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回西藏》:新时代的颂歌就该这么写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4-01-14 01:10:00 来源:老来乐·乐言乐娱

昨晚我去影院看了开年后的第一部好片《回西藏》,刚看完时只觉得温情踏实,但事后回忆起来,却越想越觉得好。

因为直到看见片尾字幕时,我才发现主角老孔的人物原型是孔繁森,他与另一位主角久美之间的友情也是真实存在的——换句话说,它首先让我看到的是一部专注于生活、工作和情谊的故事片,其次才是一曲展现援藏干部精神风貌与高贵品格的颂歌。

《回西藏》:新时代的颂歌就该这么写

《回西藏》不像平时那些空洞干瘪的赞歌和泪文,它把重心更多放在了以小见大的梦想和友情上,让大家看到一个不远万里来到祖国边疆的扶贫干部是如何努力把事做成的,老孔和久美之间的关系,是这种精神落地生根后的开花结果,无论你怎样理解都不影响它的伟大。

真没想到,居然还能看到一部符合当下时代审美的《孔繁森》和《焦裕禄》,着实难得,必须夸一夸。

【友情提示:下文会有剧透。】

由于《回西藏》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关于它所表达的积极价值取向,因此下文我会围绕这一部分展开,影片中展现的藏地文化等内容就不多探讨了。

我首先要发一个牢骚:为什么这些年我们的许多报道文件和主旋律文艺作品,往往显得假大空和脱离群众?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创作思路还停留在过去,也因为几十年几代人下来,社会主流思潮已经慢慢变了。

以前宣扬的那些先进事迹,总是习惯性地突出英雄人物的苦难和无私,然后再加几句口号,多数人可以接受,因为当时大家基本都信这个,况且那时候的人普遍穷困,不多强调一点牺牲精神,确实不容易把逻辑捋平。

《回西藏》:新时代的颂歌就该这么写

可现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已经好几十年了,再过分强调单纯的牺牲精神已经不足以令大众信服,必须得有与时俱进的语言、手法、价值观和获得感才行……说句不好听的,就算再拍出当年那样板正的《焦裕禄》和《孔繁森》来,现在的观众们也不会买账了。

这也是我想夸奖《回西藏》的最主要原因,影片讲述的是1979年援藏干部老孔来到边境县乡的工作生活经历,故事还是那个故事,却能够让人看进去。

片子里不是没有苦难,刚开场老孔就因为下错车差点死在野外,他还长期经受着缺氧、呕吐等水土不服;也不是没有无私,老孔给乡亲们买种子时发现钱不够了,就用自己的钱垫付……但这些细节都被简单处理一笔带过了,影片把更多篇幅放在了老孔怎样学习融入新环境,以及他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上面。

比如老孔学起了藏语,学会了骑马和用小刀片肉吃,久美抓到小偷时,他觉得没有人赃并获的证据,治不了对方,可久美把对方拉到寺庙前让人起誓——即便是偷鸡摸狗之徒,也不敢忤逆神明和信仰,这是老孔所欠缺的经验和常识。

《回西藏》:新时代的颂歌就该这么写

老孔并没有那种救世主的优越感,他把自己放在了与普通藏民同样的地位上,把藏区当成了自己第二个家,相互学习、不断融入,这才是整个故事能够成立的前提。

所以,老孔注定会喜欢面冷心热又有想法的久美,不仅仅因为对方能担任翻译,更因为他是个上过学、有文化且熟悉风俗的本地人:久美在帮助传递话语之余,还能够理解自己的意图,并想方设法把事情办成。

比如羊群里出现了瘟疫,要把死羊和病羊都处理掉,否则羊群会死光,老孔苦口婆心地讲道理,还承诺会有政府补贴,可村民们都不听,坚持认为这有悖于常理和自然法则,最后是久美说服了村里德高望重的曲珍奶奶,问题才得以解决。

也难怪县里真正的翻译罗布回来替换久美时,老孔会闷闷不乐了——老孔提出要为遭遇干旱的乡亲们修个水坝,一些年长的保守老人纷纷反对,况且市里水利局的支持也不容易得到,罗布直接就一边翻译一边劝老孔别折腾了,同样的,县长听到老孔的想法后也觉得不好办,建议老孔别太想一出是一出。

《回西藏》:新时代的颂歌就该这么写

懂得知难而退的罗布和县长没有错,他们尽到了自己的本分,修水坝这种需要上上下下协同配合的大工程,本来就不是几个人拍脑袋就能轻易决定的……然而,仅仅靠尽职和本分,是做不出成绩的,只有那种敢于迎难而上并相信事在人为的干部,才有可能在最艰难的战场上建功立业。

老孔没被困难吓倒,他注意到村里有一部分年轻人和开明的乡亲是同意建水坝的,这说明争取群众支持的工作可以做,至于说缺少上级部门的支持,那就亲自坐车去市里跑一趟,求领导办事,请领导吃肉喝酒,让领导相信可以去“条件不理想”的地方勘测试试。

最终,老孔解决了下游和上游的障碍,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

按时上班且习惯出门坐车的罗布当然是个合格的翻译,但比起擅长骑马下乡、愿意陪老孔“不守规矩”出远门、打破僵局主动给领导献肉敬酒的久美,老孔肯定更愿意让后者担任自己的助手。

《回西藏》:新时代的颂歌就该这么写

当然,老孔对久美的依赖并不是纯功利性的,久美救过他一命,他有报恩之心,而且随着接触时间日益增长,老孔更是对久美有了一种源于内心的亲近感。

这里不得不提久美的身份了,他原本家庭条件很好,去成都上过学,会讲普通话和英语,可因为“出身问题”,在特殊时期失去了一切,还成了不少人厌恶的对象,他也因此离群索居,很少与人交流——因为老孔主观与客观上的需要,久美长年尘封的心扉也被打开了。

老孔从未停下过学习,而久美正是他来到西藏后遇到的最有深度也最值得学习的人,他们俩在人格、思想、利益等各方面一直都是平等且一致的,这也为他们的情谊注入了更多养分。

我看到有不少人说,老孔和久美存在同性间的爱慕之情,这个就看观众自己的理解和眼光了,我觉得算是一个开放式的表现,影片后半段确实给他们俩加了不少戏,比如老孔送久美墨镜、拉着他一起合影等等……但我还是认为这属于珍贵友情的表现。

《回西藏》:新时代的颂歌就该这么写

就说老孔教久美玩打手心那场戏吧,游戏考验的是反应力和“机灵度”,生性鲁钝的久美肯定吃亏,但老孔显然也不是为了赢才玩的,而是想通过这种“调性”差异较大的交流方式,来增进两人之间的关系,达成更多沟通与共振。

当久美那一首《DannyBoy》在青藏高原的星空下唱响时,广阔天地之间,任何猜疑、顾虑与隔阂都是苍白多余的。

在这个遥远的第二故乡,老孔扶弱济贫的个人梦想和援藏支边的家国使命是高度统一的,他即实现了崇高的自我价值,也收获了足以铭记一生的情谊。

希望所有文艺创作者都能够看到,符合新时代审美的英雄颂歌应该这样去书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4 09: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刚刚!山东电影《回西藏》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
...。在知名导演陈国星众多的前作里,包括1995年的佳作《孔繁森》。此次《回西藏》的主人公老孔,就是根据孔繁森的人生经历进行了艺术化的创作。藏族年轻导演拉华加此前担任过《塔洛》《
2023-11-04 21:33:00
毫无煽情,却真把人看破防了!
...在“种族和谐”的幻梦中。二十多年前,陈国星导演的《孔繁森》就曾经在国内引起轰动,二十年后,他和导演拉华加联手,拍摄了电影《回西藏》,又一次把孔繁森的故事,搬上了大银幕。上一次
2024-01-14 00:39:00
山东新主流电影焕新,《回西藏》拍出了独属银幕的诗意气质
...者日前专访电影《回西藏》制片人纪焕学,听他讲述从《孔繁森》到《回西藏》,山东新主流影片的创新与嬗变。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29年前,由陈国星和王坪执导的电影《孔繁森》,讲述了孔繁
2024-01-22 11:59:00
在诗意光影中“回西藏”
...藏》的故事以曾在西藏工作过多年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为人物原型创作而成。二十多年前,陈国星导演的电影《孔繁森》就曾经在国内引起轰动。二十多年后,他和导演拉华加联手,拍摄的
2023-11-06 17:14:00
借光影艺术凝聚奋进力量 中国石油山东德州销售分公司联合省网媒集团德州分公司组织开展党建联建活动
大众网记者 张凤帅 德州报道为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弘扬孔繁森精神,2月27日,中国石油山东德州销售分公司联合省网媒集团德州分公司开展“弘扬援藏精神 践行初心使命”党建联建活动,共同
2025-02-28 05:27:00
金鸡奖获奖作品《回西藏》济南路演,回到生活本身
...次获得华表奖、金鸡奖,早在1995年,他就创作过电影《孔繁森》,广受赞誉。时隔20多年,再次拍摄援藏干部“老孔”的电影,陈国星表示,“从我们内心深处觉得有几个原因想再次触及西
2024-01-19 18:40:00
凝视那颗海拔最高的星
...西藏》获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6项提名。这部作品是根据孔繁森和他的藏语翻译阿旺曲尼真实故事改编的。机缘巧合,我和同事杨润勤随编剧之一、山东省第六批援藏干部杨国莹来到了海拔47
2023-11-01 12:01:00
...境,他依旧坚持工作,充分体现出孔繁森对工作的专注。新时代背景下,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我校通过“三转化”将孔繁森相关史料转化为育人教材、将场
2023-10-19 17:53:00
索松村:桃花源下的民宿
...白雪皑皑的山峰,映着湛蓝的天,色彩明朗如画。这里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人们唤作“雪域江南”。雪域,是因为它3000米左右的海拔;“江南”一称,则与这里铺天盖地怒放的桃花分不开。
2023-12-26 15:24: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朱道衡)作为2025中国·PIANO中央音乐学院厦门国际钢琴音乐季的重要组成部分,“星际交响”管风琴独奏音乐会将于11月8日晚在鼓浪屿管风琴艺术中心举办
2025-11-05 08:22:00
《书画里的中国》第三季直播:陈泽谦笔墨绘就琼岛碧波
《书画里的中国》第三季的直播中,青年画家陈泽谦在北海公园的写生活动,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这场通过北京时间客户端进行的沉浸式直播
2025-11-05 08:55:00
薪意广域短剧海选第二季启幕,四部连拍作品铸造品质新标杆
成都,2025年10月26日—— 金秋蓉城,桂香满径。一场牵动短剧行业目光的盛会即将绽放:四川薪意广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再度启航
2025-11-05 08:25:00
探秘“中国芯”,学而思北航实践营解锁未来创造力
“我最喜欢用AI画画了!我输入了‘会飞的鲸鱼和糖果雨’,它真的画出来了!”“我觉得最酷的还是芯片,小小的一块,它就像一个超大的城市
2025-11-05 08:25:00
30首佳作展实力!国家艺术基金流行音乐演唱人才培训项目圆满结项
11月4日,国家艺术基金首个流行音乐演唱人才培训项目结项音乐会在长影音乐厅落幕,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圆满结项。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30名优秀青年音乐人才联袂献艺
2025-11-04 23:45:00
安徽抗战题材电影《双山阻击战》今晚央视首播 主创:肥东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看电影时忍不住落泪
大皖新闻讯 今晚18时14分,安徽红色主旋律电影《双山阻击战》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电影频道首播。这是一部肥东人编剧、肥东人担任总制片人
2025-11-04 14:07:00
大皖新闻讯 11月4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重庆大剧院圆满落幕
2025-11-04 22:53:00
横店吊威亚摔伤女演员最新发声:已进入康复阶段,计划将此次经历写进剧本
大皖新闻讯 日前,横店女演员钱亭玉在拍戏吊威亚时不幸从5米高处坠落摔伤。11月4日,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了钱亭玉,她告诉记者
2025-11-04 17:05:00
“我诗我书”展览,11月4日在山西省图书馆开展,9位作者的90余幅作品亮相。展览由山西诗词学会、山西省图书馆主办,槐花诗书院承办
2025-11-04 19:05:00
京腔诉旧事 童眸见山河—— 北京曲剧《城南旧事》首演
2025年11月4日、5日晚,北京市曲剧团携新创北京曲剧《城南旧事》亮相天桥艺术中心小剧场。这部作品,将以独有的京腔京韵重现北平记忆
2025-11-04 20:36:00
话剧《鳄鱼》主演赵文瑄获文华表演奖,央华、大麦携手打造精品力作
11月4日,我国专业舞台艺术领域最高奖项——文华奖,揭晓第十八届评选结果。演员赵文瑄凭借在话剧《鳄鱼》中的精湛演绎,获评文华表演奖
2025-11-04 21:41:00
《王牌对王牌9》:以欢笑搭建代际对话桥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浙江卫视《王牌对王牌》第九季(以下称《王牌9》)正在热播中。节目将代际沟通融入节目内容
2025-11-04 21:57:00
卧虎山小学举行第三届艺体节闭幕式暨科创节开幕式
鲁网11月4日讯11月3日,卧虎山小学第三届艺体节闭幕式暨科创节开幕式顺利举办,全校师生通过现场参与和观看直播的形式,共同见证这一融合了艺术与科技之美的华彩时刻
2025-11-04 17:41:00
砺新树本 明德立人——滕州市大坞镇中心小学在全国啦啦操联赛(淄博站)中斩获佳绩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宋树斌 孔涛)近日,由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中国蹦床与技巧协会主办的2025年全国啦啦操联赛(淄博站)顺利举行
2025-11-04 17:43:00
当文学遇见戏剧: 老舍·戏剧系列活动在北京坊温情上演
秋意正浓,好戏连台。2025年“老舍·戏剧系列活动”于11月首个周末在北京坊迎来新一轮精彩。继此前“漫步京城”活动成功举办后
2025-11-04 13: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