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为了更好的明天而拼搏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4-01-25 03:4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今晚报

电视剧《繁花》的热播,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业者的沉浮引人关注

为了更好的明天而拼搏

为了更好的明天而拼搏

74岁的“帽子王”创始人王德强,如今活跃在网络平台上,开启直播。

为了更好的明天而拼搏

59岁的刘春慧,依然活跃在津城相声舞台。

为了更好的明天而拼搏

62岁的张学礼,饱尝国外生活的酸甜苦辣,如今回到祖国,开启了自己的全新人生。

热播电视剧《繁花》终见大结局,“繁花似锦。赤子之心常在,人不响,天晓得。”随着主人公宝总的一句富有哲理的画外音,大戏落幕,剧中的每个人物最终都有了各自的归处。

这部电视剧刻画了一个个小人物抓住机遇、施展才华的性格,他们敢闯敢拼、忍辱负重前行,一步步开启波澜壮阔的创业之路,凭借着勇气和魄力驰骋商界,从而改写命运,实现成长。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一批批当时的年轻人勇立潮头、勇往直前。他们经历了一些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从早年间走街串巷的草根阶层,到如今成为知名的商界精英;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不朽的传奇故事。他们中的有些人成功了,至今依然活跃在商界;也有一些人失败了,从此在江湖中再无音讯。但无论如何,那一代人的沉与浮都是中国发展进程中必须记下的珍贵一笔。

《繁花》故事的背景地是上海,而在天津,在那个年代同样有一批“弄潮儿”,他们的故事也同样精彩。

王德强:

创业就要和时代激发共鸣

“谢谢朋友们来到我的网络直播间,没想到这么多年之后大家还能记得我。”今年74岁的王德强又一次“弄潮”,面对网友们的互动,他耐心地回复着。说起王德强这个名字,您恐怕会有些恍惚;可提起“帽子王”这个品牌,您一定熟悉。王德强就是天津“帽子王”的创始人,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津城炙手可热的创业人物之一。

王德强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年轻时曾前往云南做插队知青,在最美好的年纪遇到了他的爱人——一位来自上海的知识青年。在云南时,王德强做过售货员,这段经历对他未来的事业影响深远,让他格外重视商品的挑选、陈列和销售。随着知青返城政策落实,王德强携爱人回到天津,而此时,改革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了……

“老王,是你吗?”手机屏幕上跳出一行文字,紧接着这位网友写出了只有他俩才懂的“密码”:“我是123……”王德强眼前一亮,简单的三个数字勾起了一段往事——

时间来到1983年,下海经商不久的王德强已经成了“万元户”,不过,这个“万元户”当得着实辛苦。早上7时,他背着沉甸甸的包裹抵达天津站,包裹里装满了他从上海趸来的服装、鞋帽和小百货,随后便直奔自己的摊位开始售卖。仅仅两天的时间,这批商品就基本售空了,应了那句老话:人叫人,千声不应;货叫人,点首而来。到了第四天,王德强又一次登上南去的列车。“四天一循环”成为他的“肌肉记忆”,“123”就是他每次前往上海的列车编号,他是这趟列车的常客,自然与列车上的工作人员彼此间都是老熟人。

在上海,王德强住在岳父家,一早他就蹬上自行车去南京路、淮海路、四川北路“淘宝”,一转就是一整天。他慧眼识珠,总是能找到最“俏”的商品,运回天津后总是大受欢迎。

一天,上海市造币厂桥一带下起了滂沱大雨,王德强推着自行车冒雨蹒跚前行。他宁可让自己挨着雨淋,也得把沉甸甸的包裹保护好,他知道雨衣下面不仅仅是商品,更是他一家老小的生计来源。

当时,天津市小白楼镇江道的海来百货店是王德强事业的发祥地。在他的生意风头正劲时,他却让自己第一次转型,从“多而全”转向“专而精”,专注从事帽子生意。

一批白色毛巾网球帽趸来,王德强怎么看怎么都觉得别扭,这批帽子看着不太吉利。他尝试着用记号笔在帽子上进行创作,画着画着他便画出了灵感和希望。给帽子写上一个Lucky(运气),转天摆上柜台后,立即被抢购一空。现场写、现场卖,王德强凭借一招鲜吃遍天。由此,“帽子王”这个品牌,在天津彻底被叫响。

时至今日,人们依旧能想到那顶“爆款”钢板帽,那时,男孩子们几乎每人一顶,创造了单月销售3万顶、持续火爆销售两年的商业奇迹。从趸帽子发展到自己开办工厂、开启品牌授权销售,再到今天网络直播,一路走来,王德强总能先人一步。

回望自己创业的40余年历程,王德强说他始终怀揣着好奇的心态、坚持着创新,至今,“帽子王”依然如神话般地在行业内存在着。74岁了,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王德强选择在津沪两地生活。直播中,他对网友们说:“每个人的幸福标准不一样,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就是我想要的幸福……”

刘春慧:

舞台与灶台的交叉叙事

在曲艺之乡天津,说相声的名家为数可不少,但女相声演员却如凤毛麟角,而至今依然活跃在相声园子里的女相声演员就更是屈指可数了。刘春慧便是其中的一位,而她的创业经历写满了汗水与不甘。舞台上的刘春慧,神采奕奕,岁月的痕迹并不明显。登台前她都要精心装扮一番,穿上合身的旗袍,走出上场门,便开启了“非一般”的自我。

论起来,说相声只能算是刘春慧的“第二职业”,她的“第一职业”则是陪同家人一起经营一家烤串店。

1965年,刘春慧出生于天津。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儿,在她的成长经历中,这个家一直与富裕相差很远。那时,她家的兄弟姐妹多,仅靠父亲一人赚钱维持生计。细粮票舍不得用,换成粗粮票才能多换些粮食;好不容易做件新衣服,必须做成大尺码的,只为能多穿些年。

1983年底,桂顺斋糕点厂招工,18岁的刘春慧成为该厂生产线上的一名女工。随着家里赚钱的人增多了,家中的生活也日渐向好。但好景不长,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姐姐们相继下岗,哥哥的企业也遭遇转型,刚刚好起来的日子又一下子重回困境。那时,为贴补家用,刘春慧一天打四份工,早晨去单位上班,午休时赶到天津服装城做广播员,下午回到家摆烤串摊,到了晚上还得再跑去服装城做广播员……

说起这个烤串摊,就是他们全家人创业的发端。在刘春慧的记忆里,那时全家人一起上,姐姐一早便开始切好肉、串好串,14时起新鲜的食材便摆上了摊位。“我们家人出摊时,穿着上必须干净整洁。”刘春慧回忆道。忙忙碌碌,直至转天凌晨送走最后一批顾客后才收摊。如此周而复始,一天卖上百八十斤羊肉也是常有的事。

户外做生意最怕阴天下雨,眼看着大雨来袭,全家人一边忙着挪动摊位,一边照顾着食客;大雨倾盆,没过一会儿就没过脚踝了,嘈杂间只能让自己淋在雨中。尽管如此,一家人也得咬牙坚持,毕竟这是全家人的“饭碗”。

刘春慧大方得体,说话办事“嘎嘣脆”,上学时就是文体骨干。即使站在烤串摊前,她依然没有把自己的爱好放下。在1996年的一次相声大赛中,她获了奖,从此正式开启了她的“第二职业”。刘春慧记得那时她经常与搭档一起去于宝林先生家,老先生耐心指点着晚辈。到了1998年9月,刘春慧迎来了自己的首演,从报幕员到相声演员,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做生意不易,刘春慧的脚面曾被不锈钢扦子横插过,她忍着痛去疗伤,稍稍好转之后便又一次站在了柜台里。为此,大姐和她“发过脾气”,不知道她每天如此奔波,一边做生意一边说相声究竟为何?为何?为了给家里多赚一些钱,为了改变全家人的生活境遇,更为了自己钟爱的相声事业不被放弃,而大姐“发脾气”的背后何尝不是对小妹的体贴和心疼呢?

时光流转,一家人因为生意的兴隆重新过上了好日子,刘春慧如今把重心放在了相声舞台上,放在了公益事业上。她说:“一路走来,帮助过我的人有很多,既有师长,也有观众、顾客们,是我好好回报他们的时候了。”

张学礼:

潮流涌现在生活与认知中

上世纪90年代,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热播,带动了部分年轻人对出国打工心生向往和憧憬。当然,真正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才深切地意识到在国外的生活并非梦想的那般一帆风顺。

当年32岁的张学礼就在想:年轻就要闯,誓要闯出一片天地。他为自己设定了一份10年期的时间表,像电视剧中的王起明一样,编织着自己的“淘金梦”。“第一站到达美国底特律,走下飞机的那一刻我顿时就茫然了。”62岁的张学礼回忆起30年前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当时,我手里的2000元美金就是全部家当了。”

几经辗转,美国加州南部的洛杉矶成了张学礼的落脚地,他的出国打工生涯正式开启了。因为不懂英语,他只能混迹在中餐馆里帮厨;因为人生地不熟,他几乎没有太多交流的机会;去超市买廉价促销商品充饥,舍不得买上一颗水果……一时间,压抑、孤单、拮据,充斥着张学礼的国外生活。那时,他曾想过放弃,可转念一想,自己出来花了那么多钱,只好打消了放弃的念头。他当过刷碗工,还曾做过洗衣机清洁工,几乎最脏最累的活儿他都干遍了。

1996年春节,张学礼终于在拮据的生活费中“抠”出了一张电话卡。为了能赶在大年初一给父母打通电话,他考虑过时差,趁着深夜走进电话亭,用了两个小时也没有将电话拨通。那一刻,思念、期盼、焦虑一股脑儿地涌上了心头。

越洋电话终于拨通了,一张电话卡30美元,换来了35分钟的通话时长。他在电话的一端问候着父母,也听着父母的叮嘱,内心泛起了波澜。特别是听到妈妈在说:“儿啊,妈太想你了。”一句话,让他泪流满面。电话两端以最快的语速交谈,终于话费耗尽,电话挂断,此时的张学礼,在美国的街头号啕大哭。他委屈、迷惘,不知道下一步究竟该往哪里走。

赴美10年后,张学礼最初的目标达成了,从一名餐厅的洗碗工,成为中餐馆的老板,从租住的阴暗地下室搬到了自己购置的住宅里。生活的改善,让他心底的热爱被激活。逛当地的跳蚤市场,是张学礼最享受的休闲方式,也让他从中嗅到了新商机。

那些年,张学礼在异国他乡接触到很多来自中国的精美瓷器。这些中国人流传下来的宝贝,因为种种原因,成为外国人货架上的商品。特别是以当地人的眼光被肆意改造后,原本对瓷器并不感兴趣的张学礼,心中涌起一种不可言喻的痛。他心想:“这些东西我一定要运回国,绝不能留在外面。”

于是,张学礼将流失在国外的宝贝带回国,再把中国的新商品带到美国。往返的次数多起来后,他渐渐感受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国内与国外的差距在缩小,那种强烈的自豪感和对家的依恋也在他的内心深处集聚。

人在国外,每一个场景都能触及灵魂。当年和自己一起出国的伙伴离世了;市场里一位华商年纪轻轻就去世了,留下妻儿在变卖商品;年事已高的父母,自己又不再年轻,于是他将美国的资产全部换成了现金,带着十多年的收获回到了天津,回到了父母身边生活。

62岁的张学礼已没有年轻时的冲动,多了一些历经世事的沧桑。回到祖国,回归到中老年人的普通生活,轻松洒脱地探索新的生活方向。

时代潮流,激荡澎湃,繁花正是星星点点生命力顽强的小花,三个普通天津人的打拼经历正是一个时代中国人奋斗的缩影。从他们的创业经历中既可以看到鲜活灿烂、繁花似锦,更能从中读懂人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5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赵津生大弟子周旭说:高峰、刘春山向着德云社很正常,都得生活啊
...徒弟的真不少,德云社也有两个人举办了收徒仪式,先是刘春山,接着是高峰。刘春山和高峰都是相声名家范振钰先生的徒弟,刘春山是师兄,高峰是师弟。刘春山的收徒仪式是6月11日在天津德
2024-07-22 10:18:00
青春华章 | 以百面绘津之笔,书思政育人新篇
...响津味文化。天津市河北区非遗项目传统女子相声传承人刘春慧也带来了经典相声选段《智力测试》,在笑声中传递公益大爱,温暖人心。书法家孟巍带领外籍友人皮安睿、安雅现场挥毫创作,展现
2025-06-12 20:33:00
人民日报点赞天津市河北区好人(文明单位)联盟:汇聚善流 传递爱心
...去慰问品、录制正能量短视频……开春后,天津相声演员刘春慧又忙碌起来。“我的工作就是给人带来欢乐,但对我来说,相声又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刘春慧说,30年来,她举办义演300多场
2024-03-15 12:36:00
2024卫视春晚十大最搞笑的语言类节目TOP10,岳云鹏、蒋诗萌两作品上榜!
...江苏春晚、辽宁春晚、山东春晚、河南春晚、北京春晚、天津春晚、吉林春晚、广东春晚、安徽春晚、川渝春晚、湖北春晚、深圳春晚、海南春晚、福建春晚、浙江春晚、陕西春晚、文联春晚……粗
2024-02-14 00:11:00
相声界一个大俗大雅的“怪物”,比老演员新潮,比新演员老道
...录片《笑》,里面记录了很多相声大师的作品,其中来自天津的相声演员占了大部分,这里面有一个“怪物”因为一句话全国闻名。魏文亮在《要条件》中一句“不买西马,甭打算订婚!”奠定了他
2023-02-22 11:16:00
2024烟台春季车展 精彩活动带你抢鲜看
...,表演作品《榜样》。2018年登上北京卫视春,2021年参加天津卫视春晚,2021年央视《新春相声大会》综艺第五期嘉宾,2023年与郭德纲、烧饼等在天津卫视春晚表演《叫卖图》
2024-03-31 11:41:00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挖掘演出资源 打造喜剧品牌第四届天津蹦豆儿喜剧节开幕刘莉莉本报讯(记者 刘莉莉)昨日,第四届天津蹦豆儿喜剧节在“2024中国(天津)演出交易会”上启幕,喜剧主题
2024-04-18 05:39:00
...乘车二维码就出来了……”日前,天津公交570快线驾驶员刘春如耐心指导网上预约订票的乘客刷卡乘车。自2月5日起,“天津公交”APP首推定制公交,570快线作为第一条定制公交线路
2023-02-20 01:47:00
首届全国曲艺院团优秀节目汇演在郑州开幕
...余韵在手》,通过对“手”的解读,创新演绎非遗技艺;天津市曲艺团冯欣蕊与夏炎联袂呈现的京韵大鼓《繁花似锦》,坚守骆派艺术的精髓,呈现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各具特色的美丽景色;重庆市
2025-09-20 21:21: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11月10日,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办了第二届青创·集活动。活动分为创意集市与文艺表演两个板块,涵盖了文化创意、游戏互动和艺术表演等多个区域
2025-11-11 19:27:00
11月10日下午,河北经贸大学经管学院第二届青创·集举办,活动分为创意集市与文艺表演两个板块。同学们化身摊主,带着自制手工、创意产品,共赴一场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盛会。(视频制作:
2025-11-11 19:32:00
《声鸣远扬2025》总决赛开唱,八大平台联手选拔歌唱人才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全国歌唱人才选拔节目《声鸣远扬2025》总决赛于近日启幕,在湖南卫视、北京卫视
2025-11-11 21:29:00
微短剧《少年包拯在庐州》合肥开机,计划同步海外发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合肥11月1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今天,青春励志悬疑微短剧《少年包拯在庐州》在合肥包公园开机
2025-11-11 21:29:00
唐山:千场评剧经典影片放映活动隆重启幕
河北新闻网讯(刘丽霞)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11月11日下午,第十三届评剧艺术节——“千场评剧经典影片放映”活动在唐山市路北区文化馆正式启动
2025-11-11 18:43:00
梨园新枝绽芳华 文华殊荣映初心 ——专访第十八届文华表演奖获得者安庆黄梅戏演员虞文兵
大皖新闻讯 11月4日晚,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暨第十八届文华奖颁奖仪式在重庆大剧院举行,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的演员虞文兵凭借在黄梅戏《太阳山上》中对李安本一角的精彩演绎
2025-11-11 17:59:00
《庆余年》“程巨树”喊话杭州宋城在线求职 宋城演艺回应
大皖新闻讯 11月9日,电视剧《庆余年》中“程巨树”的饰演者张恒瑞,发视频向杭州宋城景区在线求职,称特别想到景区与游客互动
2025-11-11 18:34:00
那艺娜首部短剧上线:第二部宫斗短剧演“妃子的妈”,未来还会拍电影
大皖新闻讯 近日,那艺娜首部短剧《坚强笨女人》上线播出。从“退票”歌手到短剧新秀,那艺娜的跨界新作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11月11日
2025-11-11 16:48:00
著名导演王晟赫受聘为山东艺术学院电影学院行业导师
2025年11月6日,山东艺术学院电影学院“第六期电影制作技术工作坊”系列活动期间,著名导演王晟赫先生正式受聘为山东艺术学院电影学院的行业导师
2025-11-11 15:20:00
2025年11月8日晚上,大V说吧随口秀演出活动在江苏省常州市凤凰谷剧院首次演出,上海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国家一级演员孙启新担当主持人
2025-11-11 13:49:00
孟瑶亮相2025中美电影节 彰显华语影人风采
近日,2025年中美电影节(China–US Film Festival)于洛杉矶隆重举行,群星汇聚,获全球媒体瞩目。著名演员
2025-11-11 13:49:00
遥望科技全约合作国民IP马景涛,打造IP新形象、拓展商业新价值
11月10日,马景涛X遥望科技签约仪式在遥望X27主题公园圆满落幕,这场融合了情怀与文艺的仪式,正式为双方的全约合作按下 “启动键”
2025-11-11 13:49: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雯)金鸡电影收藏艺术展将于今日至15日在中影梦工坊影城(会展北天虹店)举办,邀请市民与影迷共赴一场兼具文化深度与互动趣味的光影之旅
2025-11-11 08:38:00
“糊涂的爹,伪装的儿,算计的儿媳,草台的领导,意味深长的亲家。”由沈京喜、傅若清担任出品人,韩三平监制,李太言编剧、导演
2025-11-11 11:48:00
《书画里的中国》第三季:周书杨笔墨染古意,日坛盛景入画来
近期,青年画家周书杨携毫墨走进北京日坛,在《书画里的中国》第三季直播间开启沉浸式写生。让日坛的古意与山水的气韵在宣纸上碰撞交融
2025-11-11 11: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