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军事

英雄逝去!孙景坤:“每一道伤疤都是一枚军功章”

类别:军事 发布时间:2023-01-08 09:28: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辛阳

英雄逝去!孙景坤:“每一道伤疤都是一枚军功章”

孙景坤。丹东市委宣传部供图

2023年1月7日11时42分,“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孙景坤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辽宁丹东逝世,享年98岁。

孙景坤,辽宁庄河人,1924年10月生,1949年1月入党,是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原第一生产队队长,先后参加四平、辽沈、平津、解放长沙、解放海南岛、抗美援朝等战役战争。

75年前,孙景坤入伍,敬了人生第一个神圣的军礼。

英雄逝去!孙景坤:“每一道伤疤都是一枚军功章”

年轻时的孙景坤。丹东市委宣传部供图

此后,老人用一生坚守军人誓言,铮铮铁骨,深藏功名:辽沈战役中,荣立三等功;平津战役中,荣立二等功;解放海南岛战役中,荣立二等功;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2020年10月14日,孙景坤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21年6月29日,被授予“七一勋章”;2021年11月5日,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荣誉称号。

“每一道伤疤都是一枚军功章”

“你们来得太及时了,马上投入战斗。”

“副连长放心,我们保证守住阵地。”

这是上甘岭战役中,孙景坤与副连长支全胜的简短对话。

1952年10月27日,残酷的争夺战在坪村南山161高地进行。8连血战18个小时,打退了美军14次冲锋。这场战斗,是志愿军发起的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支援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副连长支全胜握紧爆破筒,誓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是老英雄孙景坤经历过最惨烈的战斗。

他曾眼噙泪花说,“激战下来,牺牲了好多战友,只剩下我们4个人。”

这场惨烈的战斗,本不该有孙景坤的加入。

1950年10月,从海南战场撤回的孙景坤随部队入朝参战。冲锋在前的孙景坤腿部中弹,被送回丹东治疗。

养了一个多月伤,腿伤还没好利索,孙景坤就第二次跨过鸭绿江奔赴前线。出发前,他默默地将妻子纳的鞋包裹进军装。

再次入朝后,孙景坤没找到老部队,二次回国。 受伤回国治疗,无需再回战场,或转入后方,或复员回家。

当他费尽周折得知老部队下落,孙景坤第三次入朝了。他只有一个信念,打胜仗,回家过好日子。

老英雄孙景坤,三别家乡、三次渡江。

“孙景坤,带队在20分钟内送8箱手榴弹和2箱转盘枪子弹到高地上去!”营长下达命令。

7连副排长孙景坤临危受命,带领9名战士冒着弹雨增援上去。

一箱子弹药重达90斤,所有的道路和交通沟都已被封锁得毫无空隙。“从山岗上冲过去”,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进攻,孙景坤带队冲过封锁区,到达高地。

从中午到半夜,孙景坤和战友们打退敌人6次进攻。战后,战友们从被炮弹掀起的泥土中,找到了受伤昏迷的孙景坤。

这次战役,孙景坤立一等功一次。

一路征战,硝烟散去。孙景坤身上留下20多处伤疤。“每一道伤疤都是一枚军功章”,都是孙景坤戎马生涯的一段记忆。

英雄逝去!孙景坤:“每一道伤疤都是一枚军功章”

“拼死拼活,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蛤蟆塘,孙景坤的家乡。

抗美援朝复员后,孙景坤便放弃了城里的安置,回到了这个小山村。如今,这里更名叫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

为何改名叫金山,除了蛤蟆塘不好听外,那个沼泽成片的蛤蟆塘不见了,遍布镇里的是沃野良田、绿水青山。

孙景坤复员回乡后,担任了山城一队的队长,在白山黑水的小山坳中,一干就是26年。

光秃秃的山,让孙景坤心里发慌。1958年建硫磺厂,熏得前山寸草不生。后来,硫磺厂停窑下马,只剩下眼前这座荒山。

六十年代初,他带着山城一队的社员,扒了破损的窑,栽下落叶松。几年下来,一尺高的小苗逐渐长高,把整座山都铺绿了。

半个世纪过后,每一棵落叶松都长成材了,树干粗得一个人都搂不住。

每一棵树都需要改良土壤,都需要拎水上山。孙景坤把每一棵树都当成了战友,种活它们就像看到了当年的战友,就当他们起死回生。

村庄披绿,是留给大自然、留给子孙的财富,却不能改变眼下村民贫困的生活状态。

孙景坤心里不安。拼死拼活地打江山,不就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吗?增加社员的收入,是摆在面前迫切的问题。

前山栽松树,后山种板栗。

土质蓬松的后山,适合种板栗。孙景坤培植、嫁接,在后山栽满了板栗苗。板栗结果时,每斤能卖上两三块钱。又过几年,树长大了,每株产量增加到了五六十斤,一棵树就能给山城一队带来一百多块钱的收入,相当于城里一个工人四个月工资。

几万株板栗树,成了山城一队的摇钱树,让山城一队红火了二十多年。

绿了“荒山岭”,栽下“梧桐树”。他又把主意打在了烂泥塘上。那里虽然有地,却是十年九不收。他带领山城一队的社员因地制宜,挖淤泥,造台田,台田上种玉米,台田下种水稻。

荒弃的地变成了聚宝盆,玉米水稻双丰收。

一段顺口溜在山城一队流传下来了,直到今天,老年人依然在传颂:山城一队北部湾,当年就是烂泥滩,一遇水涝就不收,如今变成米粮川。

“每一枚勋章,都记载着永远留在战场上的战友”

“只有在睡不着觉的时候,父亲才偶尔会和我谈起抗美援朝的往事”,孙美丽五年来精心照顾父亲,她说父亲并不愿意回忆当年的战斗情形。

70多年来,孙景坤把军功封尘于记忆。

一晚,父亲给孙美丽讲了一个故事:晚秋初冬,孙景坤所在的排进入了一片高粱地,子弹炮弹如同刮风下雨一般打下来,高粱杆全部被打倒。而这一排的战士,除了孙景坤,全部牺牲。此时,他的棉袄里的棉花都被打飞了,满身是血。

父亲说,“一个个熟悉的面孔都没了!”

战争的残酷,让孙景坤不忍回首。他选择了深藏和遗忘。但这些故事,又化作了对战友的思念。

孙美丽说,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身上这些军功章,最大的功臣应该是那些留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

从北打到南,又从南打回北,7年间,总行程上万里。96岁时的孙景坤,还清晰地记得,他一共获得了8枚军功章。其中,有一枚被孙美丽小时候玩丢了。

“那是一枚四平战役的军功章。”

退伍复原的那一天,他将这些功名尘封了。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说,只是知道老爷子去过前线,打过抗美援朝。

英雄逝去!孙景坤:“每一道伤疤都是一枚军功章”

孙景坤和他的军功章。丹东市委宣传部供图

直到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平移重建、征集资料,孙景坤犹豫再三,才默不作声地将立功证书、立功喜报和部分珍贵老照片捐出来,送给纪念馆永久保存。

之后,他又回归到平静。

至于那些军功章,纪念上甘岭战役六十周年时,相关部门找到他去北京参加活动,需要穿军装拍照,他才从深藏的箱子底下找出,重新挂在胸前。

每当谈及战事,他也总是眼含热泪。印在他心底的,并非记录他个人事迹的金色勋章,唯有对那些永远留在沙场上的战友的思念。

老英雄孙景坤走了,他一生戎装在身。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8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娄山脚下话忠诚 | 听!一等功臣讲述战斗故事
...的军旅生涯,始终践行当初的目标。每一道伤疤都是一枚军功章,他全身上下30余处伤疤,每一处伤疤,都见证着他从军报国的初心使命。他对新战士们讲道:“我把青春献给了部队,把热血洒在
2024-02-07 22:25:00
...章就挂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孙红霞说,“老人对这些军功章很珍视,不管走到哪儿都要带在身边。护理员几次看见老人夜晚醒来,用颤抖的手轻轻抚摸着奖章。”老人时刻缅怀着战场往事,也在
2023-01-09 06:01:00
秦翰:北宋的战斗英雄与难言之隐
...可以用笔墨来记载荣耀,那武将身上的伤疤就是无言的“军功章”。在冷兵器时代,将士们基本都是近身搏斗,刀剑无眼,身手最好的将军也不可能一辈子在战场上都全身而退,越是勇猛的将士就越
2023-10-31 08:01:00
辉煌战史励斗志
...一角,只见展柜里陈列着十几张微微泛黄的老照片和几枚军功章。“这些照片和军功章,见证了抗美援朝老英雄、原‘十颗红星炮班’二炮手樊树甲‘敢打必胜、舍我其谁’的战斗风采。”正当官兵
2023-08-11 05:16:00
特等功臣的3枚特制“军功章”!70年后重见天日
...1964年,他转业到湖北鄂城县由于工作调动,频繁搬家15枚军功章和立功证书全部遗失本就淡泊名利的高性宽就此尘封所有的功和名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高性宽年轻时的军装照
2024-05-17 13:56:00
...的业务水平,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如一,从未变过。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坚强的军嫂,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她的辛勤努力,换来的是丈夫一枚枚的军功章。二十几年的飞行生
2023-10-08 07:32:00
安顺黄鹤营村:红领巾映照军功章 红色薪火代代传
...忆峥嵘岁月·传红色薪火”主题活动。现场,退役军人的军功章与少先队员的红领巾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尊崇与传承的动人画卷。队礼致敬,鲜花承情。来自辖区的20余名少先队员,手捧鲜花,
2025-08-02 03:33:00
...报■ 肖 江家乡老屋推墙翻修时,在墙根缝里发现了半枚军功章。一瞬间,30多年前的记忆排山倒海般涌入脑海。那时候我还小,外公还不算年老,虽已五十多岁,但身姿挺拔,声若洪钟。后来
2023-08-04 02:04:00
寻访老兵足迹|抗战老兵历保甲:保家卫国不怕死的二等功臣
...的事迹进行表彰,授予他二等功。 今天,捧着沉甸甸的军功章,历保甲感慨万千:“和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我这点伤不算什么。只要国家需要,我随时准备再上战场。”这枚军功章不仅是对他
2025-07-03 14:22:00
更多关于军事的资讯:
严阵以待护通导 精检细修筑安途
金秋时节,伴随着季节交替、温度变化,长春机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稳定运行面临新挑战。在这场关乎飞行安全的关键战役中,长春机场以严谨的态度
2025-10-14 17:53:00
南京造!V1000倾转旋翼混动飞行器机体结构下线
10月11日,V1000倾转旋翼混动飞行器首架机机体结构,在南京聚隆复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位于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下线
2025-10-15 08:08:0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发布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
《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2025-2034)》发布现场。中航工业供图中国网10月15日讯(记者李智)10月15日
2025-10-15 21:43:00
青年教授研究在太空“放风筝”给卫星“拴绳”,建智能集群□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微重力试验启动!”一道坚定有力的指令
2025-10-16 07:38:00
全球首座!三千吨级全直流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烟台交付
10月15日,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山东烟台交付,填补了全球超大型全直流风电安装船的技术空白
2025-10-16 09:03:00
影像记录|“刘老庄连”:擎旗自有后来人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战旗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新华社发2025年9月3日
2025-10-16 09:20:00
关于加强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泰安赛区)主场比赛期间“低慢小”飞行器管控工作的通告为确保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泰安赛区)主场比赛期间各项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2025-10-16 15:51:00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开展学生军训实弹射击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沈子轶、于春梅、王育民)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国防教育,铸牢国防观念根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10月14日
2025-10-16 15:56:00
实战淬火砺尖兵,比武备战展担当!龙岩市消防救援支队积极备战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比武竞赛
东南网龙岩10月16日讯(通讯员 戴丽涓)“这次时间不行,再来一次!参加比武和遂行任务一样,不仅要有过硬的体能和技能,还要充分预想到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可抗力因素……”近日
2025-10-16 16:21:00
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在烟台交付
通讯员 房欣第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闫丽君从中集来福士获悉,10月15日,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烟台如期交付
2025-10-16 16:59:00
山东选手杨洋成功挑战八百流沙极限赛
备受国内外极限越野选手关注的2025“八百流沙”极限赛于10月9日在甘肃戈壁清泉收官,山东选手杨洋获得全球第10,中国第3
2025-10-16 18:09:00
中国网10月16日讯(记者 李智)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渤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开幕
2025-10-16 20:18:00
海外网天津10月16日电 (严冰 徐嘉扬)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渤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开幕
2025-10-16 20:32:00
中国网10月16日讯(记者 李智)在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开幕式上,陆军“风雷”飞行表演队上演精彩的飞行表演。其中
2025-10-16 20:49:00
黄蓝交响乐,守护奏和弦
“当黄河奔涌的浊浪与蔚蓝的海水相拥,在胜利油田新北工区海域绘就出鲜明的黄蓝分界线,一艘红色船舶穿梭其间,这是令人心醉的海上图景
2025-10-17 09: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