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周世宗柴荣:一天内杀掉七十位将领,却没一人指责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3 21:15: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不乏心狠手辣的皇帝,譬如朱元璋,他在建立了大明王朝后,第一时间就斩杀了曾与他一同征战天下的大臣。这种残酷手段源于皇帝们对权力的垂涎,狡兔死走狗烹,这似乎成为了皇权的一种永恒定律。然而,与朱元璋相比,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更是展现了无情的一面,竟在短短一天内屠戮了70位大将,却奇怪地并未引起历史差评。柴荣甚至被誉为“五代第一名君”,他的残忍举动究竟是如何得到认可的呢?

周世宗柴荣:一天内杀掉七十位将领,却没一人指责

中国的开国皇帝通常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一统兼并,而百姓们却早已深陷水深火热之中,饱受战乱之苦。柴荣深谙“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道理,因此他从一开始就制定了三个十年计划,立志在第一个十年内结束战乱,第二个十年内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第三个十年实现天下太平,让百姓享有安康和富足。这一系列宏伟计划的首要步骤是结束战乱,于是他组建了一支当时最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对于敌人丝毫不知畏惧,只懂得勇往直前。那么,这支无敌军队是如何被训练出来的呢?

周世宗柴荣:一天内杀掉七十位将领,却没一人指责

初战之际,柴荣的士兵不仅胆小怯懦,甚至在战场上临阵脱逃。就连他的将领们,面对敌人的威胁也不敢战而退。然而,在高平之战中,柴荣独自一人力挽狂澜,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胜利中,竟有高达70位将领选择了投降。柴荣深知,为了确保下次战场上不再出现同样的叛变,他必须对这些将领进行严惩。因此,他下令将这70位将领全部处死。从此之后,柴荣的军队焕然一新,变得勇猛无敌。

周世宗柴荣:一天内杀掉七十位将领,却没一人指责

然而,对于柴荣的这种残酷手段,为何在中国历史上并未引起太多质疑和指责呢?或许,这与他对百姓的深刻理解有关。柴荣明白,战争的苦难最终会落在百姓身上。因此,他迅速制定了三个十年计划,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战乱,给予百姓喘息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投降的将领,他采取了严厉手段,以示威慑。这种果断和决断或许正是历史对他宽容的原因之一。

柴荣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理念在当时或许是一种颠覆性的思想。相比之下,朱元璋的手段更显得粗暴和无情。朱元璋通过斩杀功臣,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但却没有对百姓的生计和安危有着深刻的考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柴荣在战胜之后,并未满足于权力的巩固,而是将重心放在了百姓的安危和幸福上。这种为百姓着想的态度或许为他赢得了历史上的好评。

总的来说,柴荣以其无情而高效的手段,成功地结束了战乱,为百姓带来了太平。尽管他的手段极具争议性,但他深刻的政治智慧和对百姓的关切使得他在历史中独树一帜。与其他残暴的皇帝相比,柴荣的残酷看似是出于对天下的深思熟虑,而非纯粹的权谋之举。因此,他或许值得在历史长河中被铭记为“五代第一名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3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曾想已经高坐皇位的柴荣力排众议,带兵亲征。但其实周世宗荣威这一战打的并不顺利。大战之前两位将领带着士兵临阵脱逃,使得柴荣孤立无援,最后背水一战,才击杀了北汉的将领张元徽,重创
2024-07-05 14:54:00
后周世宗柴荣驾崩之后,继位的小皇帝只有七岁,根本没有能力在五代那样一个乱世,统领一个帝国。历史选择了赵匡胤,一个唯一在当时有能力统一天下的人,陈桥兵变不光是军队的拥立,也是历史的
2023-09-01 15:50:00
周世宗柴荣刚当皇帝就杀人,为何成为“五代第一明君”
...这到底咋回事呢?咱们接着往下看。故事的主人公是后周世宗柴荣,赵匡胤就是篡了他家的皇位。柴荣从小在姑丈郭威家里长大,因柴氏无子,郭威便收了柴荣当义子。柴荣生性敦厚,帮郭威处理起
2024-05-07 20:53:00
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时期的英明君主与未竟的统一梦想
...足以彪炳千秋,他就是“五代十国”最英明的君主——周世宗柴荣。柴荣,这个对于多数人而言比较陌生的名字,对历史进程却产生了至深影响,开启了中国走向商业文明和市民文化的先声。柴荣身
2023-11-09 08:10:00
朱元璋因杀功臣被贬低,这位皇帝手段远比他酷烈却无人指责
...位皇帝的评价却是褒大于贬,他就是五代十国的明君后周世宗柴荣。不少知名学者在提起他时直言:在肯定赵光胤功绩的同时,柴荣的贡献也是后人所不可忽视的,赵匡胤就是站在这位巨人的肩膀上
2023-01-03 16:06:00
郭威和柴荣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
...有着莫大的关系的。如果说没有郭威就没有柴荣这个后周世宗,也许这个说法会有些武断,但是柴荣在郭威身上得到的除了深沉的父爱之外,还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柴荣也在他身上吸收了许
2024-07-05 14:48:00
南唐名将刘仁赡的故事
955年12月,后周世宗柴荣派兵渡过淮河,向南唐发起了进攻。第二年2月,柴荣御驾亲征,率领大军征讨淮南地区,时任殿前都虞候的赵匡胤也参加了这场战争。面对后周的大军,南唐君臣惊慌失
2023-08-26 16:50:00
周世宗的托孤到底哪里出了纰漏?
周世宗当初看错了赵匡胤?从来没有的事儿,他其实看错的是另外一个人,是这货生生打乱了周世宗的托孤计划,最终坏了柴荣的千秋大业。但这位仁兄却最终还逃过了清算,因为即便是腆着脸上位的赵
2023-02-04 18:26:00
周世宗柴荣与赵匡胤的恩怨纠葛:知遇之恩与权力游戏的交织
周世宗柴荣对于赵匡胤,确实有知遇之恩,而且不是一般的知遇,因为柴荣让赵匡胤由一个小将变成了掌管禁军的最高长官:殿前司都点检。这个都点检比任何一个后周其他武将的职务更高、地位更重要
2023-09-23 10: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闽侯廷坪乡各村村干部为“宝藏山货”代言,你认识这些山货吗?
2025-11-20 11:25:00
鲁网11月2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邹城峄山。峄山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拥有多处著名楹联,既有源自秦代《峄山碑》的篆书集联
2025-11-20 13:55:00
鲁网11月20日讯靖海卫故城位于威海荣成市人和镇,是明代海防体系的重要遗存,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见证了抗倭历史与卫所文化的融合
2025-11-20 15:10:00
河南首批省级地名保护名录发布,有你家乡吗?
大河网讯 地名,是地理位置的标识,是乡愁的情感载体,更是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哪些地名能承载一方的千年记忆?近日,河南省民政厅正式发布《河南省第一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25-11-20 16:33:00
大河网讯(记者 王怡潇)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长征,这支两千多人的“娃娃军”,怎样鏖战独树镇冲出险境
2025-11-20 12:57:00
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纪念邹韬奋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之“韬奋好书”暨“好书评”揭晓大会在北京举行。河北省两种出版物获评2025年“韬奋好书”
2025-11-19 08:36:00
10位无名烈士生前容貌被复原,26位烈士遗骸完成DNA鉴定,怀揣照片的烈士颅骨破坏严重,“可能战斗时就已经不存在了”(见习记者:边义婷 剪辑:刘响)
2025-11-18 17:18:00
《天地有正气——颜杲卿颜真卿双忠记》出版发行
日前,由历史文化学者孙万勇创作的《天地有正气——颜杲卿颜真卿双忠记》一书,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该书忠于史实
2025-11-18 17:23:00
傅山园里遇良师
中华傅山园牌坊重阳时节,我所在的三立书画院一行30余人,赴中华傅山园参加纪念傅山诞辰418周年的临摹画活动。见群中张喜淯老师等现场拍摄的精彩视频与照片
2025-11-18 18:27:00
趣玩山野!连江这个“宝藏营地”——元野营地焕新升级!
2025-11-18 13:01:00
一炉香火连两岸,一脉相承系宗亲——台湾彰化梁氏宗亲返乡谒祖
11月16日,南安翔云迎来台湾彰化县秀水乡的梁朝钦等41位宗亲返乡谒祖。“300多年前,弘丙公怀揣着对生计的期盼,从泉州蚶江港出发
2025-11-17 16:59:00
细品林黛玉魁夺菊花诗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插图曹雪芹先生虽是以小说家的身份而广为人知,但他还有一个重要身份:诗人。诗人曹雪芹来写小说《红楼梦》
2025-11-17 18:21:00
“陈陈相因”,出自《史记》,言太仓陈粮叠积竟溢仓外。身为普通读者,我深深偏爱青年作家陈陈相因的作品。她的创作,是冬日老墙缝里冒的新芽——根还缠着往昔的黄土
2025-11-17 18:22:00
文化不灭 国家永存——《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出版发行
今年10月,故宫博物院第五任院长、“故宫学”首倡人郑欣淼历时四年撰写的新著《国家记忆:故宫文物南迁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和吉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
2025-11-17 21:50:00
聚焦厦门本土文学与红色历史 何况两部新作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厦门作家何况近日接连推出两部新作,分别为书评集《我看与看我:厦门当代作家作品过眼录》与长篇纪实文学《流动的领土
2025-11-15 08: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