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长江禁渔成效:江豚不怕人,朝人吐口水!鱼多到水发黑,60年一遇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5-24 21:00:00 来源:科普熊

长江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曾经因为过度捕捞和污染而黯然失色。

但近年来,随着长江禁渔政策的深入实施,这片水域正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神龙不见尾的江豚现在多到水发黑,这些小家伙不再怕人,甚至还会朝人吐口水。

这六十年一遇的场景实在是难得。

那么这背后的原因除了禁渔的成效以外,还有其他原因吗?对于现在的情况,未来长江会不会解除禁渔的指令呢?

长江禁渔成效:江豚不怕人,朝人吐口水!鱼多到水发黑,60年一遇

一、长江为何禁渔

在长江禁渔之前,江豚——这一长江的旗舰物种,因为渔船的频繁活动和渔网的威胁而不敢靠近岸边。

然而随着禁渔政策的实施,江豚逐渐回归了它们的家园。

如今长江的鱼类资源正在迅速恢复,甚至出现了鱼儿多到让江水都显得发黑的现象。

这样的景象,不仅说明了长江生态正在复苏,也证明了禁渔政策的巨大成效。

那么长江之前为何禁渔呢?

长江禁渔成效:江豚不怕人,朝人吐口水!鱼多到水发黑,60年一遇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鱼类资源库,但过度捕捞问题长期存在。

长江在禁渔之前,曾面临严重的捕捞问题。

那时大量的渔民在长江流域捕鱼谋生,为了增加捕捞收入,一些渔民甚至使用了滚钩、家庭网等非法捕捞工具。

进行电鱼、油炸鱼、毒鱼等过度捕捞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水生物种的延续,也导致了水域生态功能的严重退化,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禁渔之前,长江流域的渔业资源已经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长江禁渔成效:江豚不怕人,朝人吐口水!鱼多到水发黑,60年一遇

根据农业和农村部的统计,长江流域的濒危鱼类种类数量不断增加,渔业生产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许多渔民在捕捞过程中,常常面临“资源捕少、生态捕糟、渔民捕穷”的困境。

因此长江禁渔令的实施变得迫在眉睫。

要知道在长江的历史长河中,其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这里是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珍稀濒危动物的主要分布区,也是众多水生生物的家园。

长江禁渔成效:江豚不怕人,朝人吐口水!鱼多到水发黑,60年一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江中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这“四大家鱼”是长江中最多的鱼种。

但由于过度捕捞、水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长江的物种多样性遭受了严重破坏。

许多鱼类资源数量锐减,甚至濒临灭绝。

例如“四大家鱼”的数量已经从一九五零年的三百多亿尾降到了如今的不足一亿尾。

长江禁渔成效:江豚不怕人,朝人吐口水!鱼多到水发黑,60年一遇

同时许多长江特有的鱼类也面临着生存危机,如刀鱼、鲥鱼等,这些曾经的常见鱼类现在已经很难在餐桌上见到了。

为此长江开始了长达两年的禁渔工作,为的就是恢复长江的自然生态环境,还这些鱼儿一个家园。

通过实施禁渔政策,可以减少人为活动对水域的干扰,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从而促进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修复。

这对于为鱼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禁渔成效:江豚不怕人,朝人吐口水!鱼多到水发黑,60年一遇

同时长江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淡水渔业资源之一,其可持续发展对于保障国家食品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施禁渔政策,可以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长江禁渔政策的实施是基于对长江生态系统深入研究的科学决策,旨在保护渔业资源、改善水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如今长江禁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让我们看到了鱼多到水发黑的情况。

长江禁渔成效:江豚不怕人,朝人吐口水!鱼多到水发黑,60年一遇

二、江豚在长江的历史

江豚俗称“江猪”,是长江特有的淡水鲸豚类动物,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一直以来,江豚都是一个重要的物种。

长江江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过去,它们与海洋中的鲸类动物有着共同的祖先。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动物逐渐适应了淡水环境,成为了长江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

长江禁渔成效:江豚不怕人,朝人吐口水!鱼多到水发黑,60年一遇

在长江中,江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万年前。

据科学研究,大约在这个时期,江豚的大脑容量开始增加,智力水平逐渐提高,接近了大猩猩的水平。

这表明江豚在长江的生态系统中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并且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环境。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长江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度捕捞、水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长江中的鱼类资源数量锐减,江豚的生存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长江禁渔成效:江豚不怕人,朝人吐口水!鱼多到水发黑,60年一遇

不只是江豚所生长的自然环境出现了改变,也因为人类的出现影响江豚的正常生态。

江豚在长江中原本并没有自然的天敌。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江豚的生存面临着许多威胁。

比如长江上的船只交通密集,许多需要到江面呼吸的江豚可能会被船只的螺旋桨打伤,甚至被拦腰切开,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

随着人类的捕捞越来越多,船只也会越来越多,这就导致被捕捞的江豚以及被打捞的江豚越来越多,导致其数量出现了锐减。

长江禁渔成效:江豚不怕人,朝人吐口水!鱼多到水发黑,60年一遇

其次长江边的排污口每天排放大量污水,这些污水中的污染物对江豚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使它们的家园不再适合生活。

尤其这些污染物中不只是存在着沼气等有害物质,还会有一些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破坏的化学物质。

因而对于江豚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非法捕鱼的利润让很多的渔民看到了利润,密布的捕鱼陷阱常常让江豚身负重伤。

长江禁渔成效:江豚不怕人,朝人吐口水!鱼多到水发黑,60年一遇

有些江豚在觅食时可能不小心被鱼钩钩住,挣扎时可能会受到更多的伤害,甚至因此丧命。

虽然江豚在自然界中原本没有天敌,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它们现在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威胁。

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我们需要加强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禁渔,减少人类活动对江豚生存的负面影响。

与江豚同源的白鱀豚在二十世纪后期的时候,数量出现了断崖式下降,最终在二零零七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

长江禁渔成效:江豚不怕人,朝人吐口水!鱼多到水发黑,60年一遇

这使得江豚成为了长江中唯一的鲸豚类动物,但其种群数量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长江江豚的数量在二零零六年的时候有一千八百头,在之后的两年里,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

一直到二二年,江豚的数量才恢复了正增长,达到了一千二百四十九头,这是长江禁渔的结果。

与江豚、白鱀豚命运与共的长江“原住民”还有白鲟、中华鲟、长江鲟以及“长江三鲜”,这些鱼类都发生了数量的锐减甚至是绝迹。

长江禁渔成效:江豚不怕人,朝人吐口水!鱼多到水发黑,60年一遇

长江的渔业从一九五四年的四十二万吨之后,就开始断崖式下降。

一直到二零一零年,长江的天然捕捞量到了不足十万吨。

这足以说明由于人类的滥捞导致这样的结果发生,而禁渔活动确实是迫在眉睫。

三、未来是否取消禁渔

虽然现在禁渔的效果非常的喜人,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在未来,是否在长江流域会取消禁渔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取消禁渔政策的可能性较小。

长江禁渔成效:江豚不怕人,朝人吐口水!鱼多到水发黑,60年一遇

首先禁渔政策的实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长江生态系统中的鱼类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数量也开始逐渐恢复。

这表明禁渔政策对于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其次长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过度捕捞、水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对长江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长江禁渔成效:江豚不怕人,朝人吐口水!鱼多到水发黑,60年一遇

如果取消禁渔政策,可能会导致鱼类资源的过度捕捞,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

禁渔政策也是政府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重要举措之一。

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取消禁渔政策可能会导致政府失信于民,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综上所述,未来取消禁渔政策的可能性较小。

这并不意味着禁渔政策会一直保持不变。

长江禁渔成效:江豚不怕人,朝人吐口水!鱼多到水发黑,60年一遇

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禁渔政策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结语

虽然长江禁渔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对于长江这条母亲河,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持续关注长江生态环境的变化。

目前来说,虽然长江的禁渔政策已经初见成效,但是对于长江未来的生态保护和长期发展,我们还应该认真对待,切不可以掉以轻心。

长江禁渔成效:江豚不怕人,朝人吐口水!鱼多到水发黑,60年一遇

对于一些珍贵的物种,也应该自发的保护或者是了解,切勿让我们的后代了解到江豚等物种是从标本上。

换句话说,保护生态使我们每一个人必要的责任。

那么屏幕前的你对于长江禁渔这个话题还有哪些补充的吗?或者是你对于长江的禁渔政策还有哪些了解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如果喜欢本篇文章的话请多多点赞、评论、收藏,我们下期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5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报10月24日,是第十四个国际淡水豚日,也是第五个长江江豚保护日。根据最新调查显示,长江南京段的江豚数量已经达到了62头,与五年前相比增长了54%。作为唯一一座在城市中心江段
2023-10-25 05:04:00
...天使”之“秋天话豚”系列科普活动第一期——“童心绘江豚”主题科普活动在鼓楼江畔举行,20组家庭走进江豚书屋、长江江豚监测站和长江江豚城市公园,在充满趣味又干货满满的实践活动中
2024-09-09 08:45:00
...南京长江大桥上5号桥墩处的江面上,三四十头黑灰色的江豚聚集在一起,冲浪般你追我赶、冲出江面,前后约半小时。“微笑天使”江豚是长江生态系统的指示性物种,其“能见度”越来越高,充
2024-07-10 07:48:00
又见“微笑天使”,就在苏州长江边
本文转自:文汇报近日,“微笑天使”江豚现身长江张家港段。在张家港乐余镇沿江的一个长江支流入口处,水鸟观察员邓郁捕捉下了江豚的“微笑”瞬间。小家伙圆溜溜的脑袋、可可爱爱的模样收获了
2023-02-13 16:16:00
长江靖江“不开发段”再现“母子豚”戏水 看看吧
...“快看,正前方,一头、两头、三头、四头……哇,好多江豚!”“船北侧也有,还有江豚宝宝!”8月20日一早,随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组建的长江江豚调查队,乘船赴长江靖江段开展夏季野
2023-08-21 21:45:00
...5第五届中国·康保遗鸥保护摄影周双城巡展(南京站)在江豚城市公园正式启幕。这场跨越南北的生态影像对话,首次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湿地精灵”遗鸥引入金陵,与“长江微笑天使”江豚
2025-08-28 07:36:00
长江江豚吃刀鱼高清视频出圈引发众多网友热议
这两天,长江镇江段江豚捕食刀鱼的画面火出圈,引发众多市民网友的关注。两种珍稀动物同时出现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近年来江苏持之以恒加强长江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2023-05-14 22:40:00
第14个国际淡水豚日,“长江生态数字保护”计划启动
...影记者刘中灿10月24日,第14个国际淡水豚日,也是中国的江豚保护日。2023年长江江豚保护日系列活动暨“长江生态数字保护”计划启动仪式在湖北武汉东湖磨山SEE-CCF自然教
2023-10-26 15:40:00
...恢复向好,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保护江豚,涵养长江生态,是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的重要举措。要巩固好禁捕退捕工作成果,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为使
2024-03-27 14:5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多人获刑 涉及非法猎捕、贩卖、运输鸟类等犯罪行为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涉鸟类保护刑事典型案例,典型案例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鲜明导向
2025-11-14 18:52:00
高铁上孕妇突然临盆 多方联动救援母子平安
大皖新闻讯 “谢谢列车长,是个男孩,母子平安!”近日,一通报喜电话让G7263次列车长张露及全车工作人员悬着的心彻底放下
2025-11-14 12:38:00
济南南郊医院康复科:用科学治疗与人文关怀点亮患者生命之光
在济南南郊医院康复科的走廊里,一幅温馨的画面正在上演:一位身着棕色背心、蓝色内搭和灰色运动鞋的七旬老人,正手持拐杖在医护人员的陪伴下练习独立行走
2025-11-14 12:09:00
就诊患者医院停车被收费 院方回应:收费由三方公司负责,会积极协调
鲁网11月14日讯近日,淄博市张店区的张先生向鲁网·民生帮办(0533-3811076)反映,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淄博市第三人民医院)看病停车时被收费
2025-11-14 12:05:00
广州“铜钱大厦”一拍流拍,起拍价13.6亿元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大皖新闻记者从阿里资产拍卖平台看到,广州地标建筑广州圆大厦以13.6亿元起拍,但因无人报名出价
2025-11-14 12:04:00
微光成炬!从“记错时间”到“紧急救援”:荣成白衣天使书写新时代医者答卷
鲁网11月14日讯(记者 李佳怿 李金翰 通讯员 李甜)在一个普通的周六午后,本计划奔赴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的三位医务人员
2025-11-14 10:17: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杨飞“青春没有售价,轮椅直达拉萨”“家人们谁懂啊,坐电动轮椅通勤太香了”……近来,在短视频社交平台,年轻人坐着电动轮椅出行的视频刷爆网络
2025-11-14 10:32:00
2025网聚美好安徽|实探江城芜湖:科创赋能产业,算力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实践
大皖新闻讯 长江之畔,创新潮涌。11月13日,“皖美十四五 再启新征程”2025网聚美好安徽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芜湖
2025-11-14 10:52:00
大皖新闻讯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13日发布数据,2025年10月份,安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
2025-11-14 10:54:00
从“看破”到“戳破” 高校联合58同城推出反诈互动课
“坐进骗局的桌子里,看看你能不能识破身边的骗子。”11月12日,在广州南方学院的多功能教室,一场名为“对号入座”的沉浸式反诈课堂火热上演
2025-11-14 10:57:00
守望精神家园:农村老物件何以成为时代“新教材”
鲁网11月14日讯(记者 王玉龙)那些被岁月包浆的犁铧、砚台、煤油灯,正以沉默诉说民族的集体记忆。近日,潍坊知名文化学者张崇高先生主编的《青少年研学——探秘农村老物件》出版发行
2025-11-14 10:58: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2日,“离婚证后面有囍字”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热烈讨论。视频中,有网友手持离婚证,在灯光下轻轻晃动
2025-11-14 11:02:00
奇妙气压现真知 动手探索育新人——东营市东营区弘文小学一年级开展“神奇压水机”科学实验课程
鲁网11月13日讯“老师,快看!水喷出来了!”“太神奇了,原来空气真的有力量!”近日,在东营市东营区弘文小学一年级的科学实验教室里
2025-11-14 10:22:00
玉米脱粒机致手指离断 博爱医护8小时精准修复
鲁网11月14日讯“多亏了周医生团队的妙手仁心,让我母亲的手指失而复得!”11月12日,62岁患者杜女士的家属专程将两面锦旗送到菏泽博爱医院显微骨科医护人员手中
2025-11-14 10:19:00
“婷宝”:菏泽鲁西新区程婷日常工作中的助人为乐点滴情
鲁网11月14日讯“婷宝,我这降压药吃完了,你能帮我买一下吗?”“婷宝,我家老伴儿行动不便,能帮我看看怎么申请轮椅吗?”在菏泽鲁西新区岳程街道程海社区和颐美康养院
2025-11-14 1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