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文化中国行 | 重安江水碾群:南方稻作民族农耕文化的代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7-03 14:05: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文化中国行 | 重安江水碾群:南方稻作民族农耕文化的代表

文化中国行 | 重安江水碾群:南方稻作民族农耕文化的代表

重安江水碾群简介:

重安江水碾群位于黄平县重安镇西南300米处的清水江江心沙洲上。19座古老的水碾房沿沙洲呈“一”字排开,其独特位置仿佛镶嵌在江流中心的“花心”,又被当地人称为“小花心”上的古老水碾房。

文化中国行 | 重安江水碾群:南方稻作民族农耕文化的代表

其历史可追溯至明代。史料记载,明弘治元年(1488)设重安守御千户所,并屯兵于重安江堡上。屯军的涌入,带来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方式。他们利用重安江上隆起的沙洲大规模建造水碾,取替土著居民仍用石碓舂米的原始劳作。

重安江水碾群选址及构造极为精妙。此段江水被沙洲从中剖开,形成北高南低两段江面,高差为1.12米。水碾水轮深藏沙洲腹部,每个碾房在北端开凿两眼入水孔,引江水冲击水轮。南北江面高差产生的水力足以使水轮旋转,进而带动沉重的石滚轮进行碾磨作业。历史上清水江多次暴发洪水,虽曾冲毁过附属的草屋,但这些水碾的核心石构件和木构件,在历代不断维修维护下,得以完好保存。

文化中国行 | 重安江水碾群:南方稻作民族农耕文化的代表

重安江水碾群原属集体,20世纪80年代后由生产队陆续转给周、潘、杨、沈等姓农民。2010年开展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时,仍有10架正常使用。2013年5月,重安江水碾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平县政协文史委原主任周长春:水碾群是屯垦戍边历史的重要见证

夏日清晨,薄雾轻笼重安江面,水流声如亘古的诉说。循声而去,10余座古老水碾沿江心一字排开,石滚缓缓转动,水槽间水声潺潺。黄平县政协文史委原主任周长春介绍,这些水碾群不仅是水利工程,更是明王朝屯垦戍边历史的重要见证,体现了中原先进文化对当地生产方式的深刻影响。

文化中国行 | 重安江水碾群:南方稻作民族农耕文化的代表

600载光阴如江水奔流。周长春介绍,古代水碾房很普遍,虽然关于其技术直接来源的确凿史料较少,但推测很可能是屯军将江南一带成熟的水碾技术引入此地。明初设重安守御千户所,并屯兵于重安江堡上。河道上游峡谷水流湍急,流经水碾群附近时被一分为二,形成内外两河,且水位有高低落差,利用这种水位落差产生的势能来修建水碾房,取替本土居民用石碓舂米的原始劳作。

600多年前,邻近村寨的汉族、苗族等都要挑谷子到这里来碾米。依靠流水驱动巨大的石碾,稻谷脱壳去麸,变成雪白的新米。碾房内终日水汽氤氲,米香弥漫。人们围聚在一起,一边筛米、簸糠,一边谈笑交流。“这种共同的生产活动,无意间架起了民族沟通的桥梁,”周长春感慨道,“水碾群成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场所,增进了和谐,减少了隔阂。”

重安江水碾群不仅见证了历史,其建筑本身也堪称奇迹。周长春介绍,尽管清水江多次暴发洪水,甚至漫过碾房,但仅冲毁过附属的草屋,这些水碾的石构件和木构件历经数百年风雨和历代维修,依然保存完好、结构稳固,其精湛的工艺令人叹服。

文化中国行 | 重安江水碾群:南方稻作民族农耕文化的代表

在周长春看来,重安江水碾群的价值历久弥新。“作为特殊地理环境和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重安江水碾群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是南方稻作民族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周长春介绍,这些水碾群完美呈现了南方稻作民族依水而居、善用水力的生存智慧,是研究古代农耕文化和屯堡文化的理想场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2013年5月,重安江水碾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当地启动了重安江水碾群保护性修缮工作。时至今日,部分水碾仍在运转,承担着碾桐籽榨油、碾竹造纸、碾木做香等生产功能。江流不息,石碾转动,潺潺水声与低沉的碾磨声交织,吟唱着跨越600余年的农耕交响曲。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黄若佩

图/黄平县文物局提供

编辑/赵珊珊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03 14: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迹之遗迹记 | 三千里征南戍边留下的历史回响
...、耕作技术提高产量。手绘 齐青杨 实习生 高园樱子沿着重安江前行,水碾群静静伫立于江中,19座古石碾沿沙洲一字顺江排列。“雨季的时候,碾房草棚常被洪峰卷走,但是碾房还是保存完
2024-12-21 00:15:00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迹之遗迹记 | 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孙兆霞:历史与现代“对话”的活态纽带
...意义和社会价值。”孙兆霞以安顺鲍家屯水利工程和黄平重安江水碾群为例指出,这些遗产不仅为本村及上下游村落保证了四季灌溉、泄洪等,更重要的是,在维护和使用这些生产生活的工程与工具
2024-12-21 00:16:00
【高质量发展蹲点调研采访】与重安江同名的小镇,竟藏着那么多“宝贝”
重安江静静流淌,到了重安镇突然就舒展开来,变得更加宽阔。重安江是清水江最大的支流,干流全长144公里。重安江孕育了重安镇,重安镇点亮了重安江。当地人说重安江,或许说的是江,或许说
2023-12-29 00:56:00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迹之遗迹记|鲍家屯水利工程:袖珍都江堰
...化的特征、影响和时代价值,贵州日报报刊社聚焦“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推出“家国六百年·屯堡印迹”大型主题报道,和读者一起走进历史深处,领略屯堡文化的独特魅力。潺潺流水绕过
2024-12-21 00:16:00
贵州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系列报道⑤㵲阳河风景名胜区
...下㵲阳河、云台山、黑冲、杉木河、旧州古镇、飞云崖、重安江 9个景区和镇远历史文化名城1个旅游服务城。以㵲阳河为纽带,风景名胜区内既有白云岩喀斯特地貌为典型自然景观,又有丰富悠
2025-07-19 15:11:00
【文化中国行】仁怀后山乡:“六月六”民族服饰走秀 炫民族风采
多彩贵州网讯 7月12日,仁怀市后山苗族布依族乡“六月六”民族服饰走秀大赛在芦笙民族文化广场举行,来自贵州、湖南、云南、四川等省份的9支队伍参赛,全面展现各省绚丽多彩的苗族民族文
2024-07-13 23:16:00
...成都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其中,成华区双水碾街道办事处获评“平安成都建设先进集体”。近年来,双水碾街道切实履行“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重大政治责任,以高效能治理
2023-02-15 17:06:00
文化中国行|民族特色村寨,妥妥的民族风情博物馆
贵州共有312个村落列入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位居全国第一;757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位居全国第二;有2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镇,在西部地区位居第二。 在贵州这片多彩丰饶的土
2025-03-22 16:03:00
赏山水游武陵 第七届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开幕
...实习生 陆丹)赏武陵山水,领民族风情。7月7日晚,绿色中国行—走进世界苗乡·养心彭水暨第七届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蚩尤九黎城盛大开幕,游客们相聚一堂
2023-07-08 13: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