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长春日报
打通理论与实践间的壁垒
吉林大学以“实”为要培养法治人才
本报记者 陈丽雅 本报通讯员 刘晓林
与长春破产法庭合作共建吉林大学法学院教学实践基地;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人民法院签署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协议;与省人民检察院合作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
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是新时代法学教育的重要使命,吉林大学法学院在法治人才培养中突出实践性,摸索出培养法治人才的“吉大模式”,打通理论与实践间的壁垒。
实践要素融入教学课堂
“律师与法官的最好关系状态是成为法律职业共同体。”16日,在吉林大学的一间教室内,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孙召银正在给法学院的学生分享自己多年的工作感悟。
“用伦理规范保障法律职业共同体内在秩序的和谐”“以良好的法律技能共同推进法律工作,互相尊重,交流分享学术、审判和执业等方面经验,而不是相互拆台”……孙召银真诚分享实践中的真知,令即将走向社会成为法律工作者的同学们频频鼓掌。
将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请进法学课堂,承担教学工作,是吉林大学法学院探索的教学新模式,与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法律援助等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培养实践性法治人才。近年来,吉林大学法学院不但尝试推广鉴定式案例教学,还在法学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实践要素,面向本、硕、博各级学生开设“生活中的法理”课程。课程设立秉承“由生活揭示法理、以法理透视生活”的理念,成为吉大法学院的特色课程。
实战实训强化实践技能
吉林大学代表队对香港中文大学代表队;吉林大学代表队对香港城市大学代表队;吉林大学代表队对西南政法大学代表队……近日,复旦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全国63所高校、115支队伍,以全英文模拟法庭的形式激烈角逐第三届内地与港澳大学生模拟法庭(仲裁庭)大赛的桂冠。最终,吉林大学代表队夺冠。
来之不易的奖杯背后,是吉大法学院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努力。法学院鼓励并资助在校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学科竞赛,并以法律工程训练中心为载体,为在校学生提供训练场地和参赛指导等全面支持,在竞赛中强化参赛队员的技能训练,促进学生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善于处理国际法律事务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近些年,吉大法学院的学生获得了“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国际刑事法院英文模拟法庭竞赛”二等奖等诸多奖项。
实习实践将知识内化
实习既是吉大法学院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在校学生走出校门、迈向各类专业岗位的重要途径。今年3月,2021级法律硕士研究生侯有锦到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私募与资管部实习。
从合作意向达成到金融产品最终发行,过程中会涉及哪些法律问题?作为律师该如何提供法律服务?书本中的“法”与社会中的“法”相结合,极大加深了侯有锦对法律与资本市场的理解。实习,让侯有锦在校园里学到的知识变得更加立体深刻。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习机会,吉大法学院积极与省内各级法院、检察院沟通,建立了多家实践基地。还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人民法院、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法院、长春智慧法务区以及国内多家顶级律师事务所签订了合作协议,积极拓展学生实习渠道。
2022年,吉大法学院成为全国20个首批设立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国际仲裁)研究生培养项目的法学院之一,并与国内9家仲裁机构签订联合培养协议。
吉大法学院院长何志鹏表示,法学院将不断完善法治人才培养模式,以法律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为核心、以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为路径、以法律思维方式养成为目的,发挥国家级人才在一线本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培育标志性、示范性教学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持续培养杰出人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7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