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编者按:当城市沉睡时,他们与明月一起,装饰着城市的梦,当城市醒来时,他们淹没于人潮,守护着城市的清洁。当拿起扫帚的那一刻,环卫橙就是他们一生的信仰。当坐进驾驶室的时候,环卫橙就是他们的方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有这一天,才是属于他们的节日,但四季轮回里,又无处不闪耀着橙色的光芒!
鲁网10月26日讯 (记者 赵雯雯 通讯员 林金凤)月亮穿过屋檐,城市的喧嚣声渐行渐远,最终在梦乡中酣睡,而此时临沂环卫集团固体废弃物中转站项目却亮起了工作的信号灯。每天晚上8点,负责垃圾压缩转运泊位工作的纪庆鹏和同事们就要来到中转站,检查泊位,检修设备,为垃圾压缩中转工作做着准备。

初来乍到——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挑战
固体废弃物中转站是城市垃圾收集处理的重要枢纽,承担着垃圾压缩转运的使命。
中转站院内,满载而来的垃圾压缩收集车正排队等待,在纪庆鹏有条不紊的指挥下,一辆辆收集车顺利有序地进入压缩大厅,将垃圾倾倒进相应的压缩罐内,每个中转罐要压实13.5吨以上的垃圾。
待收集车辆离开后,纪庆鹏立马拿起工具将洒落在收集泊位边缘的垃圾扫进压缩罐中,随后,他操控压实器,将罐里的垃圾压紧、压实,每个压实过程大概要三至五分钟。
每一个压缩泊位的中转罐装满压实后,纪庆鹏又要使用泊位操作箱升起收集溜槽,并通知装运大厅的中转车对中转罐进行封闭装车运往垃圾处置终端处理,这样的工作,他每天都要进行近百次。
“现在已经熟练了,刚接手中转站任务的时候可难着哩。”纪庆鹏回忆道,“中转工作主要在夜晚进行,有时白天也有检查,我们每天休息时间只有下午,刚到中转站时,生物钟调整比较困难,刚来那几天站着都能睡着,中午连饭都不想吃,只想找个地方窝着睡上一觉。”
然而,“麻烦”却总是喜欢考验新手,初次接触垃圾的他,面临的挑战也绝不仅是生物钟的调整。
“中转站垃圾集中压缩装运,我们泊位人员首当其冲,处在第一线实际接触垃圾。倾倒、清理、转运等都要同垃圾直接接触。”纪庆鹏笑着同记者谈到,“所以,刚接触时那一两个月,连饭也吃不下。”
困难压不倒——一切工作都有规律可循
“这辆车是从市政府附近过来的,里面的落叶比较多,后面排队那辆车是从朴园那边过来的,生活垃圾更多些,还有……”谈到熟悉的工作上,纪庆鹏打开了话匣子,指着车辆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道。

从2020年8月到中转站项目,纪庆鹏已在该项目待了3年多。“刚开始对于垃圾倾倒标准掌握不准,会出现垃圾满溢的情况,这就需要将多余垃圾清理掉,那是最困难的。”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刚到中转站的夏天,当时的他并不了解清运车辆里的垃圾类型,也不能准确了解一辆车装多少垃圾,导致压缩罐体中的垃圾倾倒过多,压实时超重,密封困难,而此时只有把多余垃圾“掏”出来才能进一步密封,但同时又要清理其他车辆罐装,“当时手忙脚乱,只有先把这个罐搁置。”纪庆鹏回忆道。
然而,高温天气是垃圾腐化最好的“催化剂”,腐化后的垃圾产生气体和水分,导致垃圾像“蘑菇”一样膨胀、翻出。最后,纪庆鹏只能先把罐体上方翻出的垃圾清理掉,然后穿戴好安全装备进入罐体中将垃圾一一铲出。“当时穿着靴子踩在垃圾堆里,黏糊糊的垃圾裹着靴子,拔脚都很困难。”纪庆鹏说道,“高温潮湿会让生活垃圾产生大量水分和气体,如果不能及时清理密闭会让后续工作更困难。”
面对眼前的种种困难,纪庆鹏没有退缩,而是安下心来钻研各收集车的垃圾性质,各路段、小区中的垃圾种类,从一次次面临的困难中总结规律,找寻解决办法。现在的他不仅能根据清运路段判断垃圾性质,还能够根据季节的不同推算垃圾体积,并根据估算结果,控制垃圾倾倒数量。“春秋季干燥,秋季落叶多,生活垃圾少,分量轻,但体积大,冬季有水分的会结冰,夏天垃圾腐烂快,进入雨季湿垃圾多,雨水多分量重,但体积小,需要灵活控制。”
舍“小我”成“大我”——“一人脏、万人洁”精神的诠释者
旧年在爆竹声中溜走,新年在饭桌的欢愉声中姗姗而来。但春节在纪庆鹏的日历表里却没有“休”的标注,所有的日期无关休假与否,只和是否轮班挂钩。“逢年过节,中转任务就会加重,尤其到春节前后,平时每日运到中转站的有60至70车,400余吨垃圾。春节那两天我们几乎无休,而且春节期间白天也要加班转运,年三十都没有办法陪家人一起吃饭。” 纪庆鹏对记者讲述道。
虽然工作艰辛,但回家后的温暖却给了纪庆鹏无限动力。不只是妻儿对于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有时路人的一句认可也足以抚慰纪庆鹏的内心。“虽然这份工作比较辛苦,但有时听到路过的人说中转站每天转运垃圾还能这么干净整洁,我们能够以个人的‘脏累苦’换来大环境的整洁舒适,心里也会感到很骄傲,所以我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
从2003年至今,纪庆鹏已经从环卫战线奋斗了20年,从环卫处到环卫集团,再到垃圾转运项目,他也是环卫事业发展的见证者。“从最初的清扫队,主要依靠人工清扫,到改制后的机械化、精细化环卫保洁,再到近两年新能源车辆的加入,看着集团一步步发展起来,内心不由地感到自豪。”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这一句绝不仅仅是一句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无数位同纪庆鹏一般的环卫工作者正在践行的环卫精神。每当我们感叹城市环境越来越美,越来越干净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工作在一线的环卫工人,是他们的无私奉献、辛苦工作,才让我们拥有身边的干净与美丽。
责任编辑:时瑞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7 0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