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将科产创新融合作为加快高质量发展主要抓手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3-10 07:33:00 来源:南京日报

将科产创新融合作为加快高质量发展主要抓手

编者按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中共南京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提出了2025年八大重点任务,其中之一就是以产业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今年的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江苏及南京如何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请看专家学者的思考。

将科产创新融合作为加快高质量发展主要抓手

□徐康宁

●南京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市,高校云集,科研院所众多,科教资源优势突出,加上产业体系比较完整,实体经济分量重,更应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把培育科技龙头企业、争创世界一流企业当作重中之重,筑牢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根基。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经济大省挑大梁必须把握好的着力点。其中第一个着力点,就是“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应作为当前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提升生产力水平的源泉。无论是提升劳动生产率,还是增强经济发展效能,抑或是催生一个新的产业,都离不开科技创新。要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实现产业创新。

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演进的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已成为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依靠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和产业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元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充分体现了生产力的先进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都与科技创新有紧密联系,不创新掌握不了高科技,不创新达不到高效能,不创新实现不了高质量。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内涵就是科技创新,它的大幅提升更是要靠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有先进和高效的产业来支撑,也因此必须实现产业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创新在逆境中不断前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更加完善。5G通信居世界前列,6G通信研发取得重要进展。新能源车产量和销量居世界第一,智能手机、无人机、机器人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DeepSeek横空出世,引起国际同行高度赞誉,更是让世界看到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巨大潜力。

江苏是经济大省,科技创新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应当更好地发挥“挑大梁”作用。南京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市,高校云集,科研院所众多,科教资源优势突出,加上产业体系比较完整,实体经济分量重,更应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要更加聚力科技创新,强化产业创新,坚定走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下大力气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首先,要解决好科技创新的出发点问题,弄清楚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科学研究在于发现真理,了解真实的世界;技术研发在于攻坚克难,把更好的产品带进现实生活,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进人类福祉,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因此,科技创新必须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工作者要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具体来讲,就是要坚持研究“大问题”,研究“真问题”,研究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的真正科技问题。

其次,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向科技创新要动力,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中的质量问题、技术瓶颈问题和效率问题,推动产业实现深度的转型升级。所谓深度的转型升级,就是努力用先进技术尤其是数智技术对全产业链进行改造,而不是满足于局部改善。产业创新应高度聚焦实体经济,扎扎实实地把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做优,不搞虚的东西,不炒作虚幻的概念,不以制作题材吸引人们的注意。产业创新是一个整体,涉及完整的产业体系,既包括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也包括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我们既不能只守住原有产业,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落伍,错失布局未来产业的机会;也不能只顾发展新产业,而将传统产业抛在一边。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都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机会,关键是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道路。

再次,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特别注重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让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机制中唱主角。回望历史,从晶体管到集成电路,从智能手机到ChatGPT,大量的重要科技创新成果都出自企业。近年来,我国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取得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创新成就。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高端无人机、DeepSeek……这些世界级的可以产业化的重要创新,都来自企业,有的还是十分年轻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力量,但这个融合机制应当由企业来主导。这既是科技创新的一条基本规律,更为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实践所证明。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关心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为企业发挥创新主体地位作用全力做好服务,切忌急功近利、华而不实。

健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体制机制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关键还是要从制度建设上入手,健全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换言之,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首先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打头阵,坚决破除一切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

南京科研机构众多,创新资源丰富,应在体制机制上保障科技创新活动与产业创新进程紧密对接。当前,尤其要打通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通道,使科技创新的聚焦方向和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一致。要鼓励高校教授和科研院所科研骨干到企业当首席科学家,扎扎实实投入产业实践,然后回到高校,使科技创新路径更加贴近生产实践,成果更有利于转化;同时,支持企业具有丰富创新实践经验的科技专家到高校任职,用其实战经验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此外,要大力搭建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新型平台,尤其是要加快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和产业共性技术平台的建设。

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好头阵,南京应把培育科技龙头企业、争创世界一流企业当作重中之重,筑牢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根基。科技龙头企业在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中发挥着引领作用,也只有领军式的龙头企业才能联合起高水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整合高端的创新要素,实施与产业创新紧密对接的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要紧跟当前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前沿方向,着眼未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支持一批企业脱颖而出。鼓励企业家勇于冒险的创新精神,支持年轻人在新产业、新行业开展“脑洞大开”式的技术探索,包容失败,大胆布局建设尚在萌芽阶段带有不确定性的崭新产业。

南京这座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创新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努力奋发作为,锐意改革进取,一定能够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好头阵。

(作者为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社科名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10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到5.1万亿元,已成为新兴的工业大省和制造业大省。安徽科技创新能力保持在全国前列,创新驱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王清宪: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全省新能源汽车、先
2024-05-17 11:32:00
江西赣州:以工业为抓手 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被誉为“工业洼地”的赣州市,大力实施工业倍增升级和科技创新赋能行动,积极发挥“政策、区位、资源”三大优势,坚持“赛马”比拼发力,数字科技赋能,不断培育与壮大“1+5+N”产业
2023-08-19 15:57:00
...体系,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抓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创新提质专项行动,加快建设以国家畜牧科技城为统领,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等为支撑的国家级
2023-01-13 04:55:00
...多。”四川瑞铭亚克力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易晓芳说。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为弥补县域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问题,近年来,剑阁县积极推行科技特派员、剑门英才等制度,刚性引才和柔性引才齐抓共
2024-09-02 12:20:00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意义、抓手及着力方向
...重要支撑。贵州拥有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基础,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为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技术动力。夯实现代化国家物质技术基础的迫切
2025-03-05 16:20:00
黔江 高水平建设渝东南科技创新中心
...日报坚持战略思维 聚焦目标导向黔江 高水平建设渝东南科技创新中心重庆衡生药用胶囊有限公司全自动胶囊生产线重庆三磊玻纤股份有限公司窑炉DCS自动控制系统科技引领发展,创新制胜未
2023-11-06 05:07:00
淮北:以四大优势产业为抓手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实施科技创新赋能工程和技术攻关专项行动。支持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创新平台,加大新
2025-09-09 22:24:00
...抓手,全面提升全市林草湿资源管护质效,推动全市林业高质量发展。副市长陈爱民出席。2023年湘潭市推深做实林长制工作,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森林防火实现全市零火灾、零人员伤亡,
2024-03-01 07:29:00
...新区创建要求,全力以赴抓“以升促建”,持续推动新区科技创新。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推动工业企业提质增量,重点培育申报35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中小企业、企业技术
2023-12-30 13:3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开栏语:山,是世界的脊梁,也是连接彼此的纽带。11月11日,2025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在中国贵州隆重开幕,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这片多彩的喀斯特王国
2025-11-13 13:35:00
在武汉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关键时期,“坚定在表扬声中干工作的志气”是当前提振干部 “四气”、升腾发展气场的重要指引
2025-11-13 13:45:00
记者走基层|移动博物馆 别样大课堂
近日,河北博物院工作人员赴邢台市临城县第二中学开展校园文化服务活动。图为活动现场。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摄“大家还记得《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七色宝莲吗
2025-11-13 07:55:00
画里有话|医保卡不能成了购物卡
图、文/曹 一用于就医购药的医保卡,却成了购买其他物品的购物卡。部分药店与生产企业合谋,将牙刷、面膜、防晒冰袖等普通日用品包装成“牙科用毛刷”“医用敷料”“医用隔离垫”等医疗器械
2025-11-13 07:56:00
百姓看日报|这个“双百”,给世界打个样!
总监制:曹阳葵监制:刘成群统筹:王博 赵丽肖文案:李晓宁手绘:石璇出镜:王伟宏编导:高原雪摄像/剪辑:戎晓杰
2025-11-13 07:57:00
“十四五”以来,我省交通运输服务质效大幅提升“六纵六横一环”综合运输通道基本建成河北日报讯(记者曹智)11月12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第九场新闻发布会
2025-11-13 07:57:00
情绪价值,拉高文旅热度的流量密码
你向往怎样的旅行?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游客中,将“情感体验”列为出游首要目的的比例为68%,远超“景观观赏”的23%
2025-11-13 07:57:00
“十四五”江西商务发展成绩亮眼
你是否注意到收发快递更快了?便利店离家门口更近了?能买到的进口商品种类更丰富了?其实,你的“购物车”装着江西商务的“十四五”成绩单
2025-11-13 06:45: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春伟)如何让居家上门服务更规范?11月11日,由省商务厅主办的江西家政消费扩容升级系列活动在南昌举行
2025-11-13 06:45:00
本报讯(罗玉珍、全媒体记者谢凌瑾)“永修县距离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以下简称海昏侯博物馆)只有十多公里,建议开通城际公交
2025-11-13 06:45:00
今年粮食总产有望突破440亿斤
11月的江西,多地进入晚稻集中收割期。赣鄱大地上金浪翻滚、机器轰鸣,处处呈现秋收的繁忙景象。记者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闻发布会获悉
2025-11-13 06:46:00
11月12日从阳曲县获悉,今年阳曲农商银行已为该县东黄水镇27名小米种植农户授信286万元,助力小米从“小作物”蝶变为乡村振兴的“金穗子”
2025-11-13 07:09:00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在国家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浪潮中,建立企业首席数据官制度是我市深化数字经济发展
2025-11-13 07:09:00
并州安全行聚焦安全生产 守护美好家园11月11日,娄烦县公安局盖家庄派出所组织警力深入林区及周边村落,开展护林防火巡查与宣传防范行动
2025-11-13 07:09:00
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晋祠博物馆(以下简称“晋祠博物馆”)作为承载千年历史文脉的文化地标,不仅是展示古建艺术与三晋文明的重要窗口
2025-11-13 0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