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海东日报
□本报记者 巴迎桂
“感谢政府维修村里的水渠,农田有水了,来年我们的小麦肯定要丰收了。”近日,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巴扎藏族乡峡塘村的水渠修缮施工现场,挖掘机正在平整土地,工人们抢抓工期,忙着对水渠进行挖沟、倒模浇筑、填补渠道缝隙等,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一旁紧盯施工进度的峡塘村党支部书记牛才旦尚说:“一直以来,峡塘村的水渠灌溉问题是村‘两委’的一个心病,也是全村村民关心、烦心、揪心的一件事,现在实施了水渠修缮项目,大家心里的一块石头也就落地了。”
峡塘村位于巴扎乡甘禅口集镇,向北通向门源回族自治县、往东通向甘肃省,是该乡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多年来,村内小型水利设施的状况不容乐观,灌溉水渠面临年久失修、不断淤塞的问题,部分水利设施丧失了灌溉功能。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据巴扎乡党委书记朵换角介绍,得知村民的所急所盼后,乡党委政府积极协调对接县级部门,及时从县新农村办公室争取到县级财政投资160万元的峡塘村美丽乡村7公里水渠修缮项目。
在开展主题教育“走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大走访实践活动中,巴扎乡把实施好修缮水渠项目作为“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实践,对峡塘村一社至五社主渠道沿线的环境进行整治,集中打造集镇及公路沿线整洁面貌,并疏通维修峡塘村二社甘禅口雨水管道长达1.8公里,不仅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还从根本上打通了农业灌溉的“最后一里路”。
自项目实施以来,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深入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协调、解决项目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峡塘村“两委”立足村情实际,充分发挥项目的联农带农作用,雇用了本村困难群众参与项目施工,通过就近务工增加收入。目前,该项目已修缮水渠5公里,待项目竣工验收后,将有效解决峡塘村五个社304户农户共计40公顷农田的灌溉问题。
朵换角表示,农田产收是群众的头等大事,修水渠是解决农田用水和村民用水的最实际方法,必须认真抓好、切实办好。巴扎乡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办到位,抓实、抓牢、抓细乡村振兴试点村项目、美丽乡村等各项民生项目,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每一件事,为更好建设山水巴扎作出贡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1 12: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