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朝开元盛世的崩塌,是谁导致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11 08:56:00 来源:戏说三国

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得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唐朝开元盛世的崩塌,是谁导致的?

同年十二月攻入洛阳。东京留守李憕和御史中丞卢奕不肯投降,被俘后为安禄山所杀,河南尹达奚珣投降安禄山,洛阳失守。

公元756年六月安禄山占领长安,唐玄宗逃往蜀中避难。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开始。唐朝的衰退就不得不提唐玄宗了。

好大喜功的唐玄宗从来没变过

人们在谈论唐玄宗时代,总是采取一刀切的二分法,将唐玄宗的前期和后期截然分开,前期的皇帝英明神武,后期的皇帝昏聩不堪。但事实上,唐玄宗并没有这么大的变化。

唐朝开元盛世的崩塌,是谁导致的?

在前期,他已经表现出极强的私欲和炫耀武力的虚荣心,只是因为拨乱反正的需要,不得不任命武则天时期留下来的一批贤相,来稳定局势。但随着唐玄宗对朝堂把控越来越强,并且贤相们只知道要求皇帝省钱和节制私欲,这已经让虚荣心极强的唐玄宗忍无可忍。于是,能够满足唐玄宗要求的新的集团官员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发展、并取代了前者。只是随着事态的发展而逐渐达成的结果而已。可以说,开元年间和天宝年间的玄宗皇帝从来没有变过,他先后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可这些人的宰相任期都不长,直到遇到了李林甫。

任用一代权相李林甫

公元726年,李林甫结交了玄宗时期的能臣宇文融。宇文融也正好需要帮手,于是将他提拔为御史中丞。之后,李林甫又担任过刑部和吏部的侍郎。宇文融提拔李林甫,目的是为了对付张说。果然李林甫表现出了极强的战斗力,与宇文融合力将宰相张说扳倒,但宇文融没多久就倒台,可是却没有影响李林甫,他很快又有了新的靠山。这次的靠山是玄宗宠爱的武惠妃。武惠妃是杨贵妃出现之前的第一红人,她的最大目标是让儿子寿王挤掉当时的太子李瑛,成为皇帝的接班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武惠妃也在招兵买马,积攒自己的势力,她将李林甫招入帐下。李林甫除了武惠妃这一条路之外,还善于结交各色太监和宫人,这些人在皇帝面前不断地说李林甫的好话。到了公元734年五月,皇帝终于将李林甫任命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了宰相之一。

唐朝开元盛世的崩塌,是谁导致的?

李林甫上台后,立刻获得了皇帝的喜爱。他在宫中耳目众多,善于猜测皇帝的意图,因此,他的建议比起其他两位宰相来,更符合皇帝的口味。这里,就涉及一个宰相的职责问题。在贤相集团看来,宰相的职责是替皇帝治理好国家。但是,皇帝却越来越认为,所谓宰相,就是按照皇帝的意图做事的人。事实上,玄宗后期一直在寻找的,就是一个能够理解他的意图,并按照他的意思办事的人。

由于个人的局限性和私欲,皇帝的意图并不总是对国家有利的,贤相们依然认为,只要对国家有利的,就是皇帝应该支持的。这种矛盾导致了皇帝和贤相集团的冲突。

公元736年十月,皇帝要从东都返回西京,裴耀卿和张九龄两位宰相认为现在是秋收的季节,皇帝回京兴师动众,会影响农时,不如晚一点回去。

但李林甫却认为长安、洛阳只不过是皇帝的东西宫而已,皇帝在两宫之间来往,不需要看时间,至于影响农时,可以考虑免除回京途经地区的租税。

同年十一月,皇帝和宰相之间再次起了冲突。皇帝想要重用一位武将出身的人朔方节度使牛仙客。张九龄等人主张牛仙客无功不应重赏,李林甫却认为皇帝可以自己决定赏赐和任命。

到底是制度至上,还是皇帝的意志至上,双方的立场在这两件事上表现得异常明确,越来越缺乏模糊的空间。皇帝选择了支持李林甫,也就必然会抛弃张九龄等人。

同年年底,李林甫就以张九龄包庇罪人为由,将张九龄贬斥。继任宰相的正是牛仙客。

牛仙客作为一位武将,不懂政治,于是,唐玄宗后期就进入了李林甫时代。

节度使权利进一步扩大

在与外部国家对抗时,唐玄宗发现,帝国兵制已经腐朽到不能打仗了。唐代的兵制经过了三次变化,其中后两次都发生在玄宗时代。第一次是唐高祖时期建立的府兵制。府兵要求士兵一直服役,到老才能退休即六十岁。

但当兵过于艰苦,不仅要打仗,还要在空闲时种地。随着盛世的到来,青年们已经吃不了苦了,他们纷逃离兵籍成了流民,或者在其他地方找到了出路。由于政府招不够兵,许多士兵都已经白发苍苍,还在穿着军装守卫边防。

并且由于唐玄宗好大喜功,军事开支出现数倍甚至十倍的增长,中央政府不可能获得足够的财政收入来支持庞大的花费。

唐玄宗决定进一步削减内地的府兵,却使得边境的士兵占去了全国士兵总数的大半,形成了严重的失衡。

唐朝开元盛世的崩塌,是谁导致的?

为了解决军事费用问题,玄宗除了设立节度使之外,还必须授予他们行政权,让他们在统治区域内自行搜刮。也就是说,节度使统兵,但他们的钱只有一部分来自皇帝的拨款,剩下的只能靠他们手中的民政权力,从地方上筹款解决。

唐朝开元盛世的崩塌,是谁导致的?

这种做法非常符合宰相李林甫的心意,因为他要帮助皇帝筹钱来解决财政问题,但仅仅靠筹钱还不够,还得减少财政开支。如果财政开支减不下来,就采取将财政“隐性化”的做法,也就是让地方自行筹措开支。至于这种自筹开支造成的搜刮是否会引起民怨,已经不是皇帝要操心的了。

唐朝开元盛世的崩塌,是谁导致的?

节度使得权限就此开始膨胀,使得他能够调动足够的资源来进行战争,于是到了玄宗后期,战争也随之扩大。

但是,皇帝又面临着一个新的情况,到底如何才能保证手握兵权的节度使保持忠心而不发动叛乱呢?最初的解决之道,是派遣可靠的官员去担任节度使,比如请一些退职或没有退职的宰相来担任或者兼任,这些宰相对皇帝足够忠心,也有足够的社会资源来执行使命。

但是,随着贤相集团的崩溃,帝国的宰相职位被权臣掌握。权臣集团有着严酷的内斗传统,为了打击政敌,获胜的人不会把节度使得职责放给那些失败者。李林甫成为宰相后,决定再进一步,将节度使授予归顺的胡人。于是唐帝国边境的军政大权经过了数次演化后,落入了胡人之手。这也成为安史之乱的主要原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1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唐朝的衰落:李林甫与玄宗皇帝的责任
唐朝之衰始于玄宗天宝年间,尤其是从李林甫为相以后导致了玄宗为帝后期朝政日益衰败。后世评价李林甫是唐朝第一奸相,所谓口有蜜而腹有剑。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显然这有些冤枉李林甫,至少李林
2023-11-23 17:26:00
...迅雷之势颁布了一道圣旨:张九龄罢相,改任尚书右丞,李林甫接任中书令,牛仙客任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从这一刻起,缔造了“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张九龄被踢出了权力核心,唐玄
2023-02-16 15:37:00
唐朝这四大贤相与两大奸相,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
...龄张九龄是唐玄宗执政时期的最后一位贤相,他之后就是李林甫、杨国忠之流的人了。张九龄是广东韶关人,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登进士第,唐玄宗即位后,迁右补阙,得到宰相张说奖拔
2023-02-03 19:55:00
李林甫有什么样的手段,能够让安禄山与其对话
...有这样的觉悟的。因为天宝三年的时候,李隆基还很宠幸李林甫!而李林甫堪称是大唐第一奸相。在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认知中,仿佛奸臣都是没有什么能耐,只是依靠阿谀奉承的本领,拍着领导的马
2024-03-13 17:09:00
杨国忠与开元盛世:被低估的历史贡献
...该对唐朝中后期的衰败负责。的评价也不高。“杨国忠、李林甫、卢杞之辈,其才皆过人,然终为唐室之乱,不可不察也。”在三大奸臣中,杨国忠排名第一。类似的说法还有。“昔唐玄宗,前用姚
2024-04-02 13:23:00
安史之乱的罪臣怎么毁灭唐朝盛世
...之乱。但公认的罪人却还有一位:唐玄宗时代的知名奸臣李林甫。这位奸人的破坏力,至今还回声萦绕:我们用来形容一个人内心奸诈的成语“口蜜腹剑”,最早就是用来形容他的。而看他一生的作
2023-01-06 17:29:00
李林甫当了19年的宰相,权倾朝野,霍乱朝纲。李林甫曾建议唐玄宗派御史到各地巡查,而派出去的人都是李林甫的心腹,这些御史们在外地见到李林甫不喜欢的官员,直接乱棍打死,许多官员走投无
2024-06-28 20:24:00
张九龄:开元盛世的智囊团与晚年罢免的宰相
...上,贤臣的流失才是关键因素,当唐玄宗罢免张九龄重用李林甫的时候,就注定了最后的结局。唐玄宗剧照因直谏而树敌,张九龄数次官场沉浮张九龄与宰相姚崇之间有很多矛盾。张九龄觉得姚崇地
2023-12-01 05:25:00
权谋之术:李林甫一步步攀附权贵,最终独揽大唐相权
...山反为乱之始,臣独以为开元二十四年罢张九龄相,专任李林甫,此理、乱之分也。”那位被罢相的张九龄甚至早早预言:“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究竟是一个怎样的
2024-05-06 12:3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