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多彩非遗看东营 | 走进非遗面塑 体验捏出的“指尖艺术”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4-05-20 22:53:00 来源: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赵奕宁 东营报道

一块块彩色面团在手艺人的手中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近日,大众网记者来到东营面塑传承人王福国家,体验他用面塑捏出的“指尖艺术 ”。

多彩非遗看东营 | 走进非遗面塑 体验捏出的“指尖艺术”

自90年代起,王福国学习面塑技艺已经30多年了,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面塑制作水平,他的作品越来越传神。近年来,王福国对面塑技艺进行了多次改良,使得成型后的作品可以长久保存,面塑“工具箱”从原有刻刀更新为剪刀、梳子等近十余把工具。并在面塑题材方面进行创新,潜心研究、刻苦摸索,与当下流行元素相结合,黄河口系列作品面塑题材也从古典形象到近现代造型,捏出的面塑作品造型各异、栩栩如生。面塑在守正中不断创新,脱胎换骨。

多彩非遗看东营 | 走进非遗面塑 体验捏出的“指尖艺术”

记者见到王福国时,他正在家里做面塑,只见面团在他手中捏、搓、揉后,只用一把塑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花瓣、叶、茎,最后再用手指给花瓣按压出弧度,顷刻之间,一朵玫瑰花便成形了。再看他的展示架上,插满了各式各样已经捏好的面人,有关公、福娃、玉米投手……这些面人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历史之所以稳固,是因为一代代手艺人薪火相传,岁月沉淀下来的经时光洗练而不褪色。心之向往,素履以往。王福国静静地守候着这片指尖春秋,守护着他的面塑“江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1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好品在东营|河口区杨氏面塑:民俗里绽放的指尖艺术
编者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东营好品”在市场上崭露头角、赢得口碑。黄河口大闸蟹、半球牌小麦粉、华泰新闻纸产品等一批好品入围“好品山东”品牌。好人好地出好品,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
2024-12-18 16:55:00
你好·手造|马来西亚网红探秘曹州面塑 指尖上的技艺巧夺天工
...体验课,深度探索并体验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曹州面塑的独特魅力。被誉为“中国面塑第一村”的马岭岗镇穆李村,汇聚了面塑艺术的精髓与传承,郭懳恩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斌
2024-10-19 09:27:00
感受指尖上的快乐!鹤壁市山城区实验小学开展传统面塑活动
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 张晚璐 通讯员 杨丽)中国的面塑艺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传递着一种强烈的民族文化精神。12月25日,鹤壁市山城区实
2023-12-27 17:46:00
指尖上的艺术 郑州新东方烹饪学校举办非遗面塑发布会
...几经捏、搓、揉、压、掀……在郑州新东方烹饪学校非遗面塑发布会暨特色技能成果展上,简简单单的几个动作,一件件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于转瞬之间便跃然眼前。8月23日,郑州新
2023-08-30 10:49:00
智圣故里•时尚沂南|一双巧手灼灼匠心 细数沂南“指尖”上的文化
...称阳都,是智圣故里、红嫂家乡。在这里,徐公砚、左氏面塑、双堠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着中华文化,讲述着关于传承与创新、自然与人文的传奇故事,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徐公砚:传
2024-05-27 10:06:00
中国的面塑艺术源远流长,早在汉代就有了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已然成为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瑰宝。而长江流域的捏制手法以细致、精巧见长,有“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技法
2024-11-19 18:19:00
好山东|远销海外,潍坊面塑把“指尖技艺”变为“指尖经济”
...。在国家级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十笏园非遗空间的面塑工坊内,潍坊孟氏面塑第五代传承人孟祥祥正在制作一个来自美国的人物面塑作品订单。与此同时,潍坊面塑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
2024-09-06 21:32:00
...人,李亚平在保留传统技艺、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面塑和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围绕菏泽文化特点进行创作,将精湛的传统技艺完美呈现出来。
2023-09-25 21:27:00
面塑进校园  文化共传承
本文转自:衡水日报学生们动手体验面塑制作。面塑传承人李会青现场演示面塑制作。面塑传承人李会青向学生们介绍面塑作品。本组照片李金刚摄本报讯(贾献义、陈晓亮)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
2023-11-29 08:25: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