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张云河
1月31日,《人民日报》第13版刊发头条报道《服务乡村、主动学习、提升技能,各地大学生抓住新机遇——用闪亮青春 创精彩事业(说说新年新期盼②)》,其中报道了广西乡村选调生方治弘,摘录如下。
《人民日报》1月31日第13版版面图。
“乡村选调生”方治弘——“把敖塘村的明天建设得更美好”
本报记者 张贺
春节假期一过,广西来宾市兴宾区高安乡敖塘村的甘蔗地里,人头攒动。跟乡亲们一块种甘蔗的,有个26岁的小伙,到村任职的选调生方治弘。“初五后,小方不时来帮工。干活不惜力,像个庄稼人!”43岁的蔗农叶献光竖起大拇哥。
前一阵天旱,甘蔗长势比往年差。“其实村里有个4公里长的水渠,年久失修。”方治弘说。最近,村委会让方治弘起草报告给水利部门,申请整修水渠。“要是通过,对那万亩甘蔗可是好事。”
对方治弘来说,敖塘村让他成长。去年,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毕业后,他成为广西选调生,被分配到来宾市三江口新区管理委员会。求职季,录用通知书他拿到手软,设计院、施工单位、工程咨询公司……但他最终选择回广西,并被派驻到敖塘村驻村。“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我觉得更有意义。”方治弘憨厚地说。
去年8月25日,怀着激动的心情,方治弘头回来村里认门。“能否快速适应新环境?说实话,我起初心里也没底。”敖塘村老村委办公楼有间小房子,配有一张书桌,一张床。方治弘新添了个帆布衣柜后,正式入住。
方治弘琢磨,干工作,得了解村情。不到半年,全村130家脱贫户,他挨个跑遍。“路偶尔会记混,问地里劳作的大爷、路边晒太阳的大娘,就找到了。”上年纪的村民习惯讲客家话,为方便沟通,说惯普通话的方治弘,硬是在短时间内学会六七成。村民渐渐发现,地头总能看见个小伙子,有干劲、热心肠,闲时唠家常做记录,忙时出把力搭把手。“他是大家眼中的好后生。”村党总支书记江宗锦对记者说。
敖塘村东,来宾绿色化工产业园里热火朝天。方治弘还在做着策划,他打算今年搞个支部外出调研活动,党员们到产业园考察学习,给村里带一些家门口增收的机会回来。“我希望今年风调雨顺,更多的企业来我们村招工,乡亲们生活越过越好。”方治弘充满信心,“新的一年,我自己也打算在村里多走走,跟大伙儿多培养感情,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把敖塘村的明天建设得更美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1 15: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