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文 | 周鑫雨
编辑 | 邓咏仪
打开不少银行和电信业的App,进入客服页面,大概率会先和一个操着SOP话术的智能客服打照面——这些智能客服的背后,是成立于2001年的小i机器人。
6月29日,小i机器人发布了通用语言大模型“华藏”,正式加入大模型的竞争赛道。
但相对应的,是国内愈发拥挤的大模型赛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机构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截至今年5月,国内已公开披露的大模型数量达到79个。
而从自身的业务模式而言,小i机器人身上最鲜明的标签依然是智能客服:从智能客服到大模型,中间隔着算力、数据和算法的代差。而成立20多年后,小i机器人大模型研发还需要对抗业务的惯性,重新寻找商业模式。
面对质疑,“可控、可定制、可交付”,是小i集团创始人兼CEO袁辉提出的“华藏”的三个特点。
这三点听上去并不陌生,但袁辉认为,一个模型达到可交付的程度并不容易:小i过去20多年积累了很多客户,具有交付经验,“中国移动的标准、华为的标准,汇丰银行、中国银行的标准都是非常苛刻的标准。想让大模型成功,但没有满足客户的行业经验,你怎么做得到?这些是最实际的问题。”
具体到“华藏”的能力,小i机器人高级副总裁杜玉清介绍,除却撰写文案、数学计算等基本能力,“华藏”可以通过组建的扩展,为政企客户提供具体业务场景下的动态数据查询、分析和总结等服务。
基于小i机器人多年在金融、政府、医疗、建筑、文旅等领域的经验积累,未来华藏也将应用于以上行业的智能服务、数智营销、数据洞察、自动生产、经营风控、组织管理等场景。
至于“华藏”能否在大模型的“百团大战”中笑到最后,袁辉对36氪表示,检验模型效果的不是科学数据榜单,而是市场选择,“所有的商业客户、合作伙伴都会公开招标,他们的测试标准远超数据榜单,且综合性极强。”
袁辉认为,大模型创业潮也给了国内AI领域一次反思的机会。他在采访中直言,过去二十年一直没有机会为芯片、数据焦虑,而因为大模型浪潮,中国有机会开始考虑芯片、底层算力的问题。
欢迎交流!
欢迎交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30 19: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