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文汇报
克柔术项目女子87公斤级决赛在萧山临浦体育馆进行,中国选手刘毅(左)战胜伊朗选手扎赫拉·巴盖里夺得金牌。 本报特派记者 王竟成摄 ■本报特派记者 吴姝
“你了解克柔术吗?”来到萧山临浦体育馆,问起身边采访比赛的同行,得到的几乎都是同样的回答:“我也不了解,第一次跑克柔术这个项目。”
起源于3500年前的克柔术是一种古老的直立制服式格斗,发源地是如今的乌兹别克斯坦所在地区。这项在中亚国家比较流行的运动,四年前首次登上亚运舞台。而在杭州,首次参赛的中国队收获不小,派出于丹、刘毅两名选手,分别夺得女子70公斤级、87公斤级两块金牌。随着于丹昨天摘下中国首枚克柔术亚运金牌,这项神秘的运动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据说,前两天的馆内中国记者只有一两人,今天就来了十位左右。
女子比赛一局定胜负,单局仅3分钟。一眨眼的功夫,刘毅就战胜了伊朗选手扎赫拉·巴盖里取得冠军。夺冠后,昨日夺冠的“妹妹”于丹兴奋地冲进混采区,第一时间与“姐姐”刘毅分享胜利的喜悦,两位姐妹相互拥抱,眼泪夺眶而出。“他们都说我俩亲如姐妹,性格长相都很像,而且从小到大关系特别铁。”27岁的刘毅说,她和年轻3岁的于丹同来自河北,也都是北京体育大学的学生,亚运会期间还共住一屋。去年,中国国家克柔术集训队临时组建,由河北省中国式摔跤队主教练王鹏担任主教练,在中国式摔跤和柔道运动员中选材,最终挑中了身为柔道运动员的她俩。
刘毅和于丹在被选中后才第一次听说克柔术这个项目。刘毅说,当时“抱着玩一下的态度”进入了集训队,然后发现克柔术与柔道的比赛规则非常相似,判定胜负的标准也类似,“在规则上,转项没有太大困难,我们就按柔道摔法去得分。”两者最大区别在于,克柔术唯一允许的姿势是站姿,不允许出现柔道比赛中的寝技(地面技术)。
“柔道是我们的主项,是长在心里的印记。”对于从16岁开始学习柔道的刘毅来说,困难的不是转项,而是增重和克服伤病。从柔道女子78公斤级转为克柔术87公斤级,意味着她要增重近10公斤,“涨体重并不像外界想起来那么容易,两个月我只长了六七公斤,最后靠着食补才达成目标。”刘毅作为柔道运动员参加过大满贯赛、大奖赛、世界杯等赛事,积累下许多陈年旧疾。这次集训前期,她脚底筋膜炎复发,不能上垫子练习,只能穿着克柔术的衣服去力量房进行体能训练。
据王鹏介绍,集训队选拔完成后,他们通过4月份亚锦赛进行“练兵”,又请来伊朗队的外教做技术指导,不断完善技术动作。乌兹别克斯坦在克柔术项目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伊朗女队也有很强实力。来自伊朗的亚洲—大洋洲克柔术联合会工作人员哈默德·阿博多马勒克告诉本报记者,在今年的克柔术世锦赛上,伊朗女选手摘得三枚金牌,刘毅的决赛对手扎赫拉·巴盖里就是冠军之一。
克柔术在伊朗并不流行,但在近四五年间,不少人也大致了解了这项运动。“因为伊朗派出12名选手参加雅加达亚运会克柔术项目,获得1金1银2铜的好成绩。”阿博多马勒克说,许多伊朗克柔术运动员来自该国北呼罗珊省,当地最流行的是名为“With-chukhe”的摔跤项目,在婚礼等仪式里也经常会安排这项比赛,拥有众多粉丝,“这项运动介于柔道和克柔术之间。如果真要比较的话,可能克柔术更简单一些。”
亚运会是代表亚洲体育最高水平的竞技场,也是各地区各民族向世界分享自家传统运动项目的舞台。“其实,我们中国也有自己的摔跤。”王鹏说,自己就曾是一名中国式摔跤的教练,“通过在这次亚运会期间的交流,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练和运动员对我们中国传统体育运动产生了浓厚兴趣。不少人表示想尝试中国式摔跤,也邀请我们去教学与交流。”作为中国式摔跤的教练员,王鹏希望未来也能有机会把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项目展现给世界。在杭州,他得到了更多与同行交流的机会,也由此产生了更多自信,这不正是亚运会的另一种作用吗?(本报杭州10月2日专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3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