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2023年,泸州市泸县不断提升发展环境,以一抓到底的决心推动政策落地落实,以有效有力的措施切实降低经营成本,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2023年全县在册民营经营主体总量54001户,同比增长11.89%,占所有经营主体总量的97.25%。全年新增民营经营主体5707户。其中,新增私营企业1489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7户,新增个体工商户4191户。
聚焦激发活力 下好优化环境“先手棋”
开展对标提升行动。印发《泸县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方案》,积极开展泸县政务服务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定期召开全县营商环境工作调度会和研讨会,瞄准短板弱项制定对标提升方案,对20项一级指标实行包保认领,组织浙大营商环境专题研修班,学习国家级试点城市改革理念和创新举措。
优化行政服务事项。设立惠企政策兑现专窗,推出7大类34项泸县特色、高频政策汇编。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政府采购从项目发起到履约验收实现全流程电子化,设置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工程类项目37个,货物和服务类项目91个,另有非100%预留面向中小企业份额,中标(成交)供应商为中小企业的项目19个。
营造尊商重商氛围。定期不定期召开统战部长与企业家“面对面+键对键”座谈会、企业见面会,组建助企服务专班专题研究企业投诉问题,实行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政企圆桌会议等制度。推荐优秀民营企业家188人担任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家在脱贫攻坚、抗震救灾中的先进事迹。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出台《泸县人民法院司法护企暖企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细化工作举措,将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融入审执工作日常。打造“同心圆·双保中心”服务工作站,组建专门团队,搭建法律服务全新阵地。出台《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和“两个健康”示范县创建十条措施》,加大对民营企业原始创新保护力度,扎实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置知识产权维权服务点,法律咨询热线电话24小时开通,接受企业咨询。
聚焦降低成本 打出助企纾困“组合拳”
积极落实优惠政策。2023年,全县累计减免税费8.19亿元。其中,民营经济税收减免总额达5.14亿元,占全县税收减免比重63.2%,民营经营主体享受留抵退税总额0.16亿元,对民营企业发放岗位、社保补贴65.75万元,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9.4万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73.89万元,减免失业保险费1639.23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38万元,发放创业补贴62万元,提供创业服务1500人次,促进成功创业1100人。持续执行取消收取投标(响应)保证金,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资金压力。
多措并举保障用工。建立重点企业常态化服务保障机制,每月发布人才需求目录和企业岗位需求信息,建成得胜镇灌顶山村和玄滩镇等全市首个零工市场,实质性运营泸县建筑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累计举办招聘会22场,服务民营企业440家次,发布就业岗位信息14000个,吸引超过8000名各类求职人员现场求职,达成就业意向3329人。
加大帮扶支持力度。在政府采购方面,完成一般政府采购项目成交128个,预算金额1.8984亿元,中标金额1.666亿元,节约资金0.2324亿元。在金融服务方面,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合理减费降息,提供稳增长支持。在支持企业上市方面,新增推荐2家企业进入省级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现已有5家企业进入省级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14家企业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聚焦融资难题 构建金融支持“滴灌网”
健全服务体系,促进信贷规模快速增长。引进区域外金融机构到泸县开展金融服务,与四川银行、兴业银行、兴泸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突出对民营经营主体的信贷投放力度,全力支持发展转型快、技术先进、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和优质民营企业。截至目前,全县各项存款余额575.7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98.91亿元;存贷款合计974.62亿元。
强化融资对接,不断提升融资获贷率。建立县级融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解决重点项目融资难问题。深化“互联网+金融”,推广运用泸县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编制《金融产品汇编》《青年创业金融手册》和金融助企纾困明白卡,开展金融政策普及宣传。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主动对接国开行省分行、农发行省分行、四川银行等金融机构,介绍泸县情况特点,推荐融资项目,争取优惠信贷政策,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加强政策引导,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通过设立“应急转贷资金”“信贷风险基金”“乡村振兴风险基金”“脱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改善中小微企业、“三农”贷款主体、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2023年,泸县银行金融机构合理降低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16920户,降费6787.9万元,平均降幅50BP以上。
鼓励产品创新,金融支持助力乡村振兴。成功创建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利用农行差异化政策推出“兴蜀贷”“富民贷”“国担e贷”等新型乡村振兴信贷产品。通过“党建+金融”,推动整村授信,构建农村信用体系,支持“三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累计为辖内121674户农户建立经济档案,实现贷款授信68.40亿元。引导小微民营企业通过平台开展融资,全年泸县“天府信用通”平台新增注册量4320户,新增融资金额37.82亿元。
聚焦提质增效 激活内生动力“新引擎”
增添产业发展之翼。培育“个转企”96家,其中,转为公司制企业96家,占比为100%。全县新增“四上”企业108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8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2家,规上服务业企业8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20家。大力开展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先后签约落地项目23个,总投资126.3亿元。成功签约引进肽康国际、中科医美等一批重点项目。协调解决项目开工建设难题,促成科瑞德制药孵化中心、保健食品生产基地项目投产达效,旗滨电子玻璃等项目开工建设。
开拓企业壮大之路。深入实施优势特色企业重点培育行动计划,创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户,创新型中小企业26户。全年共有28家企业升规成功,累计26家企业创成创新型中小企业,13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县3家企业创成“2022年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秀示范企业和示范企业”。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64家,家庭农场2046家。
紧握自主创新之匙。率先以“链长制”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加强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开展创业指导专家进园区活动,举办泸县2023年创新创业大赛。凯达化工、一圣鸿包装2家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已获认定。组织28名驻企专员、26名科技特派员常态化开展驻企服务指导,共建共享创新平台1个,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0项,推广新技术26项。指导企业申报上级科技计划项目24项,获得科技扶持资金744万元,科技成果转化209项,实现营业收入43.6亿元。
精造合作交流之桥。县经开区携手永川高新区港桥产业园共创成渝双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全面支持各类企业参加省内外各类展销会,提升“泸县造”产品市场占有率。开展“五一”黄金周促消费活动,整合社会资金100万元,发放消费券4万余张,带动消费2700余万元。兑现激励资金150万元,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境外参展、考察市场、产品认证、进口贴息、订单融资、出口信用保险等开拓国际市场活动。成功申报省级电商新业态直播基地,打造直播间21间,开展直播人才培训400人。打造跨境电商泸县分园区,预计全年实现跨境电商销售额7000余万元。
聚焦企业满意 打造服务发展“软环境”
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创成全省首批“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县,在全市率先开通“天府通办”泸县分站点,在全市率先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极速审批。大力推进国省60个“一件事”落地落实,办件量达2000余件。全面实行行政许可清单化管理,公布行政许可事项237项、公共服务事项416项;清理中介服务事项61项,告知承诺事项514项,容缺受理事项97项。与毗邻市区县建立跨区域联办机制,办理跨域通办8157件,其中“川渝通办”3238件。
不断补齐“短板弱项”。全年梳理资金申报项目12个,指导24户企业办理“园区e贷”“天府科创贷”,清偿部门、国企拖欠中小企业账款2.5亿元。投入资金2.72亿元,完成罗盘山220千伏变电站等主网系统增容,加快清平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协调蜀南气矿为天蜀玻纤等9家企业提供直供气配额,综合用气成本下降约10%。加强数据共享开放,完成省级平台编目1425条,市级平台共享目录1242条,开放目录819条,完成率均为100%。聘请安全环保管家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指导和服务,指导6家企业完成绿色化改造。
深入一线“问计问需”。县委统战部门有效解决杏林医药等用地遗留问题。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司法局走访了解企业的困难,提供法律帮助。县商务部门协调解决川酒自然香、联源酒业、四川糊涂酒业等9个企业交通运输、天然气保供、融资、环评等问题。县文旅广电部门帮助企业解决专业人员缺乏、艺术水平较低等困难和问题。县住建部门走访建筑业企业120家,共收集企业问题和困难10余条,累计为企业挽回损失共计6.17亿余元。(曾佐然、戴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2 18: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