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凉山日报
丁洪燕为网上订购鸡蛋的客户装箱。
□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商曼鲁力文/图
初夏时节的阳光,洒在布拖县拖觉镇博作村的天然斗羊场上,显得分外炽热,驻村第一书记丁洪燕在斗羊现场也跟着观众们一齐欢呼着。
2021年6月,国家能源集团四川公司达州电厂设备管理部主管丁洪燕主动请缨,来到布拖县拖觉镇博作村担任驻村帮扶第一书记。
两年间,他通过大力发展高山生态养鸡场、新建振兴桥、争取优惠奖补资金、打造乡风文明新村等举措,用心用力、真情帮扶,带领博作村走出了一条蓬勃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倾情帮扶带领致富
2020年,在国家能源集团公益基金会95.64万元产业帮扶资金支持下,博作村成立了博源高山生态土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丁洪燕驻村后,养鸡场的销售、饲料采买、运输邮寄、订单处理、售后服务等大事小情都压在了他的肩上。面对交通不便、高寒气候、成本上涨、野生动物袭扰、缺乏管理人员等重重困难,在连村民都不看好合作社前景的情况下,他发动身边的各种资源帮助销售,每天不厌其烦地给客户打电话,重新设计鸡蛋包装和宣传广告,硬是帮村民打开了一条增收创效之路。
养鸡场存栏量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实现翻倍,从他接手时的3000只到2022年6月扩大到6000只,年销售收入达到120万元,为村民分红24万元。同时,他还积极推行联农带农养殖模式,利用养鸡场的优势与村民达成合作养鸡协议,养鸡场有偿向村民发放鸡苗,提供技术支撑,负责兜底帮销。
在2022年布拖县出台《布拖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奖补实施方案》后,他看到博作村扩大养殖规模的机遇来了,便拿着奖补政策文件每天入户宣传,动员村民积极改扩建家庭农场,加班加点帮助有建家庭农场意愿的村民填申请、跑手续,争取到一系列优惠奖补资金。
在他的倾情帮扶下,博作村2名致富带头人争创“州级示范家庭农场”,全村争取优惠奖补资金超400万元,发展起41户养殖黑绵羊规模超100只的家庭农场。
为民解忧情暖人心
由于生产生活需要,博作村三组居民常常要跨过穿村而过的一条小河,去对面山上种庄稼、放牧。小河上没有桥,村民就搭了两块木板在河道凸起的石头上,每年夏天,河道涨水,村民便没法过河。
丁洪燕在入户摸排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很是担心,暗下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为了让项目可行性论证获得通过,丁洪燕带领村两委干部和熟悉情况的村民到现场反复踏勘,多次召集村两委和三组的村民讨论修桥的点位以及长度、高度。
布拖县5月中下旬便进入多雨季节,为了抢在雨季前修好桥,丁洪燕放弃了“五一”假期回家探亲的机会,每天坚守在施工现场,盯安全、盯质量、盯进度。
2022年“五一”刚过,附近的村民便看到了一座长6米、宽2米、高1.5米的钢筋混凝土桥横跨在博作村三组的河道上。一位年长的村民想到以后过河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热泪夺眶而出,拉着丁洪燕的手激动地说:“丁书记,卡沙沙。”最后村民们一致商议把这座桥命名为“振兴桥”。
建强组织弘扬新风
博作村是合并村,为尽快融合新的村干部班子,形成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丁洪燕把建强村党组织放在了工作的第一位。他定期组织开展党建月会和主题党日活动,让村两委人员谈心交流,分享工作感受;举办博作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读书班,提升村两委思想意识和责任担当,努力把村两委和村民们的心凝聚到一起。
在丁洪燕和村两委的努力下,博作村打造了“三个第一”:布拖县第一个村级标准化电教室、第一个村级标准化篮球场、第一块村级智慧大屏幕。在此基础上,他创新开展“四学一坚持”(即学国语、法律、技能、电脑,坚持不懈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成效显著。
他引导村民开辟花园小菜地200余块,帮助配置户外石桌椅40多套,改善人居环境;定期组织全村开展篮球比赛、斗羊比赛等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现在,博作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风文明的彝族新村。
不懈的拼搏努力换来的是一项项荣誉的认可,博作村获得的凉山州文明村镇、布拖县移风易俗示范村和乡村振兴先进集体等称号,就是对丁洪燕辛苦工作最好的见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7 06:53: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