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北宋人们的“馈岁”,与如今的“压岁钱”习俗有何区别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7 16:1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阵阵(鞭)炮声,伴随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意味着每年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即将到来。

在每年春节当天,人们一大早就起床贴春联,准备丰富的年夜饭。家中晚辈(未工作的年轻人)说上几句拜年吉祥话,长辈必定不会吝啬,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即“压岁钱”。

然而,“压岁钱”的历史在我国由来已久,距今有着2000年的历史。宋代,泛指北宋时,年底人们互馈礼物,称为“馈岁”。

苏东坡有诗曰: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

那么,北宋人们的“馈岁”,与如今的“压岁钱”习俗有何区别?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一说春秋战国时期),又叫“压胜钱”,属于不在市面上流通的玩赏物。

钱币正面一般铸有“驱邪降福”“天下太平”“宜子保孙”等吉祥词语,背面多数是龙凤、龟蛇等吉祥图案,意喻驱灾辟邪。

关于“压岁钱”,民间还流传一个小故事。太古有一种凶兽叫“年”,每隔365天就要出来伤害人畜。

小儿害怕,大人就以燃竹响声驱“年”,还用食物安慰小孩,即为“压惊”。至宋代就出现了“压惊钱”。

到了明清时期,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夜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崇”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但“馈岁”与“压岁钱”稍有不同。

“馈岁”习俗源于西晋,西晋周处的《风土记》记载:除夕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中也有记载:一入腊月后,路上便可见挑担者送酒肉,称为“送年盘”。

不计送多少,主要在表示祝贺。

馈岁的礼物因人而异,皇帝会向家人、宗族、大臣等赠送“馈岁礼”。

礼物首选绣纹精美的荷包、金银钱币、各色玉石八宝,以及各种文玩、诗集,还有福橘、广柑、鹿尾、猪、鱼诸珍物,代表祝福和吉祥。

富者送盘鲤、笼兔;贫者在礼物的精美度上下功夫,拿出自己舂的米面做成的米饼、米糕作为小礼物送人。

由于宋代经济较为发达,达官贵人与普通平民图的是吉利发财、安居乐业。在当时商市里常见“祭财神”现象,也叫“拜利市”。

每年春节,老人会送小孩的压岁钱;店家送买家、乞丐、小孩喜钱,都直呼“利市、利市”讨个口彩。

明清时期,市场上除了流通金属铸币之外,还出现了小额的“红纸零票”面世。送钱既显心意,也更方便,还间接推动“馈岁”与红包文化的流行和发展。

清朝中期,上到皇帝下至百姓,都盛行用荷包装散银当作“押岁荷包”红包。

在长篇小说《红楼梦》中,曹雪芹详细记述了当时送红包的三种形式。

清末民初时,上海商家纷纷推出代价券、代价币、股份红利券等等。此时的红包压岁钱与“馈岁”发生明显不同。

大家想想,既然市面上已经出现了这种小额钞票与更加精美的送红包方式,那与其费心费力地手工制作包装礼物用于“馈岁”,倒不如使用现成更“贵”的礼物。

其实,起源于西晋,盛行于宋代的“馈岁”,与如今红包压岁钱同属中国传统春节习俗。

二者的差别就在于,“馈岁”属于压岁钱的1.0版本,显得较为初始,人们对其更加上心。

红包脱胎于传统礼俗文化,表达了馈赠人对受赠人的良好祝愿。

只是在具体形式上,简单粗暴地给钱与精心准备的礼物,二者在贵重程度上有所区别。但彼此蕴含的心意,却成反比。

其实大家可以这么认为,如今不论年节,家人、爱人、朋友、同学之间都可以相互赠送礼物。

包括工作之后,单位每年到春节之前发的一些年货,都是“馈岁”的一种形式。赠送礼物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加深感情,这是毋庸置疑的。

“馈岁”可以出现在一年当中的任何一天,而“压岁钱”多在春节期间,由家中长辈赠予晚辈。表达了寄托美好希望,祈求家人来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一帆风顺的美好愿景。

二种礼俗载体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表达了对美好前景的憧憬。

现在人给压岁钱都是直接网络红包,认为只要给钱就是压岁钱。事实上这种给红包的方式还是失去了传统的年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7 18: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压岁钱和新年红包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为孩子们准备一份特殊的礼物——压岁钱或新年红包。这两种礼物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都承载着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和期望。那么,压岁钱和新年红包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本文
2024-11-09 19:44:00
...大了,长大后我们失去了过年最期待的东西——长辈给的压岁钱。我们有多久没有领过压岁钱了呢?小时候过年,咱们最期待的事情莫过于长辈给压岁钱。因为这对小朋友来说,这是最幸福的时刻,
2024-04-23 21:05:00
压岁钱作为我国春节习俗的一部分,承载着长辈对晚辈的祝福与期望。而如今水涨船高的“起步价”却成为许多长辈的烦恼。越来越多的人不禁感慨:“回家过年的门槛越来越高了。”压岁钱不仅仅压了
2024-01-24 19:49:00
过年给孩子压岁钱有讲究,怎么给、给多少、注意啥?你要早点知道
...,春节是一个充满喜庆和祥和的节日。而在这个节日中,压岁钱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压岁钱,一种代表着长辈对晚辈祝福和关爱的传统礼物,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本文将带您
2024-06-20 06:32:00
...日报》(2024年03月01日 07版)阅读提示今年春节期间,“压岁钱赶超月工资”一度成为社交网络讨论的热点话题。《工人日报》记者在回乡调查过程中了解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
2024-03-01 04:02:00
...聚力。在欢度新春佳节期间,涌现出贴春联、放鞭炮、发压岁钱、吃年夜饭等许多习俗,蕴含着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家庭团圆等文化意蕴,构成了春节文化的重要元素。深入了解和把握这些传统习
2025-01-27 11:36:00
团圆年|正月初一,给您拜年了
...互送祝福,祝愿对方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家庭幸福。送压岁钱是正月初一的另一个重要习俗。长辈们会在这一天给晚辈压岁钱,希望晚辈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压岁
2024-02-10 10:26:00
“17个孩子,已发出17000”,年轻人正被压岁钱压垮
话题词#给的压岁钱快赶上1个月工资#冲上了热搜榜。春节假期期间,在社交平台上,有关压岁钱的讨论逐渐升温。不少年轻人发文感叹,“为什么压岁钱越涨越高?”“少了拿不出手,多了又心痛”
2024-02-12 10:14:00
过年给孙子发了五百压岁钱,隔天却被亲手退回,儿媳:别瞎折腾了
...爸,也是这么做的,他会送我最大的一个红包,那时候的压岁钱,比今天要少得多,但是,那种温馨,那种爱,直到今天,都还在我的心里。红包发完以后,我专门挑了一家人吃饭的时候,把红包交
2024-03-09 13:5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