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日,“海洋二号系列卫星数据在国家级数值天气预报系统中的业务化应用技术”通过技术评审。专家组高度评价了该技术取得的成果并一致认为,海洋二号系列卫星数据融入中国气象局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作为重要参考数据,对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有显著贡献。
在海洋二号系列卫星中,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承担了微波散射计、扫描微波辐射计、数据传输等多个分系统的研制任务。作为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重要有效载荷的研制单位,西安分院助力全球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顺利建成,为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科学研究、极地海冰监测、全球数值预报等发挥直接的作用。
精度高 质量稳 覆盖宽 平均每天增加18万份观测风场
当前在轨应用的海洋二号卫星中,2018年发射的海洋二号B卫星已在轨运行5年,超过设计寿命,当前卫星状态良好,载荷数据稳定。该卫星与紧随其后发射的海洋二号C星、海洋二号D星共同建成全球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系统。该系统具备海面风场、浪高、海面高度、海面温度等多种海洋动力环境参数的高效探测能力,同时具备全球船舶识别和海洋浮标测量数据收集等功能。
当前,海洋二号B星、海洋二号C星、海洋二号D星微波散射计海面风场数据以及海洋二号B星扫描微波辐射计数据已面向国内外用户开展业务化分发。该数据具有精度高、质量稳、覆盖宽、时效高等特点,已在我国海上台风监测、欧洲中期天气预报、全球观测资料广播系统高阶海面风场数据产生方面实现业务化应用。根据中国气象局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定量评估,海洋二号B星、海洋二号C星、海洋二号D星微波散射计平均每天增加18万份观测风场,在全球散射计风场中占比为66%。
海洋二号卫星数据的成功应用,实现了国产海洋卫星资料业务化应用的突破,为卫星遥感数据业务化进入国家级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奠定了基础。
千里眼 金手指 顺风耳 海洋观测大显身手
海洋占据了地球71%的面积,对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海洋所产生的台风、海啸等灾害往往会给人类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长期、稳定、连续地获取海面风场资料能够显著提高海洋环境预报的精度,是有效应对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必备信息。
西安分院为海洋二号系列卫星研制的微波散射计,是卫星观测海洋的“千里眼”。微波散射计是一种高度集成的雷达,能够通过精确探测海洋表面微弱的散射信号,感知海面的风向和风量,从而迅速全面地搜集全球海洋表面的矢量风场。目前在轨应用的海洋二号D星微波散射计在轨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全天时、全天候测量海面风场矢量的能力,不受云层、光照和极端天气的影响。海洋二号D星微波散射计具有大尺度、全天时、全球观测的特点,组网后达到6小时覆盖全球90%以上海域面积的海洋风场探测能力。
西安分院为海洋二号卫星研制的扫描微波辐射计,实现对海洋动力环境参数探测并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它的数据在中长期数值天气预报和海洋动力环境监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就像一根灵敏的“金手指”。这个“金手指”能够实时获取观测区域内海面温度、海面风速、海面上空降雨量、水蒸气含量、液态水等海洋动力环境参数,能够及时、全面地掌握全球海域的海况信息。
同时,西安分院还为海洋二号系列卫星研制了数传分系统,主要是将卫星微波散射计获取的大量海洋风场数据,传回到地面并实现对海面风场数据的判读。数传分系统在卫星与地球之间搭建了一条高速、高效的“天路”,将卫星获取的海洋相关信息快速、准确地回传至地面,就好像为地面的用户装上了“顺风耳”,为高质量观测海面变化、获取测量数据提供了重要保障。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通讯员 王小宁 张学良(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供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沧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1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