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区域兴则国家兴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3-12-04 04:4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区域兴则国家兴

——基于区域视角看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深厚潜能

区域兴则国家兴

范恒山

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经济增长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近几个月主要经济指标进一步改善,完成年初提出的预期目标应无问题。中国经济年度增长下一步的走势如何,能否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稳定增长,成为国内外关注并研究的一个重点。

对中国经济而言,随着基数的不断扩大,保持和提升经济增长的难度来自于两方面:从国内看,高质量发展成为主轴,并非所有的手段都能用于推动经济增长,也并非所有的经济增长都是可以被接受的,我们需要的是高效、协调、绿色、安全的增长;从国外看,发展环境更为紧仄,遏制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围堵打压将会不断增强。但长期的实践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强大韧性和深厚潜能,只要战略与政策铺排到位、体制机制具有活力,中国经济就能够持续保持平稳增长。

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具有一系列有利条件或比较优势,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的产业体系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力和创新人才优势等。从区域角度看,中国经济发展的潜能也非常深厚。从某种程度上说,国民经济即为区域经济的总和,正所谓区域兴则国家兴。采取有效的宏观政策和区域政策,就能将区域发展潜能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从区域视角观察,中国经济发展或增长的潜能至少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城乡融合发展与相互促进。对中国而言,广大的农村既是经济发展最为薄弱的环节,所以我们说,全面建设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但同时又是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所在,乡村振兴必然会带来高水平高质量的经济增长。这种潜能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填平补齐”,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实现农村与城乡统筹谋划、一体提升,大幅缩小城乡差别;二是“公平交易”,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同权同则。激发潜能根本路径在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在此基础上推动城乡互补、工农互助。主要任务是:一方面,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另一方面,在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发展规模经济的基础上推动优势骨干企业、现代化经营方式、先进技术手段进入农村、服务农业和农民。

行政交界地区加快凸起。各层级的行政交界地区涉及到很大一片国土,由于内部轻视和外部争斗,大部分行政交界地区都处于欠发达境地,其加快凸起可能成为国家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动源。除了行政区内实施加大投资、开展对口帮扶等举措外,最重要最有效的举措是促进行政交界各地区建立经济合作区,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一体建设,实现相互支撑、互利共赢。如此,掣肘就变为了互助、边沿成为中心、冷区也成了热地,这一片国土的经济能量就能充分释放。

“泥沼”城市重振雄风。“精彩纷呈、美妙绝伦”是过去二十多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地区分化问题。其中一个现象是少数曾经发展领先的城市出现经济增长失速,陷入困境。主要表现是负担沉重、结构老化、创新不足,其进一步发展受到内部“破窗效应”和外部“马太效应”双重影响。这些城市基础条件较好,国家通过战略倾斜、政策激励及队伍建设等手段,将有助于这些城市走出泥沼、重振雄风,重新成为支撑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区域中心城市协同联动。城市是优化资源要素的集中承载地,中心城市尤甚,其发展能量非凡。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受本位利益约束,中心城市间的竞争明显大于合作。这不仅导致创新资源的高度分散,还带来相互间掣肘损伤。因此,推动城市间协同联动特别是中心城市间的协同联动成为提升国家经济增长水平的一个重要动能。激发城市动能,需要在两个方面着力:一方面,促进合理分工,强化特色发展、减少盲目竞争;另一方面,建立约束机制,推动关键领域统筹谋划、一体建设、优势互补。

重大功能平台支撑引领。持续推动新区、自贸区、开发区、示范区等功能平台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特色,实践证明,各类功能平台不仅是改革开放路径探索的试验田,也是重要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策源地,同时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支撑点。提升已有重大功能平台的运行质量,强化其先行先试特性,促进良好规制的互鉴共用,同时结合重大区域战略实施增设一批具有特色的功能平台,将大大强化国家经济发展动能,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区域重大战略融合联动。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集高品位、强动能、广影响和大实惠于一体,对区域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着显著的推动作用。目前,各区域重大战略的实施范围还主要体现在所设定的区域范围内。中央要求“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落实好这一要求,不仅能防止“红利落差”演变为“地区悬差”,而且能推动各重大战略利好甘霖普降,从而全面激发地区活力,有力提升国民经济增长水平。

区域产业“立体化拓展”。紧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成果,一批依托空域、海域的新型经济形态得以拓展壮大,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由“平面”走向“立体”,为国家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支撑。例如低空经济成为国内产业发展的新赛道,以有人机和无人机的飞行活动为牵引,全面带动低空飞行、制造、保障、综合服务等诸多产业发展,促进海陆空一体衔接,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区域经济数字化重塑。区域数字化是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结果,而中国是推进数字化建设最快的国家之一。对区域发展而言,数字技术能够有效颠覆传统时空模式、化解自然地理环境窘况,超越现实发展基础配置资源要素,因而数字技术能够大幅拓展经济运行空间和提升运行效率,也为落后地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区域经济的数字化改造或重塑将大大提高经济效率,从而成为国家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保障。

(作者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4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国家高新区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带动区域经济稳定持续增长
...自立自强,积极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布局,带动区域经济稳定持续增长。合肥高新区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源头技术成果“淘金计划”。这是11月底刚刚发布的我国首台分辨率达到2
2022-12-26 08:39:00
国家统计局:长三角区域发展指数稳步提升
...(记者杨曦)国家统计局25日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长三角区域发展指数为129.5,比上年提高1.6,与2015年相比
2023-12-25 10:51:00
...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 王继源、贾若祥、窦红涛上半年,区域经济持续加快转型,不断以“进”促“稳”,以“进”促“优”,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经济引擎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挑
2024-08-01 15:13:00
...定位的一种回应,给人留下无数美好的遐想空间。从国家区域发展版图来看,北有京津冀,南有粤港澳,东有长三角,中西部地区迫切需要一个能够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火车头”,从而形成东西南
2023-01-31 04:05:00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本文转自:鄂州日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内容,落实相关要求,需要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格局,
2024-04-03 10:40:00
亚行:新加坡和越南增速预期被下调,消费和投资推动区域经济
...2024年的4.6%下调至4.4%。对于东南亚地区,报告认为,尽管区域内需求保持不变,但全球对制成品出口的需求疲软导致该地区增长放缓。今年上半年,东南亚各地劳动力市场状况和收
2023-07-19 16:08:00
“为推进全球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增长注入动能”(聚焦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
...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与会嘉宾普遍认为,中国在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引领绿色转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将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力。亚洲经济
2025-03-26 05:36:00
2023年,中国和印度将贡献全球增长的一半?
...损2022年,亚洲经济体展现了较强韧性。进入2023年,亚洲区域合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比如RCEP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的全面实施,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和中国式现
2023-04-14 18:12:00
...现以经济合作带动海洋合作治理提供重要条件。合力补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突出短板。截至2023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在20年间增长16.8倍。整体看,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主要集中在陆地
2024-04-06 09:50: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