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国家天文台人工智能工作组发布大模型“星语3.0”,已接入望远镜阵列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4-15 11:43:00 来源:央广网

4月1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人工智能工作组发布新一代天文大模型——“星语3.0”。“星语3.0”基于阿里云通义千问开源模型打造,目前已成功接入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望远镜阵列--Mini“司天”。

这是大模型在科学领域落地的经典案例,也是大模型在天文观测领域的首次应用。

国家天文台人工智能工作组发布大模型“星语3.0”,已接入望远镜阵列

天文望远镜是人类探索宇宙的“照相机”。相比单体望远镜,大型望远镜阵列能更有效地整合高性能望远镜资源,成本更低,观测效率更高。随着望远镜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控制大型望远镜阵列已成为当今天文界共同面临的挑战。

以往天文观测主要依赖观测助手和科研人员的配合。科研人员往往需要根据观测所在地气象情况修改观测计划,在观测室等待数据返回并实时分析数据,再根据结果修改观测计划。重要观测目标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人工参与,效率低且难以同时控制多个望远镜。

“星语3.0”尝试解决这一难题。依托阿里云通义千问底模和百炼平台,“星语3.0”基于超30万专家订正数据完成训练,在天文物理等专业能力上表现突出。

目前,“星语3.0”已成功接入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望远镜阵列——Mini“司天”,可实现自主控制望远镜进行观测、分析观测结果,智能地给出下一步观测建议。

例如,当收到“观测某星体”的任务时,“星语3.0”首先查询某星体的坐标信息,反馈给观测人员;当得到确认后,“星语3.0”将按照观测人员输入的计划进行自动观测;单次曝光完成后,大模型将回收并处理数据,根据结果判断目标源的观测价值,推荐接下来的观测计划。

未来,星语大模型将接入国家天文台大型望远镜阵列“司天”(Mini“司天”即为“司天”的一部分)。“司天”是我国天文学家面向时域天文学提出的国家级重大天文基础设施项目,至2030年米级望远镜数量预期达到72架,每晚产生约140TB处理后数据,成为全球巡天效率最高的项目。星语大模型的接入将科研人员从繁琐的观测中解放出来,更加专注于研究。

“全新升级的星语大模型正在向智能体方向发展。”国家天文台人工智能工作组智能体开发方向的李瑀旸表示,“星语将吸收更多天文细分领域知识,融合现有科研模型、算法和成果,打造‘OneForAll’的天文+AI新范式。星语将降低天文学家在跨方向交流和工作时的门槛,提高科研效率,让天文学家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天文发现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5 15: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力于与日本政府、当地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开发安全的人工智能工具,满足日本的独特需求,并创造新的机会。Tadao Nagasaki将担任OpenAI日本总裁
2024-04-15 17:31:00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抢鲜看:AI大模型“上天入地”融入各行各业
...区23日率先亮相,展示了我国各领域最新的数字化成果。人工智能成为全场的焦点和亮点,从展出情况看,大模型技术“上天入地”,目前已经在基础科研、实体经济中得到广泛应用。(图说:人
2024-05-23 17:57:00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
2023-06-29 08:40:00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黑洞成像研究团队面向星海孜孜以求,在世界黑洞研究前沿占据一席之地——“对话”宇宙 定格黑洞本报记者 裴龙翔《工人日报》(2024年04月08
2024-04-08 03:36:00
为黑洞留影更望向深邃宇宙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对上海天文台黑洞成像研究团队而言,20多年的追寻是“一生择一事”为黑洞留影更望向深邃宇宙黄海华2019年4月10日,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在上海天文台发布。本报
2024-02-12 06:01:00
...列“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以下简称ALMA天文台)13日迎来落成十周年庆典,相关负责人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ALMA天文台初始投资超过14亿美元,是欧洲、日本
2023-03-14 18:31:00
探测暗能量!中国“天籁”项目获国际认证
图为天籁阵列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供图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近日,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官方认证我国中性氢强度映射巡天实验天籁项目为SKA探路者。平方公里阵(SKA)是
2024-10-21 18:42:00
...的海量数据和稀有天体发现难题,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种“人工智能+公众科学”的全新科研范式,为我国天文领域的数据驱动型研究树立了新的标杆。该项目研发了我国首个天文图像大模型,并融合
2024-10-14 07:01:00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平方公里阵列天文台第十一次理事会在南京举行国际合作擦亮最大射电望远镜SKA◎本报记者 张 晔正在建设中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将是
2024-03-27 02:02: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