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在一生的麦地里回望生命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3-12-26 02:4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乌鲁木齐晚报

在一生的麦地里回望生命

景德军介绍纪录片《一生的麦地》拍摄情况。

“这部纪录片唤起了深埋在血液里的记忆,因为我也成长于类似的乡村,直到考上大学走出那里。”12月22日,在经开万达影院举行的纪录片《一生的麦地》放映会上,年轻人丁冉观看纪录片后,觉得纪录片真实再现了乡村人们的生活点滴。她的故乡是山东沂蒙山下一个小村庄,父辈们仍以土地为生。

《一生的麦地》由新疆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景德军师生团队历时两年时间跟踪拍摄、反复打磨完成,刚刚荣获2023年“第五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双年展”金收藏奖。

颁奖词写道:系于土地之上的生死轮回,是中国人最深刻的认知和最深切的情感。作者以最贴近和耐心的方式,首次呈现出新疆天山北坡汉族群体的日常生活情景,将一方水土的悲喜宿命一一呈现,成为一份对当下时代具备特殊社会与历史观照价值的民族志影像作品。评委会特授予《一生的麦地》永久收藏奖金奖。

□文/图赵剑尘

在菜籽沟生活的人们,麦地就是他们的一生

71岁的王吉桢是做棺木的匠人,一辈子负责安排附近几条山沟里老人的后事,却无法预知自己的命运;李永山老两口有“荣华富贵”四个儿子,一直戏谑着迎接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却为了一群羊又开始回归土地……

《一生的麦地》是首部关注新疆世居村落生态的纪实影像作品,记录了天山北坡老户群体的生活日常,他们在土地上种麦,在麦地里收割关于生老病死的人生智慧和厚重豁达的人生态度。

影片的拍摄地,是木垒县英格堡乡一个叫菜籽沟的村庄,那里是中国文学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亮程的栖息之地。这个始于康乾屯垦时期的古村落,绵延了数百年。那里的天山北坡有着坡坡连绵的麦田,夏天四处是风吹翻滚的绿色麦浪,秋天是收割后留着金黄麦茬的土地,冬天是静谧的天然水墨画。

这里生活的人们讨论着人生的归处。他们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撵着羊群进圈,挤出牛奶喂给小羊;他们守着一代代人留下来的土地,哪怕累弯了腰也要去山坡上看看健康的小牛;他们中秋节前做大蒸饼,希望远在乌鲁木齐的儿孙们回家,未曾想最终只是老两口摆好蒸饼和西瓜祭献给了月亮……

纪录片以一个半小时的时长,记录了三户人家的点滴生活。他们期盼雨水来得恰到好处,让收成更好些,但逐渐老去的他们只能将土地租给别人,他们靠着木匠手艺、靠着牛羊、靠着农家乐生活。来自祖先们随遇而安的“遗传基因”和天山坡地高低起伏的生存境遇,形成了他们特有的靠天和乐天的生命观,一如天山上的麦子,承天接地,自然生长,在起伏的山脉上播撒出自己特有的生命空间。

在村庄感受脚踏大地向阳生长的力量

2019年曾在北京学习的景德军,不止一次被北京的朋友询问一个问题:“新疆究竟怎么样?”当时他就想,作为一名影像工作者,自己有责任和义务给大家呈现新疆的样貌。

因为两名学生在木垒书院做志愿者,景德军特地去菜籽沟拜访刘亮程,并在那边住了一晚,第二天清晨当他走到一块坡地下,看到坡地上连绵起伏的麦子。麦子好像种到了天上一样。瞬间,景德军有了一个想法——耕种着这片土地的这群人和事应该被记住。

从此,景德军深入菜籽沟开始做田野调查。去的次数多了与村里人都熟悉了,后面再去,人们就会说:“你回来了啊”。这一切都让景德军有回家的感觉。他在村庄里感受到了淳朴民风。这里的人们依旧保持着祖先们“靠天吃饭”的农耕生产方式,他们就像天山上的麦子一样,给一块土地,给一片阳光,就能自然生长。他们在种植与收割的轮回中,坦然地等待着死亡。他们对生死的认知和态度重新架构了景德军对生命的认知,让他感受到了脚踏大地向阳生长的力量。

这些都让景德军沉浸在这片天地,决定用摄像机来记录人们的生活。景德军还记得拍摄筹备期间,搭乘夜间航班从北京返回乌鲁木齐。航线经过天山北坡时,从舷窗望去,天山深处那些村庄的点点灯火已然与星空交融在一起。因为这些微光,村庄不再辽阔不再遥远,就在人们可及的视线里。

李柏成作为景德军的学生,也是创作团队的一员。他还记得一次接到景德军老师的电话:村子里开始播春麦了。他连夜开了将近4个小时的车,赶上了第二天拍摄播春麦的镜头。

生生不息一代代坚守的村庄,是温暖的归处

作为影片的文学策划,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新疆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刘亮程也在现场观看了这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的名称来源于刘亮程一首诗歌名,他在菜籽沟生活的10年,与片中的人物熟识,村里人在这10年里的变化都历历在目。“村庄的10年,其实很简单,就是对面山坡上的麦子青了10次、黄了10次。纪录片记录了一个村庄的生老病死,将中国农民真实的光景呈现给了我们。”刘亮程说。

“相信每个人都会被这种绝望和希望深深感动。这就是人们生生不息,一代代人坚守这片土地的原因。因为这个小村庄,是人们最后温暖的归处。”刘亮程参与了纪录片的策划、拍摄和初检。在他看来,记录这里人们的生活,就是记录这个时代村庄的时光,在飞速发展的智能科技时代,村里的老人们还在用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还在盼望着麦熟黄叶落。

参与放映会的纪录片导演、影视人类学家刘湘晨,作为此次“第五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双年展”的评委,介绍了展览和纪录片获奖的详细情况。

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人类学影展之一,是一场以学术展映和研讨来促进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盛会。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所遴选出的优秀作品将进行集中展映和学术研讨;入围作品将由中国民族博物馆、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

“《一生的麦地》在667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大奖。其不仅展现了很高的艺术价值,还体现了厚重的文化价值,导演把镜头对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观察他们的立场、视角、感受,记录他们对土地和生死的纠结,把这方水土个人的命运融入宏观的历史叙述中。”刘湘晨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6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这里是新疆”丛书出版:新疆作家如何写家乡?
...旅推介官”身份为当地文旅“代言”。在持续更新播出的纪录片《大地生长》中,菜籽沟村民和驻村艺术家一起入镜,与刘亮程漫谈乡村生活、艺术创作。“希望这场漫游讲述就像一场风一样,带着
2024-07-23 18:22:00
《我将书本随身携带》:梁鸿、刘亮程、蒋方舟、程永新的阅读、写作与人生
...“以书之名”的活动,推出独家策划并拍摄的视频——微纪录片《我将书本随身携带》,用镜头跟随梁鸿、刘亮程、蒋方舟、程永新四位嘉宾,记录下他们“随身携带的书籍”,阅读、创作及日常生
2024-04-30 14:28:00
...已有31位艺术家入驻“画家村”,其中包括画家、作家、纪录片导演等。为盘活村里闲置的宅基地资源,村集体还成立了农旅康养民宿服务有限公司,修葺破旧宅院,发展乡村旅游。“村干部、老
2023-06-29 11:44:00
...第三次会议开幕大会上,自治区政协委员、新疆作协主席刘亮程以《崛起的文学天山》为题作大会交流发言,赢得阵阵掌声。2024年12月20日,首届天山文学奖颁奖典礼在乌鲁木齐举行。视
2025-02-06 06:31:00
不忘医者初心 激励莘莘学子(图)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电视纪录片《医之大者:朱宪彝》引发热烈反响不忘医者初心 激励莘莘学子(图)纪录片截图电视纪录片《医之大者:朱宪彝》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后广受关注,一代苍生大医为国
2023-02-02 05:35:00
天山脚下:工程机械比武大秀绝活
...胜能力。(魏一凡、雷天斌、张展宇、刘燚) 编辑:刘亮责任编辑:刘慧
2023-08-25 19:36:00
口碑佳作《我爱你!》曝幕后纪录片
正在热映的高分口碑之作《我爱你!》发布幕后纪录片第三集——《这样活着》,主创韩延、倪大红、惠英红、梁家辉、叶童深入解读片中两对爱人在面对衰老与失去时的感受与选择,更从自身角度出发
2023-07-03 21:53:00
央视力荐的4部国宝级纪录片,打开你的人生格局
...看,过了山,眼界就开阔了。”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看纪录片,无疑是开阔眼界、提升格局的最好方式。央视推荐的这4部国宝级纪录片里,讲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再现了历史长河中
2023-11-29 17:34:00
...处的不老青春。“少时夫妻老来伴”,此刻的相守,就是一生跋涉共同攀至的山巅。这趟蜜月之旅,背后是社会关怀织就的温情经纬。而随车“双医护+应急保障组”的悉心守护,健康监测专区的设
2025-07-01 13:11: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随笔丨故乡乐陵的心意我收下了
临近中秋,海南依旧带着未散的暑气,直到快递员敲开家门,递来那个印着“山东乐陵”字样的纸箱,鲁北的秋意才顺着指尖漫进屋里
2025-09-21 09:26:00
今日天光|雨天可以宅家做做手工、看看书,放松下心情吧~
@福州: 今日天光|今天是2025年9月21日,雨天可以宅家做做手工、看看书,放松下心情吧~
2025-09-21 09:47:00
细致服务筑防线,暖心守护客户“钱袋子”
东南网龙岩9月18日讯(通讯员 吴凡 黄国栋)近日,农业银行龙岩金融中心支行的柜台前,一场无声的“资金守护战”悄然展开
2025-09-19 12:27:00
小叶医探 | 外国友人突发脑梗在合肥“零障碍”获救
大皖新闻讯 突发中风,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十分危急凶险的情况,更何况是身处异乡、语言不通的外国人。近日,72岁来自南非的John(化名)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言语含糊
2025-09-18 16:06:00
道德榜样在行动|张金兰:无怨无悔照顾姐姐40余年
张金兰,女,汉族,群众,1961年9月出生,兰陵县长城镇西王庄村村民。姐姐出嫁后因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妹妹张金兰毅然承担起照顾姐姐的重担
2025-09-18 17:27:00
蚌埠一女子悉心守护患病哥哥:亲情不会因为任何事情改变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下午,蚌埠市金色晚年养护中心三楼陪护室内,36岁的吴双妹坐在哥哥吴双喜的床边,剥开一根香蕉,轻轻递到他手中
2025-09-18 12:01:00
爱情与自我成长共舞 珍爱网谈恋爱中的智慧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情侣之间关于“爱情和爱好哪个更重要”的讨论屡见不鲜。有人认为,恋爱就意味着更多的陪伴与投入,兴趣爱好理应为感情让路
2025-09-17 08:21:00
我是一棵国槐
2025-09-17 12:09:00
小伙在火锅店给父亲庆生 讲话、磕头引关注 回应质疑:没有提前策划
大皖新闻讯 在火锅店里给父亲庆生,小伙子面向店里其他的陌生客人讲述家庭情况,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并向父母下跪磕头。近日
2025-09-17 16:52:00
女孩被虐致死引发重组家庭儿童保护讨论:不能等呼救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刘志坤16日,“莆田12岁女孩琪琪被继母和生父虐待致死”案由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在莆田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二审
2025-09-17 20:24:00
剑河法院发出首份《诚信履约人》荣誉证书
9月16日,剑河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彬来到岑松镇暗拱村,向青年农民姜鹏授予该院首份《诚信履约人》荣誉证书,褒奖姜鹏八年如一日履约执行的诚信品德
2025-09-17 21:29:00
一段濒临破碎的 “珍珠婚”,在司法调解下重焕新生
大皖新闻讯 一段濒临破碎的“珍珠婚”,在司法调解下重焕新生。一束精心挑选的鲜花,带来笨拙却真挚的浪漫。这是日前发生在六安市金安区人民法院张店法庭内的温情一幕
2025-09-16 1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