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十堰日报
记者 刘俊
“这是我们在丹江口市一处深山中发现的一株柴胡苗,采集后拿回来做试验。”“这是在神农架林区寻找到的野生柴胡……”11月21日,在市太和医院科研处办公室,该院药学博士、科研处主任杜士明指着一张张旧照片向记者讲述其中的故事。
记者看到,照片中的杜士明满头乌发、肤色显白,与现在满头白发、皮肤黝黑的模样截然不同。透过照片,记者感受到了科研的艰辛。
踏遍青山寻好苗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杜士明长期致力于本地中草药研究,是我市全生命周期仿野生柴胡种植的推广者、推动者,其柴胡系列研究成果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申请多项发明专利,开发研制的柴胡制剂产品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在他的带领下,研究团队搭建博士工作站,建设北柴胡规范化种植基地,北柴胡成为全省6个通过GAP认证的中药材品种之一。
据杜士明介绍,他与柴胡结缘是在2009年。那时,他正在武当山深山中做中草药课题研究,多次看到当地人用柴胡治疗小儿发烧。这引起了他的注意,遂萌生专题研究柴胡的念头。随着研究深入,一个梦想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为十堰山区选好一株柴胡苗,种出道地柴胡药材,研发柴胡临床医药产品,带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造福更多患者。
十堰野生柴胡资源丰富,相较人工培育的柴胡药性、品质更高,要培育出达到野生柴胡品质的人工品种,首先要选好苗。“为了找一株能够在十堰本地种植推广的‘好苗子’,我寻找了5年。”杜士明介绍,好苗的关键在于能适应本地生长条件,可进行规模化种植。为此,他跑遍十堰及周边各县(市、区),开展野生资源普查。5年间,他不是在普查的路上,就是在田间、实验室来回奔波。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经多次植物PCR(聚合酶链式反应)试验,综合考证植株化学信息、遗传性以及抗逆性、产量等综合因素,一种广泛生长于十堰山区的野生竹叶柴胡脱颖而出,选苗阶段“首战”告捷。2013年,他和科研团队研究的“鄂西北地区柴胡的资源及其品质研究”通过湖北省科技成果登记认证。
潜心钻研育良种不仅要选好苗,更要育好种。进入育种环节,杜士明发现,野生柴胡种子由于外壳坚硬出芽慢,不利于种植生长。于是,他又带着学生进行种子萌发性试验研究,最终通过高锰酸钾浸泡种子使外壳变薄,破解了这一难题。
“种子发芽的问题解决后,进入到试种阶段,这个阶段涉及土壤、化肥等营养元素配置、病虫害防治、收割加工、产品升级等,科研工作牵一发动全局。”杜士明说。
当时,湖北神农本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已大规模种植中药材,公司柴胡种植基地发生红蚜虫病,他受邀参与技术指导,在此开辟氮、磷、钾试验田,深入研究育种问题。2014年,该企业试种的北柴胡通过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药材 GAP认证,标志着育苗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为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2015年11月,杜士明同专家团队在该公司建立工作站,校企合作共同育种,同步推动竹山县双台乡南口村、向山村基地扩大种植面积。
科研之花结硕果
丹江口市石鼓镇道盘村受地理环境影响,山上不产粮食,却盛产柴胡等野生中药材,采集野生中草药是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然而有限的野生中药材并不能帮助村民长期增收致富。2015年,该村计划规模化种植中草药。受该村邀请,杜士明参与育苗技术指导,帮助该村规模化种植中药材。
如今,该村已成为丹江口市中药材种植产销“第一村”,形成“家家种植中药材”的局面。
“科研虽苦虽累,但转化的价值却能造福社会、造福群众,还能培养热衷于研究的学生,这让我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2017年,杜士明担任市太和医院科研处主任,负责管理院内科研工作,但他仍没有停止研发柴胡。
“柴胡两大主要功效是解热镇痛和保肝护肝,目前我们科研团队研制的用来治疗小儿发热的柴胡栓剂,已完成生产工艺研究,待进一步临床转化应用研究。另外一种用于治疗脂肪肝、肝纤维化的专项研究也在推进中。”杜士明说,柴胡于他就像一个无尽的宝藏,等待着他去挖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30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