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日,中国吉林网、吉刻新闻记者随吉林省安委会办公室、吉林省应急管理厅、吉林省教育厅“白山松水安全行”采访团走进通化市,实地探访通化市东昌区第三实验小学校与通化市第二十中学的校园安全建设工作。作为全市校园安全宣传的重要实践,两校以 “实战化演练、地域化赋能、协同化守护”为抓手,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为师生筑牢安全屏障,其经验做法为基层校园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参考。
东昌区第三实验小学校打造 “沉浸式” 教育场景

在东昌区第三实验小学校的 “白山松水安全主题画展” 现场,一幅幅充满地域特色的画作吸引着师生驻足。此次画展作为该校 “白山松水安全行进校园” 系列活动的核心环节,共征集学生原创作品 320 幅,经专业筛选后,33 幅优秀作品脱颖而出。这些作品紧扣校园安全主题,融入长白山防滑坡、松花江防溺水等 “白山松水” 地域特色安全元素,生动传递安全知识,展览期间累计吸引 1500 余人次参观。

“以前觉得安全知识枯燥,直到自己查资料、画作品,才真正懂了家乡的安全隐患该怎么防。”参与创作的六年四班的学生马明月告诉记者,为画好《守护白山松水》,他不仅主动查阅地域安全资料,还专门向老师请教应急避险技巧,“现在我能给低年级同学当‘小老师’,把安全知识讲明白、讲透彻”。
值得关注的是,该校构建的 “家校社” 协同机制,将安全防线从校园延伸至校外。在专门召开的安全座谈会上,30 名家长代表、5 名安全领域专家及 3 名社区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校园安全痛点难点建言献策。其中,家长李女士提出的 “放学时段校门口交通疏导” 建议,经学校与社区快速联动,很快通过社区志愿者轮值的方式落地;在系列延伸活动中,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 “家庭安全手册”,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家庭火灾逃生场景。“以前孩子在家不重视安全细节,现在会主动提醒我定期检查灭火器、排查插座隐患。” 家长王先生的分享,道出了家校协同开展安全教育的实效。
第二十中学上演 “实景化” 应急处置

“警报响了!快往二楼以上撤离!” 在通化市第二十中学的操场上,一场 “不法分子持械闯校” 应急演练正在紧张进行。记者在现场看到,警报声响起的瞬间,安保人员立即手持防暴盾牌、钢叉上前阻拦,与 “不法分子” 周旋;班主任快速组织学生弯腰捂鼻,向教学楼二楼以上安全区域疏散,整个过程仅用 3 分钟,全校师生全部撤离到位。随后,辖区派出所民警抵达现场,与安保人员默契配合,成功 “制服” 嫌疑人。

“通过这次演练,我学会了遇到危险时如何保持冷静、迅速避险。” 该校学生王梦思瑶在演练结束后告诉记者,老师们的沉着指挥和同学们的有序配合让她深刻体会到 “团结就是力量”,“今后我会提高安全警惕,不仅保护好自己,也会提醒身边的同学。感谢学校组织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在实践中掌握了自救互救的技能”。
“本次应急演练达到了预期效果,全体师生展现出了良好的应急素养。”通化市第二十中学副校长张冠男总结道,从警报响起到人员疏散、险情处置,各环节衔接紧密、反应迅速,“这不仅检验了我校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更提升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协同应对能力。学校将持续加强安全演练,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科技 + 协同 通化校园安全织密 “立体防护网”
从第三实验小学校的 “地域文化 + 安全” 教育,到第二十中学的 “实战演练 + 部门联动”,通化市校园安全建设正朝着 “科技赋能、协同高效” 方向迈进。在第三实验小学校,学校利用校园广播、电子屏等载体,实时推送 “白山松水” 地域安全知识;第二十中学则在教学楼安装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危险行为实时预警,“科技手段让安全管理更精准”,该校安保主任说。
“我们把‘白山松水’地域特色与校园安全结合,就是要让安全教育有温度、接地气;通过多方联动,让安全防线无漏洞、全覆盖。” 通化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 “白山松水安全行” 成果,推动地域安全文化融入日常教学,完善 “家校社警” 协同机制,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师生的 “安全港湾”。
据通化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实战化、场景化”应急演练已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常态化开展,“我们联合公安部门设计贴近实际的场景,就是要让师生在演练中练出真本领”;同时,为筑牢校园安全根基,全市还构建了“部门联动、常态防控”机制,目前已配齐 382 名法治副校长,定期开展安防培训与隐患整治,公安、消防等部门每月联合入校排查,重点检查消防设施、监控系统等,“从‘防、练、治’三个环节入手,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通化市始终坚持把“白山松水”地域特色与校园安全深度结合,“就是要让安全教育有温度、接地气;通过多方联动,让安全防线无漏洞、全覆盖”,未来将持续深化“白山松水安全行”活动成果,推动地域安全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不断完善“家校社警”协同机制,真正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守护师生安全的“温暖港湾”。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 记者 吕东斌 文/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29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