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城市之问:一颗西兰花如何给浙江临海带来亿元产值?它又是如何完成出海之旅,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代表产品之一?从鲜西兰花出口到细分产品深加工全产业链延伸发展,西兰花产业给村民带来了致富新思路,村民们还把西兰花种植带到了全国各地。临海也通过循环农业的方式,实现了生态、经济多方共赢。
初冬的早晨已有凉意,在浙江临海上盘镇,早晨正是村民正忙碌的时候。一颗颗带着露珠的西兰花采摘后,被整齐摆放在运输框中。送往蔬菜公司后,再经过12个小时的低温冷鲜,西兰花就踏上了出海之旅。
从第一颗西兰花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起,经过30多年发展,如今的临海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秋冬西兰花生产中心和重要的国际西兰花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近7万亩,年产量达9万余吨,2023年产值约3.5亿元,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因此,临海也被称为“中国西兰花之乡”。
为了延伸西兰花产业链条,临海市还提出了循环农业的概念,将西兰花的根茎变废为宝,加工成为有机饲料再次利用。12月初,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来到浙江临海上盘镇,和村民们一起感受西兰花带来的丰收喜悦。
村民种植的西兰花。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摄
上盘人把西兰花种到全国多地
西兰花,也称为青花菜、意大利芥蓝等,不仅入口催内爽口、营养价值高,还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C和矿物质等,因此有“蔬菜皇后”的称号。西兰花对于生长的环境也很是“挑剔”,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在5℃到20℃之间。临海地处浙江省台州市,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550毫米。恰好与西兰花所需的生长环境合拍。
在上盘镇一望无际的西兰花海随处可见,大小道路两侧还分布着排列整齐的种植大棚。30多年的时间里,西兰花如何在这里长成万亩“花海”?上盘镇劳动村村民告诉上游新闻记者,1989年劳动村种下了第一颗西兰花的种子,因气候和温湿度适宜,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于是西兰花成了劳动村发家致富的“金种子”。“每一年都会引进新的品种,根据气候的不同,种植不同品种的西兰花,就能保证村民一年四季都能有收益。”峰盛蔬菜保鲜厂负责人金良兵已经有20多年种植西兰花的经验。他介绍,西兰花的生长后期一般只需要两到三个月,一年可以收获三次,且不需要过于复杂的加工。
“村民们每天早晨就陆续把西兰花送过来了,我们挑选后统一放在冷库中快速冷冻锁鲜,12小时后就可以打包,再通过冷链车发送到世界各地。从菜地到世界餐桌一般不超过3天时间。”说起今年的市场行情,金良兵说,由于品种选育进化,往年2500斤的亩产今年增加到了3000斤左右,而且今年价格也比往年都要高,可以说今年的行情是这几年来最好的一年。
村民开心地搬着西兰花。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摄
采访中,村民许先生正在将一箱箱西兰花搬运到保鲜工厂的筛选台上,看着西兰花产量颇丰,他脸上的笑藏都藏不住。许先生说,他家种了200多亩西兰花,采摘后只要送到保鲜工厂就不愁销路,一年能赚到40到50万元左右。据悉,仅劳动村就有90%以上的村民主要从事西兰花种植。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范围内种植西兰花面积约130万亩,其中由上盘镇人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30%。对,就是“上盘人”。为啥这么说?上盘镇官方工作人员介绍,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冬春西兰花生产基地,30多年来,上盘西兰花产业快速壮大,逐渐形成了以上盘镇为中心的西兰花种植基地。“但夏天临海天气炎热,不适合西兰花生长。再加上土地面积有限,因此每到夏天,上盘人就开始在全国各地承包土地种西兰花,并在当地形成了规模。”该工作人员称,全国的西兰花种植户几乎都是从上盘镇出去的。
该工作人员介绍,根据西兰花的生长习性,村民们开始只是在浙江省内或周边省份承包土地种植,后来还有村民将西兰花种植技术带到了甘肃、河北、山西、新疆、内蒙古等全国各地。据浙江官方发布内容,上盘镇劳动村村民王吕凯2016年起,就在甘肃省张掖市种植西兰花,并承包了1500多亩土地。每年临海西兰花结束收割后,他便转战甘肃,开始了新一轮播种,一亩地利润达到3000元。
为了合力“走出去”,更好地保障西兰花的产销渠道,仅劳动村就成立了30多家西兰花合作社,上盘本地西兰花合作社达100余家,西兰花栽种至全国近10个省份,将产、销期延伸至全年,总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年产量约二三十万吨,种植户年收入能达到20万元至30万元。目前,当地已形成了“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模式。由于西兰花存放条件苛刻,每个合作社都会配备冷库,用来存放西兰花,全镇共有西兰花保鲜加工企业21家,共建成保鲜冷库4500平方米,每天保鲜加工能力达到450吨。
上盘镇一望无际的西兰花。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摄
“花朵”出海花茎有了新用途
30多年的时间里,临海西兰花不仅为村民找到了致富路,还成为明星产品。2003年11月临海市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授予“中国西兰花之乡”称号。2008年成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10年“临海西兰花”还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台州首件蔬菜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1年成为全国西兰花标准化示范县,2012年成为国家级出口西兰花质量安全示范区。如今临海西兰花种植面积近7万亩,年产量达9万余吨,2023年产值约3.5亿元,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今年,进入采摘旺季后,峰盛蔬菜保鲜厂每天回收的西兰花达到8万至9万个。“这些西兰花将被发往我国香港特区以及东南亚等地。”金良兵说,他们和香港市场的合作已有20多年,目前还在继续深耕,拓展更大的销路。
为了助力西兰花优“鲜”出口,台州海关还为西兰花开辟了属地查检绿色通道,“随报随检、即验即放”,推广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等便利措施,对农药使用记录、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加强监督检查,引导种植基地科学、合理、安全用药,从源头保障出口西兰花质量安全。
村民在田地里采摘西兰花。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摄
大面积种植西兰花,为临海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茎叶根等废弃物如何处理,成为上盘镇以及临海都要面临的难题。
上游新闻记者在西兰花种植耕地看到,花球被包裹在大的叶片中,采摘时仅需要选取花球和小部分茎叶,约占整个植株的50%。村民们表示,废弃的茎叶只有少部分用于家禽喂养,大部分都要被当作农业垃圾丢弃,有的都烂在了路边。而因西兰花茎叶含水量较高,容腐烂,不及时处理就很容易污染空气、土壤和水源,长期以往,就会威胁当地环境,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农产品的种植。经初步统计,一亩地就能够产生西兰花根茎叶废料0.8吨左右。
上盘镇官方工作人员表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2006年开始,上盘镇就已开始着手治理西兰花废弃物污染。研发团队与浙江大学、农科院以及台州畜牧局等单位合作多项课题,引进高科技设备,把西兰花的废料加工成有机饲料,用于对虾,海参等水产品的养殖。“饲料取自西兰花茎叶,非常有营养,吃这种饲料长大的水产品品质良好。”团队负责人说。上游新闻记者还了解到,多个村庄还在筹建的西兰花菜叶加工处理厂,将废弃的菜叶制成畜牧饲料供给国内大型牧场,为村民致富带来新思路。
上盘镇副镇长宋选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西兰花是临海农业的四大金名片之一,下一步上盘镇将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实行农牧结合、种养结合,使农业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循环利用,改善土地质量和水环境质量。
工人正在挑选西兰花。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摄
打破种子垄断谋求品牌延伸
农业发展,种子是关键,在临海西兰花种植初期,中国西兰花种子供给却长期被日本、欧洲等地的种业公司垄断。2018年,浙江牵头组建国家西兰花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组,整合国内外育种资源和技术优势,选育出6个不同类型、不同熟期的台绿1、2、3、5、6和台绿328系列新品种,打破国外垄断局面。
2020年中国自主育成西兰花品种推广应用面积达23.3万多亩,市场占有率约20%。目前临海上盘本地种植以“绿雄90”“喜鹊”和“阳光”品种为主,产量每亩约2700株,成本每亩大约2700-3200元,除去成本每亩净收入能达到500-1500元。解决了种子问题,如今,临海西兰花还有了“翼龙”“碧畅”“洞林”“亚宝”“勤日”等西兰花商标,2009年“翼龙”牌西兰花被命名为全国名牌农产品。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市场对西兰花的品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此,临海也发现在西兰花产业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上盘镇官方工作人员介绍,西兰花生长受气候影响较大,作为东部沿海乡镇,每年8月至9月,是西兰花的育苗期,也是台风袭击的频繁期,切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导致近年来西兰花产量受到一定影响。例如去年的长时间寒潮天气,造成的一定程度的冻害,就影响了西兰花的生长速度。
此外,目前,西兰花产业机械化程度整体不高,主要是以直接交易和初加工为主,产品结构单一,对功能性、休闲性食品的深加工和研发相对滞后,对西兰花的叶、茎类的综合利用率不高。同时,随着各类成本费用增加,以及受到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如何稳定村民收入,也值得注意。而最重要的就是品牌培育能力不足。当下,西兰花品牌宣传主要利用博览会、展销会等形式,受众量较小。
如何解决?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从2023年起,为实现助农致富,临海开始实施“绿领人才”点亮行动,选出了一批精通高科技、玩转互联网的新农人、新农匠、新农商、新头雁。其中,由“绿领人才”研发的智能温室大棚,通过物联网温控系统,不仅可以实时采集温湿度、进光量等数据,还能一键调控喷淋系统、棚顶卷膜等,数字化系统将西兰花种子发芽率从80%提高到95%。
存放冷库的西兰花。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摄
同时,强化“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基地”合作,由政府出补贴、院校出智力、企业出制造、基地出应用,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强化自主研发能力,加速成果转化应用。其中,临海市惠丰农事服务中心联合浙江大学团队、农机制造企业,自主研制出西兰花高效移栽机、智能采收机,通过社会化服务推广,实现每亩生产成本下降300元,降幅在10%以上。
不仅如此,临海市还出台了《临海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扶持办法》,持续发挥财政力量,其中,2022年临海财政共补助16个西兰花振兴项目,对西兰花投资项目予以85%的财政补贴,拟补助资金911.61万元。通过不断逐步农产品的筹资渠道,做好相应资金保障工作,增强农产品的抗风险能力,助推产业不断升级。而在《临海市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还提到,要专门安排财政扶持资金3000万元,对项目建设、农机补贴、订单收购、金融保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从第一颗西兰花种子在上盘镇的土地里生根,致富的梦想就在这片土地上开始发芽,如今,当满载西兰花的车辆从这里开向世界餐桌时,与西兰花有关的致富故事也随着车轮驶向远方。
上游新闻记者时婷婷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刚毅。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专家点评:临海西兰花产业已形成显著产业集群效应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刚毅:浙江临海西兰花高度集中的产业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了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和专业化分工优势。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区域内构建起成熟的"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组织模式,这种制度创新在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种质资源创新开发方面,临海西兰花产业实现了种业技术的自主创新,打破了国际种业企业的市场垄断格局,极大地增强了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性;中游产业链完善。产业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价值链升级奠定了物质基础;下游市场渠道优化。构建了多元化的市场营销网络,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市场价值,具有显著的渠道管理优势。
不过,临海西兰花产业未来发展仍需关注四个关键问题。一是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加大抗逆品种选育力度,通过生物技术创新提升种质资源的环境适应性。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建立多层次风险分散机制,通过金融工具创新降低自然灾害对产业发展的冲击。
二是产业链升级与价值增值问题。通过提升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降低对劳动力的过度依赖。同时,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化体系。特别是在副产品综合利用方面,应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
三是成本控制与效益优化。面对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的压力,创新土地流转模式,通过规模化经营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建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体系,实现专业化分工。同时,积极发展智慧农业,通过信息技术应用提升生产效率,实现降本增效;四是品牌价值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整合区域品牌资源,构建以地理标志为核心的区域公用品牌体系。建立统一的品牌管理制度,规范品牌使用,提升品牌价值。创新营销模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品牌传播渠道,实现品牌价值和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
上游评论:一颗西兰花带来全产业致富经
一颗西兰花带来舌尖上的美味,一望无际的西兰花海能带来什么?
在浙江临海,每一位种植户都能给出统一答案:致富。从1989年上盘镇劳动村村民将西兰花的种子带到这片土地时,与西兰花有关的致富故事就从这里开始讲起。
通过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今临海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西兰花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其产品远销多个海外国家和地区。从早年的看天吃饭,到现在逐步向高科技、多层次、深领域产业链转变,临海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思路,形成了集“育苗、种植、采摘、加工、出售”一体化的共富产业模式,实现了从鲜西兰花出口到细分产品深加工全产业链延伸发展。
通过人才赋能、科技赋能,自主研发的中国西兰花优质种子,打破了国外垄断种子的局面,还帮助村民节约了成本。同时,临海还积极推动循环农业理念,将西兰花茎叶变废为宝,制成饲料供给国内大型牧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一辆辆满载西兰花的卡车从临海驶向远方,也带动周围农户走向致富路。据不完全统计,仅上盘镇劳动村西兰花基地就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户就业,实现人均增加年收入约3万元。
如今,临海还通过财政补贴的形式帮助农产品增强抗风险能力,助推产业不断升级,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
在政策、技术的支持下,临海西兰花的种子已播种到全国近10个省份的土地。可以说,临海西兰花产业的成功,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扩大产业规模、创新种植模式、推动全产业链发展,临海描绘了村民致富和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上游新闻时婷婷
编辑:杨波责编:郎清湘 审核:王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07 17: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