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钱塘江大桥档案的前世今生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7-25 12:00:00 来源:杭州网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是中国的国家级名录,由“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评审会负责评审。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建立,为中国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和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提供了资源储备。2000年始,国家档案局建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并组织申报评选工作。截至到目前,共组织5批申报和评选,共有198件(组)珍贵档案文献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钱塘江大桥档案的前世今生

钱塘江大桥档案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档案文献遗产,是浙江省档案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有关钱塘江大桥档案还保存着许多故事。

历经五年的档案捐赠

01

钱塘江大桥档案的前世今生

青年茅以升

1975年,茅以升托人将钱塘江大桥的档案赠送给浙江省档案馆,并附上了一封捐赠信,全文如下:

浙江省档案馆:

钱塘江桥为浙江及各省劳动人民的一项巨大成就,我曾参与工程,始终其事,藏有当年设计施工的第一手资料,整理为三卷:(1)工程报告(2)专刊、汇稿(3)工程摄影。兹特赠送你馆,以供参阅,如蒙接受,即祈查收、整理,并示复为荷。

此致敬礼!

茅以升

1975年9月6日

浙江省档案馆收到茅以升的捐赠档案,感到非常的突然。

当时的档案馆觉得钱塘江大桥的档案应归属铁路部门管辖,不属于综合档案馆管理的范畴,于是,就与有关部门进行了联系。上海铁路局得知此事,立即作出回应,要求将钱塘江大桥档案交给上海铁路局保管。

1978 年 9 月,浙江省档案馆应上海铁路局的要求,把茅以升捐赠的钱塘江大桥档案转交给了上海铁路局。

茅以升得知这个情况后 ,认为这样做不妥当,违背了他的个人意愿。于是转告浙江省交通厅,要求将钱塘江大桥档案从上海铁路局去要回来。

1980年,几经辗转,钱塘江大桥档案再次回到了浙江省档案馆,并附上了1980年9月17日茅以升给浙江省档案馆的第二封捐赠信:

“钱塘江大桥档案三册,已由上海铁路局取回,仍由你馆保管,正是我的愿望,甚为欣慰。”

历经5年辗转,茅以升的捐赠意愿终于得以实现。

茅以升捐赠的三册档案,主要由四方面的内容所组成:

(1)反映1933年8月至1934年12月钱塘江桥筹备期间的档案。有建桥计划书、招标简章、工程说明与筹备报告、工程的概算与预算。

钱塘江大桥档案的前世今生

钱塘江桥工程图纸

(2)钱塘江桥工程图纸,共53张,主要有地质图、地形图、工程施工图,是工程的核心部分。

钱塘江大桥档案的前世今生

1937年钱塘江大桥建成时的照片

(3)钱塘江大桥工程摄影。摄影底片86张、照片75张、印刷出版的《钱塘江桥工程摄影》等,主要内容有全桥概观,桥墩、钢梁、引桥施工时的系列照片,它具体、形象、真实记录了工程建设的进展、施工情况。

钱塘江大桥档案的前世今生

茅以升亲笔手迹

(4)茅以升撰写并出版的有关钱塘江大桥的文字、著作。如《 钱塘回忆——建桥、炸桥、修桥》《钱塘江桥工程记》(1946年5月)《抗战以来的钱塘江大桥》(1946年)《钱塘江大桥概述》(1947年11月)。

茅以升说过,“过去我为人民修建了钱塘江大桥,现在我又把大桥的全部资料献给国家,这才能说真正完成了国家和人民交给我的历史任务。”茅老作为科学家所具有的这种强烈的档案意识和境界,他的严谨的工作作风,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档案进馆后

即发挥重大作用

02

茅以升捐赠的钱塘江大桥档案进馆以后,不久即发挥了重大作用。

浙江省建筑设计院由于工业生产的需要, 必须探明杭州市的地下水情况,而钱江大桥附近是最好的钻探位置。于是他们就想起找钱江大桥的工程地质档案。几经转折,1981年6月8日,他们找到了浙江省档案馆。省档案馆就从茅以升赠送的钱塘江大桥工程档案中提供了“桥基地质探验图”(第七图)图纸一张。省建筑设计院的同志如获至宝,欣喜万分。他们说“如果找不到这方面档案,要重新钻孔取得地质资料的话,需要花费资金十五万元左右,而这个数目仅仅指在平地上施工,要在钱塘江江面上施工则还不够。找到了这份档案,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约了大量资金。” 他们还说“这份档案材料很重要,如果光从经济上来估价,那还是低估了它的珍贵价值”。

钱塘江大桥档案的前世今生

国家档案局编印的《档案工作情况》

1981年7月10日,国家档案局编印的《档案工作情况》转载了浙江的《档案工作情况反映》,并对此加了近500字的编者按,加以宣传报道,在全国产生巨大的反响。

1981年6月19日,浙江省档案馆以书信形式,将钱塘江大桥档案在为杭州探明地下水位工程中发挥作用这一情况报告给茅以升。7月3日,茅以升随即回函,予以肯定和鼓励:

“钱塘江桥桥基地质钻探资料,由于贵局整理运用,得在杭市探明地下水位工程发生作用,极表欣慰。……并向贵局的出色工作,表示敬意。”

茅以升并在信中告知,上海铁路局保存有较完整的钱塘江大桥的水文地质资料,如有需用,可以联系查阅。

钱塘江大桥档案发挥重大作用的利用案例,至今都成为全国著名的档案利用典型案例。

茅以升亲临省馆视察

03

1985年5月23日,是一个永远值得回忆的日子。

那天一早,我像往常一样,准时到单位上班。一进大门,即获得茅以升先生上午要来省馆视察的消息。

当时的茅老已经九十多高龄,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也是中国档案学会顾问。

钱塘江大桥档案的前世今生

1985年5月23日上午,茅以升视察浙江省档案馆,与部分干部职工的合影

茅老捐赠档案时,就明确要求将大桥档案整理好,保管好。但是,10年过去了,大桥档案并未经历任何的整理。茅老所说的三卷档案,实际是三个大的文件夹,是茅老对档案的初步分类。

为让茅老看到档案的新面貌,我立即亲自动手,对三夹子档案重新进行了组卷和整理,利用原基础,将三夹子档案整理成13个档案案卷。并按要求,拟写了标题等,组织馆里最优秀的档案整理装订专家,对档案进行了重新装订,请馆里书法最好的老同志,给每卷档案书写了案卷标题。

当茅老看到整理后的档案,非常地高兴。他说 “你们工作做得很好,档案保管得这样好,我很放心,这些档案今后还是很有用的。”

钱塘江大桥档案的前世今生

茅以升先生在库房查看档案,左二为馆长娄德生,左三为作者

浙江省档案馆馆长娄德生向茅老汇报了档案馆建筑和馆藏档案情况,并详细介绍了钱塘江大桥档案和钱塘江海塘工程局(茅老曾任该局的局长)档案的保管和发挥作用的情况。

茅老关切地询问了档案馆有关情况,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档案库房。当他目睹档案库房良好的保管条件后,欣慰地说 “档案放在这里保管好。”

14箱大桥档案今何在

04

钱塘江大桥工程档案数量很大,茅以升捐赠的大桥档案是整个工程档案中的一小部分,但它们都是精华中的精华,是工程档案中的核心部分,也是茅以升建设钱塘江大桥的心血的结晶。其中最为珍贵的是86张摄影底片和茅老的亲笔手稿,因为它们是最原始的档案。

众所周知,1937年,因抗战的原因,钱塘江大桥被炸毁后,茅以升率领桥工处撤退至兰溪,完成了大桥的竣工图。此后,又迁往湖南湘潭、贵州平越等地。当时桥工处仅剩三人,唯一的公物就是茅以升整理出的 14箱钱塘江大桥工程档案资料。这14箱档案资料一直伴随着茅以升,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

解放以后,14箱档案资料去了哪里?其中主要是些什么内容?有人撰文说,茅以升捐赠给浙江省档案馆的就是这14箱档案资料,这是大错特错的。

茅以升捐赠给浙江省档案馆的钱塘江大桥档案是他个人的收藏,与14箱工程档案没有半毛关系。

1949年解放以后,原管理钱塘江大桥的“桥工处”,将14箱档案资料全部移交给了上海铁路局,据当年留下的移交图表清册显示,其中有各种图纸约 2000 张,报告、计算书约 253 本,可谓数量庞大。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照片、底片、电影胶卷等等。

完整的钱塘江大桥工程档案保存在上海铁路局,这是没有争议的。据1982年《档案学通讯》发表的《钱塘江大桥档案的整理工作》一文,系统介绍了大桥档案80年代初在上海铁路局的保存、整理、分类状况。但是,该文未提供任何具体数据。

40年来,14箱档案究竟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杨永琪先生撰写的《钱塘江大桥文献寻访悲喜记》给我们递交了一份较为客观可信的答案。

第一,有关工程的图纸及历史资料,目前主要保存在杭州铁路工务段档案室。由于大桥一直处于使用状态,这些早期的技术资料与后来新增形成的技术档案,按照工务技术资料的划分标准进行了连续编目保管。由于铁路桥梁的重要性,这些早期的技术图纸大多被标注为“保密”级,不对外提供利用 。

杭州工务段的档案资料非常完备,但却未见解放初移交清册中的约 300 张腊布底图,也许这些腊布底图仍然保存在上海铁路局。而其他晒蓝图纸与清册是否完全吻合,因经过重新整理,已无从查考。桥工处 1948年2月所编纂完成的钱塘江大桥工程总结原件还留存在工务段,这份总结是当时撰述的有关大桥建设的历史与现状汇总,信息量很大,与茅以升后来修改撰写的《建桥回忆》相参照,对于研究大桥工程及茅以升在解放前后的认识变化无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第二,照片档案,保存在上海铁路局。

20 世纪,中国的工程记录摄影仍属幼稚时期,与其他政治、社会、战争、生活方面留下的大量影像相比,数量明显稀缺,存世的工程影像,特别是实时记录的影像就更显珍贵。历史上,只有京张铁路的建设,聘请外国人留下少量影像资料外,就剩钱塘江大桥工程,留下了 20 世纪中国有影响的大工程中数量最多、记录最为全面、手段最为先进的影像档案。

钱塘江大桥档案的前世今生

茅以升(右)陪同杭州兴业银行董事长徐新六(中)参观钢梁组装

目前上海铁路局保存了钱塘江大桥工程建设底片 4000 余张,全部为120 相机胶片,现已进行扫描数字化保存。还有部分抗战前在杭州冲洗出来的照片,不过规格尺寸都比较小,所记录的内容、场景相当丰富全面。这与茅以升捐赠给浙江省档案馆的底片、照片的规格完全相一致。

钱塘江大桥档案的前世今生

《钱塘江桥工程摄影》第一辑

当年,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茅以升专门选择了部分照片,编印了《钱塘江桥工程摄影》,第一辑1936年5月出版,收录了大桥工程 18个月工期中的影像 52 幅 ;第二辑1937年5月出版,收录的是第一辑后 12个月的影像,共收录照片 62 幅;同时还出版了一个英文版,是第一、二辑的精选图集,共收录照片105 幅。本来计划待工程结束尚有第三辑,因抗战爆发桥梁炸毁而作罢。

钱塘江大桥档案的前世今生

《钱塘江桥工程摄影》第一辑

第三,电影胶片。

茅以升为了真实记录钱塘江大桥建设的整个历史过程,不仅使用照相技术,留下照片档案,而且,购置了摄影机,用当时最先进的电影技术,拍摄影像。采用胶片电影手段记录工程,真可谓是石破天惊之举,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茅以升在《钱塘江建桥回忆》一文中提及这套电影片“长约 2500 公尺”。杭州工务段保存的 1948年2月大桥工程总结中,第七章杂录之第四节“工程电影片”的记述中披露了详细数据,当时保存的电影胶卷为60卷。

这 60 卷电影胶片,按时间顺序依次摄入的场景内容,被分类剪接成轴,计分为 12 类 :(1)基础木桩工程 ;(2)混凝土工程 ;(3)浮运沉箱工程 ;(4)钢板桩围堰工程 ;(5)气压沉奠工程 ;(6)钢梁安装工程 ;(7)特别事项 ;(8)护墩工程 ;(9)南岸引桥 ;(10)全桥概观北岸引桥及公路桥面 ;(11)开口沉箱 ;(12)混凝土桩。

此外,尚有开工典礼片1 卷,开工及竣工 1 卷,道门朗公司制造钢梁 1 卷。可以说每一卷即为一个专题,划分科学有序,作为工程教育电影,无疑可称“杰作”,民国时期没有任何一项工程有如此详尽、专业的影像记录。

钱塘江大桥档案的前世今生

《钱塘江桥开幕典礼》电影胶片

这批电影胶卷,原来保存在上海铁路局。

“文革”之前,茅以升将该批电影胶卷调往北京,计划制作影片,后因“文革”而停止该项工作。改革开放以后,1981年,茅以升委托铁道部科学院所属的科技情报研究所(挂电影室的牌子),将该批胶片制作成纪录片。1982年,54分钟的《钱塘江桥工程》影片制作完成,署名由上海铁路局科技委、铁道部科技情报研究所联合出品。

后来由于电视兴起,铁道部电影室就下马了,转向改做闭路电视业务。电影室制作的影片及所有素材,都存放在铁科院一座食堂的二楼。后来铁科院改制,拆了食堂盖高楼,电影室的旧物、胶片全部作为废品处理了。茅以升基金会秘书长茅玉麟(茅以升的女儿)好不容易从铁科院找回了一盒35毫米电影原片,铁盒上用毛笔书写“钱塘江桥开幕典礼子片”几个字样,其他60多盘钱塘江大桥素材胶片就全部被处理掉了。1982年完成的《钱塘江桥工程》纪录片,由于并未正式上映,当年留下了两份拷贝,一份保存在上海铁路局,一份交给了铁科院情报所。上海铁路局的拷贝至今尚存。

回顾钱塘江大桥档案的历史,证明科技档案很有用,不仅具有现实价值,而且具有历史价值。但在科技档案的管理上,我国现有的管理体制及机制,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尤其对于具有历史价值的科技档案如何做好鉴定、保护、管理和开发开放,要走的路还很长。

钱塘江大桥档案的前世今生

作者:韩李敏,档案工作者,有《档案数字化攻略》《历史文件如何取标题》《档案的真实不代表历史的真实》《买什么档案软件好?》《出现在国家名片上的档案赝品》等作品。

▼相关阅读▼

老桥工后代编书缅怀父辈 揭秘钱塘江大桥往事

鲜为人知:日寇当年如何修复钱塘江大桥?

看…杭州版的云中列车,仙,暖,幻!

看!这是杭州最早的老照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5 15: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再现钱塘江大桥传奇杭州日报讯 经历过风雨的洗礼,遭受过战火的摧残,88年过去,钱塘江大桥依然坚固如昨。它不仅是中国现代桥梁技术的奠基之作,更是民族危亡时刻的精神象征。由浙江演艺集
2025-02-27 06:39:00
钱塘江大桥上站满了观潮的人 观潮一定注意安全
... 摄由于六和塔附近江堤封闭管控,不少市民和游客走到钱塘江大桥上等待观潮。 记者 陈中秋 摄 潮水过后的六和塔附近江堤 记者 陈中秋 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
2024-09-21 07:27:00
钱塘江义渡
...升主持设计建成中国第一座铁路、公路双层跨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此后,钱塘江义渡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2023-01-13 06:05:00
...游览体验也让首批尝鲜的乘客备感新奇。当直升机飞行至钱塘江大桥附近,湖光山色的西湖景区标志性景点六和塔、雷峰塔、城隍阁,乃至八卦田,都尽收眼底。短短15分钟左右的飞行,让乘客大
2024-10-31 07:50:00
...望江门越江通道。目前,从城站火车站出发南下,只能经钱塘江大桥跨越钱塘江。而钱塘江大桥建设年代较早,其下层的铁路通道只有一条轨道,为单线铁路,通行能力非常有限。早在多年前,杭州
2023-09-04 07:35:00
徐村的九溪公交站
...柳浪闻莺、净慈寺、花港观鱼、太子湾、动物园、虎跑、钱塘江大桥、六和塔,还有杭州最早的教会大学——之江大学,也就是后来的浙大三分部,都有车站停留,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风景旅游线路
2024-02-04 12:53:00
拥有近3公里一线江景城市界面 曾是很多市民过江买房的“第一站”
...一站”翻开杭州地图,可以看见,蜿蜒的钱塘江向西过了钱塘江大桥和六和塔之后,拐了一个弯,形成了“之”字形的走向,在滨江区西部形成了一片向西突出的区域——这一区域,被杭州人称为浦
2025-02-26 09:09:00
杭州人才知道的十个秘密
...鱼协会。所以,珍惜每一个在苏堤上钓鱼的老爷子吧。在钱塘江大桥捕捉“落日飞车”不用去海边,也能在杭州找到“落日飞车”。从地铁联庄站出来,在钱塘江大桥东侧的步道上找到一个位置,背
2023-09-26 10:07:00
浙江杭州举办春日“樱花跑” 千名跑友感受13.14公里的浪漫
...塘江南岸的“最美樱花跑道”举行。当地2000余名跑友从钱塘江大桥附近出发,奔向杭州亚运会场馆“大莲花”,感受13.14公里的春日浪漫。图为跑友带“机器狗”参加“樱花跑”引起关
2024-03-30 14:4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唐槐电子与装备制造园区的阳光三极智能煤矿感知装备产业化项目钢结构厂房日前正式竣工,标志着这一省级重点智能制造项目进入关键冲刺阶段
2025-11-02 06:46:00
摄制丨河北日报见习记者安洋 记者王育民11月1日晚,唐山籍青年歌唱家吴琦独唱音乐会在唐山大剧院举办。她用歌声回报这片养育她的土地,用音乐诉说不变的乡情。
2025-11-02 06:54:00
10月31日下午,山西公安英模“五进”法治宣讲太原专场首场活动在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西铭矿举行,为企业200余名职工代表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
2025-11-02 07:17:00
第四届文博社教案例宣传展示活动终选会,10月28日在河南安阳落幕,遴选出精品案例30项、优胜案例67项。太原市博物馆“对望时空·探访古人”项目入选研学类优胜案例
2025-11-02 07:17:00
近日,小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组织学生开展“阳光出行”社区实践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校园,走进自然与生活场景,在观察
2025-11-02 07:17:00
奋进的河北·“十四五”答卷丨大数据里“读”河北(七):“数字孪生”让未来之城更“聪明”
雄安新区在全国率先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建设“数字孪生”让未来之城更“聪明”——大数据里“读”河北(七)10月27日傍晚时分
2025-11-02 07:36:00
河北日报讯(记者方素菊)从省统计局获悉,河北省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登记工作11月1日正式启动。本次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
2025-11-02 07:37:00
河北日报讯(记者马朝丽)10月31日,2025河北文旅京津宣传推广周走进天津街区活动在意式风情区举办。河北文旅推介官围绕“徒步长城观秋光”“泛舟运河感秋韵”“登临雄峰赏红叶”“浸润温泉秋康养”“穿越古城寻秋迹”五大主题
2025-11-02 07:41:00
串联京津冀地区历史文化名城“星光·燕赵号”开启秋冬季全新运行计划河北日报讯(记者方素菊、陈正)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
2025-11-02 07:41:00
河北社银合作构建“15分钟社保服务圈”将高频业务延伸至群众家门口河北日报讯(记者解楚楚)10月28日,河北省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与金融系统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石家庄举行
2025-11-02 07:42:00
高品位建设城市生态绿廊
11月1日,居民在宁晋县凤鸣湖公园赏景游玩。宁晋县不断加大生态治理与修复力度加快城市更新改造高品位建设城市生态绿廊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城市11月1日
2025-11-02 07:43:00
“田间课堂”体验收获的快乐
10月29日,在邢台三中教育集团高新校区劳动实践拓展基地,学生们采挖红薯。当日邢台三中教育集团高新校区组织学生走进劳动实践拓展基地体验一场别开生面的秋日“田间课堂”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体验收获的快乐10月29日
2025-11-02 07:44:00
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开展“重阳送健康・中医护夕阳 ”义诊活动
鲁网11月1日讯(记者 于胜涛 通讯员 韩丽丽)为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切实守护老年人身心健康,10月28日,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晓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区政协与即墨民建举办“重阳送健康・中医护夕阳”主题活动
2025-11-01 15:40:00
青岛“老字号新活力”焕新创新展启幕,让老传承“潮”起来
鲁网11月1日讯10月31日,“国际海洋美食之都 青岛食材荟”系列活动之“老字号·新活力”焕新创新展在鑫复盛礼记酒店正式启幕
2025-11-01 15:40:00
家校同心育芳华 共话成长向未来——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高二家校座谈会圆满举行
鲁网11月1日讯金风送爽,秋意正浓。为进一步凝聚家校育人合力,共促学生成长,10月31日,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举行高二家校座谈会
2025-11-01 15: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