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衢州日报
通讯员 徐乐楠
天气炎热,各种各样的虫子进入活跃期。医生提醒,不要小看它们叮咬的威力,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夏季外出,应该怎样防虫、驱虫呢?
蜱虫
蜱虫叮咬后,可能会引起感染森林脑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鼠疫杆菌、布氏杆菌等,会出现局部症状,以及过敏性休克等。
★被蜱虫叮咬后,该采取什么方法移除?
使用尖头钳子或小镊子,尽可能贴近皮肤表面夹住蜱虫。钳子应夹住蜱虫头部,避免压迫蜱虫。如果没有工具,用手移除蜱虫时,需要用纸或布保护手指。保持稳定的力道,轻柔地将蜱虫直接向上拔出。不要挤压或刺穿蜱虫身体,因为其体液可能含有病菌。不要猛拉或扭转蜱虫,以免其口器断裂并遗留在皮肤内。移除蜱虫后,对叮咬部位进行消毒。观察虫子是否完整,如果口器留在皮肤里,要去医院进行处理。
★如何防蜱虫叮咬?
正确穿衣。在野外尽量穿长衣长裤,将裤腿塞进袜子,防止蜱虫接触皮肤。最好选择浅色衣物,这样更容易看到蜱虫。使用含有避蚊胺的驱虫剂,避免进入有杂草和落叶等植被茂盛的区域。户外活动后检查皮肤、装备和宠物,及时发现有无蜱虫。进入室内后2小时内洗澡,以帮助洗掉爬行的蜱虫。用烘烤或暴晒的方法除掉衣物上可能存在的虫卵。
蚊子
蚊子可传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黄热病等。被蚊子叮咬后如何处置?如果症状不重,皮肤没有破损,可用清凉油、花露水、风油精、酒精等涂抹,有局部止痒的作用。如果症状较重,可以口服抗过敏药物,也可外用温和的皮质类固醇乳膏。
★如何有效防蚊驱蚊?
驱蚊剂种类较多,目前认为比较有效的驱蚊剂是避蚊胺。但是,6个月前婴儿应该避免使用。
★使用避蚊胺产品时要注意什么?
皮肤破损或发炎、有湿疹不要使用。避蚊胺不能吃,涂抹后应洗手,防止接触嘴和眼睛。可使用适量驱虫剂薄涂在皮肤上,注意不要用太多。不要吸入气雾剂,不要在封闭空间或食物附近喷洒,也不要让其进入眼中。
蜂类
常见的蜂类有蜜蜂、胡蜂等,其中胡蜂攻击力较强,伤害性也较大。
被蜂蜇伤后,一般会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等局部症状。如果被胡蜂蜇伤,可导致局部组织中毒,皮肤坏死、化脓;严重者可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多器官功能损坏,甚至致残、致死。所以如果被胡蜂蜇伤,必须尽快就医。
在野外怎样避免被蜂蜇?不喷香水,不穿鲜艳衣服。勿将含糖饮料随意泼洒。果皮、饮料等饮食垃圾用袋子密封装好,扔进垃圾桶。避免触碰树干、树枝惊扰到蜂巢。尽量穿长衣长裤。在田间劳动的人群应备蛇皮袋、布单等遮盖物,紧急时用于临时护身。
★面对胡蜂的攻击如何自我保护?
不要扑打,以防胡蜂引来同伴一起进行攻击。不要迅速奔跑,可以蹲伏不动,尽可能地遮挡、包裹身上的暴露部位,直到蜂群不再攻击。
★外出时还需要注意哪些虫子?
猎蝽:能释放毒液和体外消化液,可刺人并引起剧烈疼痛。蝎子:一般钳子越小的蝎子,毒性越强。蜘蛛:毒性有强有弱。蜈蚣:毒性很强,如果其进入房间,可用扫把驱赶出去,不要用手抓。隐翅虫:毒液堪比“硫酸”,具有腐蚀性。如果落在身上不能拍打,可以吹走,或轻轻弹走,避免虫体破裂后毒液伤人。红火蚁:体内有一种特殊的生物碱,被其蜇刺之后,皮肤会出现红斑、脓疱疹等。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万一被毒虫咬伤后,一定要及时就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2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