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从最早关注金融资源持续流向“三农”到注重提升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性再到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蓝图逐步绘就。若以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为节点,我国普惠金融之路已走过十载。
在11月8日召开的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中国银行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与会嘉宾就普惠金融十年来的发展进行回顾与展望。
历经十年的发展,总体而言,“中国银行业已初步建立起多层次、广覆盖、有竞争力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不过,在迈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普惠金融工作需要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大范围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续写普惠金融的新篇章,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仍需“着眼于构建商业可持续、成本可负担、风险可管控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推动普惠金融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融合发展。
忆往昔:普惠信贷成绩斐然
普惠金融关乎社会民生,承载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亦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发展普惠金融确定为国家战略,我国普惠金融篇章正式开启。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实战有效的金融服务。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移动支付、数字信贷等业务迅速发展,小微企业、‘三农’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表示。
十年来,普惠金融服务领域从存款、贷款等基础金融服务拓展到融资、理财和保险等较为全面的金融服务,提供服务的主体更加多元化,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方面持续深耕,普惠信贷余额增长迅速、获取成本明显减轻。
据统计,截至2023年9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8.74万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速约25%,较2018年末增长超过2倍,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超过6000万户,占全部金融主体的三分之一,占活跃金融主体的二分之一,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8%,较2018年末累计降幅超过30%,市场融资主体的成本显著降低。
在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邢炜看来,“中国银行业已初步建立起多层次、广覆盖、有竞争力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普惠金融发展的这十年,大型商业银行通过数字技术赋能进行服务下沉,提升普惠重点群体金融服务覆盖面。以农业银行为例,该行副行长张旭光介绍,农业银行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小微e贷、产业e贷、惠农e贷、个人e贷等线上系列产品,推动普惠金融向线上化、自动化、智能化升级转型。目前农业银行近八成的普惠贷款来自于线上产品,线上业务开辟了普惠金融发展新的格局。
中小银行则深耕本地,发挥点多面广优势,广泛延伸畅通金融服务网络的毛细血管。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董事长王小龙表示,浙江农信已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的服务网络,打通普惠金融等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认为,国有大行凭借更低的资金成本优势,在普惠金融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对于中小银行来说,主要围绕客群下沉和产品创新两条路径进行错位竞争,一方面,业务触角继续下沉,服务规模更小的小微群体;另一方面,则聚焦在贷款额度、还款方式、抵押条件等方面进行产品优化,更贴合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展未来:打造融合发展新生态
历经十载发展,普惠金融基础服务已初见成效。在迈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邢炜表示,“普惠金融工作需要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大范围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对金融领域发展重点方向进行部署,普惠金融继2017年7月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再度被提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对于下一阶段普惠金融发力方向,邢炜认为,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仍需“着眼于构建商业可持续、成本可负担、风险可管控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逐步实现从以提供融资服务为主,向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转型提升,增强与实体经济的适配性,促进与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有机融合。
张旭光表示,未来,农业银行将不断加大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创新应用,持续丰富数字普惠产品体系,聚焦重点领域融合发展,推进普惠金融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相互渗透、彼此影响。
“普惠金融更好的发展关键是‘看见价值’和‘解决痛点’,实现商业可持续的发展。”陈道富表示,普惠金融要实现商业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能看见“三农”“小微”和个人的独特价值,跳出传统的重视银行信用,主要基于主体信用风险评估的普惠金融服务,转向更多关注交易过程的商业信用,更加重视后端动态自融资模式,以企业间真实交易背景下的信用关系为基础,探索相适应的法制和组织变革,引入现代金融体系为其服务。
建设银行首席信息官金磐石介绍,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在以财务报表为核心的传统信贷模式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形成了银行评价难与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双重困局。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建设银行将基于客户生产、生活场景替代性的数据作为信用要素,开展数据集成,重构信用评价体系,重塑信贷流程。
“发展普惠金融,如果仍然通过铺机构、拼人员等传统手段,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也难以满足金融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金融机构应深度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持续提高首贷、信用贷款比例,并进一步将普惠金融服务标准化、批量化,不断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借助小微担保体系建设和农村征信体系建立,探索适合小微和“三农”业务的数字化风险管理体系。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3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