骥,同考试官知县黄子嘉罚俸一月。提调官左布政使石璞、左参政朱鉴,监试官按察使林文秩、佥事黄文政纪录还职。所谓的纪录还职,就是档案里给你记了一笔,以后有需要就可以拿出来说事。
楚昭王朱桢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六子,正统十二年距离他的去世,已经足足过去了二十三年,有些考试官可能都未必听说过他的名字。可是现实就是这么神奇,一个去世已久的藩王,还是要为他避讳。对于朱桢的子孙来说,昭王虽去世已久,但他的影响力却始终存在。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楚王家族在明英宗正统年间的故事。
楚庄王朱孟烷
朱桢去世后,嫡长子朱孟烷袭封楚王,素来以“小心敬慎,始终如一”著称。宣德年间上交二护卫之后,总算消除了朝廷对于楚藩的戒心。然而楚府马场在正统年间的故事,却让我们体会到当年宣宗看待这支强藩时的心情。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十一月,镇守陕西都督同知郑铭向即位不久的小皇帝朱祁镇提了一条建议,称朝廷此前一直从陕西各王府和民间“借马助边”,但是还有缺口,能不能向楚府借一些?
这条建议初看上去让人摸不着头脑,毕竟楚王的封国在湖广武昌,和陕西有什么关系?其实楚府在六盘山西麓的隆德县有自己的草场,里面放牧着大量的马匹,这才让郑铭这位陕西镇守官垂涎欲滴。
事实上不单单朝廷知道,就连所谓的“达贼”也清楚这一点。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正月达贼犯边,目的就是“往掠楚府孳畜”。英宗对此极其重视,指示方政、杨洪、丁信、蒋贵、赵安等大将会兵对其进行围剿。同时为了支持这次大举出兵,英宗还亲自给楚王和肃王写信,让他们为官军提供战损的马匹。
闻王府中及肃府陕西平凉草场多马。可遣人驰驿往选,给官军应用。仍以数目开示,即酬价直。非唯边军得济以御外寇,而边境永宁,实亦叔祖盛德之助也。—《明英宗实录卷三十二》
朱桢的生母胡充妃,是太祖朱元璋年轻时候的白月光。所以楚府不但富甲天下,连大西北都有马场,待遇之高实在是令人咋舌。我们想象一下,边军缺马,居然要靠王府的马场来支持。换了你是皇帝,会对楚藩放心吗?
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八月二十五日,楚王朱孟烷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英宗为这位叔祖辍视朝三日,赐谥曰庄。谥法“履正志和”曰“庄”,就是恪守正道而又温润如玉,是一个美谥。
兴宁郡主
郡主是朱孟烷之妹,昭王第八女。其仪宾葛隆,是孝陵卫指挥使葛能之子。孝陵卫在南京,葛能死后自然葬在了江宁县。
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葛隆去北京朝贡之时,提出想在回武昌的途中顺道去一趟江宁,既祭扫一下先父的坟茔,也看望一下老母蒋氏。做亲王的女婿其实也很苦闷,不但不能扫墓,连老娘在世也不能尽孝心,顺道回乡还要皇帝特批。
不过葛隆恃宠而骄,沔阳州同知曹瑛犯了赃罪后,让人送钱给葛隆帮他脱罪。此事后来被湖广按察使孔文英,一道奏章送到御前,这才把葛隆整治了一通。说句题外话,郡主在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便已去世,这位葛仪宾仗着资格老,很是给以贤明著称的楚藩丢了把脸。
楚宪王朱季堄
朱季堄,楚庄王庶长子,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封为武陵王。武陵王的婚事很有坎坷,朱孟烷本来在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选定湖广都指挥佥事鲁曾之女为武陵王妃。但是有人上奏朝廷,称鲁曾一女二嫁,结果宣宗紧急否决了这桩婚事。
未曾想这一拖就是四年,直到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闰六月,楚府典簿傅凤之女傅氏才被册封为武陵王妃。而此时的朱季堄,已经是一个二十四岁的大龄青年了。楚庄王去世后,朝廷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四月,遣建平伯高远为正使,给事中杨鼎为副使,持节册封武陵王朱季堄为楚王,妃傅氏为楚王妃。
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二月,楚庄王妃邓氏去世。这位邓氏出身高贵,其祖父是开国元勋宁河武顺王邓愈。在其病重期间,朱季堄为这位嫡母“呼号吁天,愿以身代躬”,并且衣不解带侍奉汤药好几个月。如此孝心感天,也让英宗对其大加赞赏。
仰惟太祖高皇帝封建楚国,昭王、庄王世有令德。宗藩之贤,楚为首称。叔自袭封,恭谨茂著。兹以孝闻,谅足匹休前人,仪式宗藩。—《明英宗实录卷八十九》
在安顿好邓妃与父王合葬之后,当年七月,楚王朱季堄上奏朝廷,请求在祖父和父王的墓园:昭园、庄园之中为其立碑。英宗刚刚夸奖完昭王、庄王“世有令德”,自然不好拒绝朱季堄的要求,于是一面吹捧堂叔“文学迈众”,一面让楚王府自己撰写碑文即可。
然而对于楚府来说,自己写哪有朝廷御赐来得荣耀?更何况自己写,万一哪里的内容犯了忌讳,到时候被人秋后算账那可吃不消。所以朱季堄缠着礼部尚书胡濙,希望由朝廷赐给碑文。英宗脑壳疼,也只能让翰林院去撰文交给楚府,然后让他们自己立碑。
甲辰,礼部尚书胡濙等言:“曩者楚王季堄奏欲立昭、庄二园碑。朝廷令王自述,或府中儒臣代王述。今王复言臣与本府儒官俱学浅才疏,制作不足以表扬先德,乞请名儒撰文。”上曰:“文令翰林院代撰,碑令王自立。”—《明英宗实录卷九十九》
不过朱季堄没能等到石碑制作完成的那一天,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三月初十日,楚王朱季堄去世,享年三十一岁。英宗同样为这位堂叔辍视朝三日,不但赐谥曰宪,还特赐圹志:“王天性明敏,克勤问学,孝友谦恭,汉之东平、河间不是过也。”
楚王朱季埱
朱季埱,楚庄王庶次子,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封为黔阳王。在兄长薨逝之后,朱季埱向朝廷提了一个问题,即本国社稷山川等神由谁来祭祀?
一般来说,祭祀神祇是公祀,藩王去世则是私丧,按照礼法来说是“不以私丧废公祀”。但这里的玄机在于楚宪王无嗣,所以朱季埱的意思就是谁来做接班人?毕竟只有接班人才有资格祭祀本国的社稷山川等神。对此英宗认为黔阳王既然在郡王中为长,自然应该由其以时行礼。
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四月,朝廷遣黔国公沐俨为正使,给事中刘海为副使,持节册封黔阳王朱季埱为楚王,又以武昌府儒学教授杨莅之女杨氏为楚王妃。
说起来这位杨教授,和楚府还很有渊源。他的另一个女儿,在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许配给了永安王朱孟炯庶次子镇国将军朱季壣。未曾想还未过门之时,朱季壣却突然去世。大杨氏自愿守节事姑,朝廷特赐她镇国将军夫人的诰命,又每年给她二百石的养赡米。也许是看在姐姐的份上,朝廷才册封其妹妹为楚王妃。只可惜小杨氏更加红颜命薄,大婚不过三个月便香消玉殒。
朱季埱袭爵之后,第一件事情自然是祖父和父王墓园中的石碑。此时翰林院已经撰文完毕,碑文及碑额都已经送到了楚府,朱季埱要尽快“砻石镌刻”,并将其树立于昭园和庄园之中。第二件事情则是为其生母邬氏讨要名分。母凭子贵,理所应当,不过朱季埱胃口很大,想要王妃的冠服。英宗自然不能答应,命封其母为楚庄王夫人,给赐诰命。
楚藩宗室
昭王系宗室
楚昭王朱桢共十子,英宗登基时在世的有七人:第三子楚王朱孟烷、第四子寿昌王朱孟焯、第五子崇阳王朱孟炜、第六子通山王朱孟爚、第七子通城王朱孟灿、第八子景陵王朱孟炤、第十子江夏王朱孟炬。
剩余三人中:长子朱孟熜洪武年间去世,追封巴陵王,谥悼简。次子永安王朱孟炯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去世,谥懿简,次子朱季塾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袭封永安王。第九子岳阳王朱孟爟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去世,谥悼惠,嫡长子朱季境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袭封岳阳王。
寿昌王的生母也是昭王妃王氏,即朱桢嫡次子,所以在楚藩诸王中算是比较跋扈的一位。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朱孟焯因府中火者、家童抗拒不服,暴怒之下将其进行责打。对于以“德义之训,闻之有素”的楚藩来说,寿昌王此举算是十分过分。故而英宗一面让楚王朱季堄对叔父进行戒饬,一面亲自写信给朱孟焯,告诫他要“嘉纳善言,体念人情”。
不知道是不是肝火太旺的缘故,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五月十一日,寿昌王朱孟焯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谥曰安僖。这里我们还要说一句,朱孟焯年纪不算小,可是去世的时候接班人朱季㘧年仅三岁。朝廷每年给五百石的养赡米,一直到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才册封其为寿昌王。
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七月初八日,通山王朱孟爚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谥曰靖恭。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八月,通山靖恭王庶长子镇国将军朱季垟袭封通山王,夫人周氏进封通山王妃。
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景陵王朱孟炤去世,享年五十三岁,谥曰顺靖。因其无嗣,景陵国除封。而其所遗留宫眷二十八人,则由朝廷每月给米十石予以存恤。
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二月十九日,崇阳王朱孟炜去世,享年六十一岁,谥曰靖简。长子朱季堞守丧期满后,于景泰年间袭封。
庄王系宗室
楚庄王朱孟烷共四子,除先后袭封楚王的武陵王朱季堄和黔阳王朱季埱以外,还有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封为东安王的第三子朱季塛,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封为大冶王的第四子朱季堧。
二人之中大冶王的经历更为曲折。先是在庄王妃邓氏去世后,楚王朱季堄小心翼翼地询问朝廷,自己四弟明年就十五岁了,应该行冠礼并且受封郡王。结果英宗回怼他说按照礼法“三年丧,君命不入其门”,现在你母妃过世不到一个月,谈论这个不合适吧?
等到除服之后,朱季堧这才被封为大冶王。然而上文中崇阳王的去世,又让这位大冶王尴尬无比,因为朝廷刚刚在一个月前选定武昌护卫指挥同知翟政之妹为大冶王妃。现在叔父去世,朱季堧身上又有了孝服,该怎么办?礼部也很头疼,因为朝廷颁册命在前,崇阳王去世在后。最终和稀泥的结果就是册命到了以后,翟氏先拜受,然后等大冶王除服之后再举办婚礼。
上命礼部定议。言王于崇阳王当服期年。缘崇阳王未薨逝之先,君命以下节册。至日合令妃翟氏拜受,候服满成婚。从之。—《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六十五》
结语:通过本文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尽管已经上交了二护卫,楚藩的底蕴之强仍然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这样一个强藩,幸亏有昭王、庄王和宪王这三代贤王兢兢业业,小心谨慎,才让楚府在明初诡谲的风云中得以傲然而存。
朱桢临终前的那句话:“吾保有楚国至今日亦不易”,可以称得上是字字血泪而又重如千钧。这样一位楚王,确实配得上死后对其避讳,并且立碑坟园的待遇。至于楚藩宗室在景泰年间的故事,我们放在下一篇中再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3 1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