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一人网贷 个人信息几十家企业共享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3-10-31 07:41: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并未在网贷平台注册或贷款,却因手机通讯录中的某人,或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贷款逾期,而遭到催债短信、电话的长期骚扰,有时甚至遭受对方的辱骂、恐吓……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这背后是部分网贷平台在APP下载、隐私协议签订等环节,大量获取借贷者手机通讯录等隐私信息并“共享”给第三方,有的平台竟将信息“共享”给近60家各类企业,其中隐藏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一人贷款逾期

多人无辜遭受“骚扰”

借款人在部分网贷平台贷款逾期后,随之而来的“爆通讯录”、短信电话频繁“轰炸”等操作,让不少“无辜人士”陷入“催债旋涡”。

“xxx欠款xxx元,尽快还钱。”今年下半年,重庆某高校的大学生黄莉(化名)经常收到这条短信,借贷人正是她的同班同学。同时,班上不少老师和同学也经常收到类似催债短信。

“大家对这位同学的借款行为完全不知情,却也被牵连其中,电话、短信轰炸令人不堪其扰。”黄莉说,后来该同学也因催债事件备受打击而选择退学。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黄莉的经历并非个例。福建厦门的李先生反映,大学同学在“分期乐”平台贷款逾期后被“爆”了通讯录,导致整个寝室的同学长期遭受电话骚扰。“将对方号码拉黑后,还会换号码打过来,直到我多次回拨骚扰电话表示抗议,对方才停手。”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以“催收”为关键词搜索,共显示45万余条信息。大多数投诉者表示,借贷者贷款逾期后,网贷平台往往对其通讯录好友、领导同事等多人进行“狂轰滥炸式”骚扰,其催收方式严重干扰正常生活。

中国裁判文书网一则文书显示,借贷者陈某在签署微博借钱个人隐私协议借款后,由于第一期欠款逾期,陈某和亲友开始遭到不明来路的电话、短信骚扰,不明身份人士甚至将陈某照片嫁接到色情图片上,并附上其个人信息发布招嫖还债的信息。

不仅是借款人通讯录的亲友无辜“中招”,部分群众反映,自己并未贷款或在网贷平台注册,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设置为陌生人的紧急联系人,也长期受到催债骚扰。

“你喜欢躲就躲好,看你的朋友、亲属能不能像你一样躲起来,到时候别怪我!” 今年4月以来,湖北襄阳的方女士几乎每隔几天就能收到某网贷平台发来的催债短信,称名为“周某某”的人仍未还款,其中不乏暴力威胁内容。

“我根本不认识这个人,不知道我的隐私信息是怎么泄露出去的。”感到莫名其妙的方女士向该平台致电反映情况后,对方回复称“可能是被恶意设为紧急联系人了”,方女士与对方交涉后,电话、短信骚扰依然不断。

隐私条例藏“玄机”

一人信息被数十家企业“共享”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网贷平台在APP下载、隐私协议签订等环节大量获取借贷者通讯录等隐私信息,并“共享”给第三方,有的平台甚至将信息“共享”给近60家各类企业。

记者下载并打开“分期乐”APP发现,用户要正常使用软件,必须先同意相关条款。《个人隐私政策》页面显示,平台可能调用位置权限、电话状态权限、相机权限、通讯录权限等,但也明确承诺,在用户发生失联、逾期等情况时,只会与紧急或常用联系人联系。

进入平台页面后,大幅广告语映入眼帘:“额度最高200000元,快至一分钟放款”。只需输入电话号码、获取验证码后,再勾选同意页面底部的《注册协议》《个人隐私政策》就能“领取额度”。

然而,与页面上部醒目的字体相比,协议内容颜色模糊、字号较小。记者仔细研究发现,借贷者一旦勾选“同意”,平台将收集、使用姓名、身份证号码及正反面照片、银行卡信息、行业与职业信息、收入信息、人脸信息、居住地址、位置信息等数十项个人信息。

多名借贷者同时反映,部分网贷平台动辄5、6个长篇隐私协议,且涉及法律术语,一些用户既看不懂、也没时间钻研,稀里糊涂就交出了隐私信息。

记者注意到,在大部分网贷平台上,用户隐私信息还将被第三方“共享”。比如,在“分期乐”《个人隐私政策》页面,“共享”用户信息的包括第三方商家、提供支付服务的合作商、资金清算银行、增信机构、行业自律组织等;在“微博借钱”《信息共享清单》中,“共享”用户信息的包括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贷后管理服务公司等十几类近60家企业。

然而,对于信息将被第三方如何处理、平台如何保障隐私安全等问题,多家网贷平台却语焉不详。比如,某平台在隐私政策条款中指出,用户与第三方发生有关信息问题的纠纷应直接向第三方主张;“分期乐”则提及,因第三方服务瑕疵、系统不稳定等原因导致的信息丢失,用户同意不追究平台责任等。

另外,记者就“贷款逾期是否会遭到暴力催收”“信息授权给第三方是否存在泄露隐患”等问题咨询了多家网贷平台。

“分期乐”工作人员表示,平台对催收公司有相关规定和要求,但具体会否发生暴力催收或“爆通讯录”行为,平台也难以给出肯定答复。某普惠金融平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填写联系人信息是为了核实借款人资料的真实性,确保借款顺利完成,当借款逾期且联系不到本人的情况下,才会拨打联系人电话,至于“第三方是否会泄露借款人信息”的问题,平台已经通过隐私政策及其他信息授权协议等向用户告知, 用户可以自行査看。

“贷款需要收集用户那么多的隐私信息,并共享给几十家企业吗?其必要性有待商榷。”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教授郑志峰表示,部分网贷平台个人信息收集范围往往超过必要目的,但对第三方平台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却缺乏监管。

郑志峰说,从注册网贷平台账户、使用借贷服务开始,借贷者就陷入了弱势地位,要想顺利借到钱,只能同意相关隐私条款,即使后期因逾期而被暴力催收,也因为与网贷平台构成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而往往不敢主动维权。

隐私泄露埋下隐患

亟待加强精准监管

“目前,催收能力已成为部分网贷平台的‘核心竞争力’,获得用户越多的隐私信息,催收的‘力度’就越大,平台就可能获得更多收益。”北京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网贷业务也需要完善的风控体系和优秀的预测筛选能力,但部分平台贷款门槛过低导致坏账率较高,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催收环节,而这可能导致更多的人无辜受到骚扰。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网贷平台逾期的借贷者中,不乏遭遇现实困境、具有还款意愿但不具备还款能力的借贷者。部分平台采取“广而告之、不还不休”的催收策略,影响借贷者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甚至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干扰社会稳定。

“我在一家网贷平台有一笔借款仅逾期1天,沟通表示发工资后立即还上,但对方要求2小时内必须还款,并威胁要‘爆’我的通讯录,导致我心理压力巨大。”一位借贷者说。

郑志峰等专家表示,考虑到网贷平台收集的个人信息性质敏感、规模庞大,一旦发生泄露或滥用,轻则让用户的生活遭受各种骚扰,重则可能会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危害用户的人身财产安全。

“大规模的个人隐私信息泄露可能影响社会稳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东说,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网贷平台转卖消费者信息行为的监管、查处和打击力度,进一步提高违法成本,促使网贷平台合规合法开展业务,同时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公众维权意识。

业内人士表示,网贷行业“爆通讯录”等催收乱象的重要原因在于行业门槛过低,建议进一步出台操作性强的监管政策,明确准入门槛、催收方式等业务红线,既给予该行业一定的发展空间,又进一步将行业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参与采写:实习生 张释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31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当代金牌红娘”屈富强,面向全国招募10万名红娘
...,企业家的儿子牵手成功,建立了幸福家庭。有奖招募:一人相亲,万人为你做媒成人之美,与人为善,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屈富强一直以来的心愿和准则。在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屈富
2022-12-25 15:19:00
...渠道,设立“就业驿站”微信小程序,并在漳州市首创“一人一档”“一企一档”动态信息管理模式,通过微信小程序操作,让求职者和企业高效对接。“一边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一边是求职
2024-06-09 01:43:00
找工作上“云”端 !“好活云”助力青年就业
...数据资产交易、“就业码”等功能,让所有数据均绑定于一人一码,提供更精准大数据就业服务,为地方政府提供数字化协同治理的综合解决方案。让数据赋能更高效,让灵活就业更简单。“现在公
2023-12-06 17:40:00
4年超2000款App违规 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何时休
...信部通报的第4批侵害用户权益的应用程序。据《财经十一人》统计,2022年至今,工信部共通报10批超过500个侵害用户权益的应用。其中,“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及“违规收集
2023-07-11 17:28:00
两千万粉丝网红小娜娜团队两成员约架致一人身亡,警方:属实,正调查
近日,吉林通化,多位网友发布视频表示,当地两千万粉丝网红小娜娜团队成员刘野,与另一团队成员大拓打架身亡,引发关注和热议。上游新闻(报料邮箱baoliaosy@163.com)记者
2024-01-08 13:59:00
...聘场景应用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17基于区块链的一人一档个人信息保护威海市大数据局18构建数据安全沙箱保障个人信息全生命周期安全威海市民政局19“数字工会”平台济南市总工
2024-09-16 21:54:00
第一人民医院实现智慧医院信息化系统一体化运维,监控易保障医疗服务质量
...定性,提升企业或组织的竞争力。近年来,随着某市某第一人民医院的智慧医院建设与发展加速,各类医疗设备与信息系统的数量与复杂程度不断增加。为了高效运维管理这些设备和系统,确保医疗
2023-08-21 16:00:00
杭州警方破获多起涉公民信息案件,19岁嫌疑人建“社工库”机器人贩卖信息谋利落网
...共同持有使用的局面。犯罪团伙成员角色分工部分重叠,一人多角,成分复杂。其中,小区物业、房地产商等从业人员主要负责收集、兜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装修公司、建材家居、广告公司等主
2023-12-29 10:19:00
中小电商企业反映财税合规升级面临三重困难
...。为解决这一问题,大量企业转向灵活用工平台,通过“一人一企”模式将劳务报酬转化为经营所得,以降低税负。然而,这种模式游走在政策灰色地带,随着税务机关对灵活用工平台监管的加强,
2025-07-17 18:58: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
阳光人寿枣庄中支全面启动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
为全面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营造和谐健康金融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5-09-20 13:31:00
农行平阴孔村支行:上门服务加急办,绿色通道暖人心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我母亲行动不便,本来还愁没法办业务,没想到你们直接上门,还这么快就办好,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近日
2025-09-19 18:26:00
农行济南堤口路支行:纸短情长破“无声”障碍,温情服务暖人心
“您别着急,有什么需求我们慢慢沟通。”近日,在农业银行堤口路支行的柜面窗口,工作人员将这句话工整地写在便签纸上,轻轻推到听障客户陈女士面前
2025-09-19 18:26:00
农行济南滨河支行:反诈知识小课堂 守护客户“钱袋子”
近日,农业银行济南滨河支行巧妙利用客户等候办理业务的时间间隙,在营业大厅开设“反诈知识小课堂”,为到店客户特别是老年客户讲解最新诈骗手法
2025-09-19 18:27:00
农行济南银河支行:暖心上门服务 重病老人授权难题轻松化解
近日,中国农业银行银河支行(以下简称“银河支行”)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主动为行动不便的重病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2025-09-19 18:27:00
农行济南历下工业北路支行:智慧缴费进校园,携手共筑新生态
近日,中国农业银行济南历下工业北路支行主动对接周边中小学校缴费高峰期,依托“智慧校园缴费平台”,一举解决周边学校学生家长餐费
2025-09-19 18:59:00
农行济南清河支行:开学“金融护航礼”,为大学生筑牢安全港湾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不少刚入学、即将入学的大学生来到农行清河支行办理激活银行卡业务。工作人员借此机会,为大学生们普及反电信诈骗及银行卡用卡安全知识
2025-09-19 18:59:00
一张社保卡的“暖心奔赴”——农行济南金牛支行上门解困显温情
“社保卡丢了,老爷子的养老金取不出来,这可咋给老人看病啊……”电话里,刘先生的声音带着哭腔。原来,他的父亲因重病长期卧床
2025-09-19 19:00:00
广发银行邹城支行进菜市:守护“菜篮子”,也护好“钱袋子”
清晨菜市场人声鼎沸,不同于往常的是,银行工作人员的身影活跃在蔬菜摊位之间。广发银行邹城支行将“金融知识服务点”搬进了烟火气十足的邹城市凤凰山大市场
2025-09-19 19:31:00
平安人寿山东分公司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为民办实事:临沂中支县域联动开展金融教育宣传周系列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关于金融教育宣传周的工作部署,提升公众金融素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平安人寿临沂中支组织旗下沂水
2025-09-19 19:32:00
平安人寿山东分公司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为民办实事:金融知识进商圈,平安守护在身边
九月金融教育宣传周期间,平安人寿河东支公司走进财源广场,开展“金融知识进商圈”宣传活动。河东支公司负责人带领宣传团队,向商户及过往市民发放金融风险提示
2025-09-19 19:33:00
金融教育宣传周丨中意人寿烟台中支金融知识“进农村”之走进西口渔村
为进一步普及金融知识,提升公众金融素养,中意人寿烟台中支积极落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山东监管局关于开展“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的部署
2025-09-19 19:33:00
中国人寿财险受邀参加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并出席海洋城市市长对话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闫明 通讯员崔广勋由山东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主办的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9月8日上午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幕
2025-09-19 19:34:00
平安人寿山东分公司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为民办实事:风险提示送上门 ,临沂中支进社区
9月15日,平安人寿临沂社区金融网点走进金雀山街道清泉庄社区,开展“风险提示送上门,平安人寿进社区”公益宣传活动。活动现场
2025-09-19 19:34:00
金融教育宣传周丨中意人寿临沂中支走进企业开展金融教育宣传活动
为积极响应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关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的号召,积极践行金融机构社会责任,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
2025-09-19 19: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