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平顶山日报
11月19日,适逢周末,在尹集镇姬庄村杏林广场,朱钦亮和几个老伙计拿出铜锣鼓镲,摆开唱念做打的阵仗,为该村村民烹调“戏曲大餐”。《铡美案》《穆桂英挂帅》《朝阳沟》等精彩戏曲唱段,让现场观众过足了戏瘾。
“俺村是省级文明村、省首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群众文化生活比较丰富。朱钦亮创建的梨园春剧社经常义务到村里来演出,今年已经是第5次来送戏了。”前来看戏的姬庄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会计侯卫说。
今年48岁的朱钦亮是尹集镇尹集村人,他踏实能干,不怕吃苦,脑子灵活,从事农机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他致富不忘乡邻,投资20多万元创办了尹集镇革命老区梨园春剧社。
作为全国生态镇、重点镇、卫生镇、文明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尹集镇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成立了民间豫剧团和越调剧团,后来因各种原因而停办。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对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需求更加迫切,重建戏曲剧社的呼声日渐强烈。
“剧社成立初期,面临的困难不少。”朱钦亮说,当时没有排练演出场地,他提供自己家100平方米的宅基地,又自筹资金23万余元建起了排练演出厅,购买来灯饰、乐器、演出服装和道具。
朱钦亮的义举很快吸引了全镇和他有着相同爱好的乐师、戏迷等50多人参与其中。大家热火朝天地办社,农闲时间排练,除自娱自乐外,还经常开门排戏、下农村进社区为群众义务送戏,目前已义务集中排练、下基层演出390多场。
剧社中年龄大的70岁、小的十几岁,人人都是自愿入社,个个都是文艺高手和文明志愿者,很多队员通过剧社平台的历练,才艺得到显著提高,成为镇里乃至舞钢市戏曲界的“明星”。豫剧、曲剧、越调……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多次在舞钢市、尹集镇组织的戏迷擂台赛上获优秀名次,《包青天》《清风享》《三女拜寿》等拿手曲目深受群众喜爱。
(本报记者 杨德坤 通讯员 白东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1 05: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