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际

东西问·中国学|卜正民:为什么要以全球视野看中国?

类别:国际 发布时间:2023-11-25 19:2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上海11月25日电 题:为什么要以全球视野看中国?

——专访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荣休教授、汉学家卜正民

中新社记者 许婧

东西问·中国学|卜正民:为什么要以全球视野看中国?

东西问·中国学|卜正民:为什么要以全球视野看中国?

以“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为主题的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24日在上海举办。开幕式上公布了2023中国学贡献奖。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荣休教授、著名汉学家卜正民(Timothy Brook)是三名获奖者之一。

为何与中国历史研究结缘?如何将中国置于全球背景中,并以世界的视角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中新社“东西问”在会议期间就此专访卜正民。

视频:外国读者如何更好了解中国?卜正民:少分阵营、少偏见来源:中国新闻网

现将访谈实录摘录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是在何种机缘下与中国历史结缘的?

卜正民:我的家庭和中国没有关系,密友圈中也没有中国人,对中国的兴趣出于偶发。我大学时学习英国文学,当时对思考世界的其他方式产生了兴趣,于是选修了一门佛教哲学课程,为了理解该课程中的一些概念,我决定学习中文。

学习中文前,我从来没有接受过历史相关的训练,也没有上过历史课。但慢慢我意识到,理解中国,需要研究更加具体、现实的中国,最佳方式就是了解历史。所以我成为了一名中国历史学家。

后来,我有幸被选中参加1974年加拿大和中国之间的学生交流项目,这段经历坚定了我成为一名中国历史学家的决定。

东西问·中国学|卜正民:为什么要以全球视野看中国?

2023年7月,外国嘉宾参访杭州良渚老虎岭遗址,感受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王刚 摄

中新社记者:您曾多次往返中国。此次时隔数年再来上海,有什么新发现?

卜正民:1975年,我第一次来上海。当时,我是加拿大与中国交换计划的留学生,我在复旦大学待了一年。后来又来了好几次。在我看来,上海是一个多种文化融合得很好的地方。

上海的变迁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比较慢,最近二十年变化非常大。上世纪70年代的上海和今天我所看到的上海是两码事。那个时候人们穿得比较简单,楼房不那么高,人不怎么多,汽车也不那么多。所以这次来上海,我发现上海“长大”到一个我没见过的程度,我感到很吃惊。现在从宾馆看外滩,让我想到纽约。

东西问·中国学|卜正民:为什么要以全球视野看中国?

2023年11月,上海外滩黄浦江两岸建筑在湛蓝色的天空映衬下,城市风景优美。周东潮 摄

中新社记者:作为今年中国学贡献奖获得者之一,您如何看待中国学的发展?

卜正民:中国学有两种,一种是在中国的中国学;另一种是在外的中国学。我作为局外人,和中国同仁们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不同。但每一个国家与文明都需要“局外”与“局内”的观察者,这两种视角相互融合,才能了解中国的全貌。

我很高兴被选为该奖项的获奖者,这是我大概五十年前,以多伦多大学本科生的身份刚刚踏上研究中国之路时所难以预料的荣誉。这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等中国学术机构的同仁们,对我在中国学领域所作贡献之价值的认可,也表明他们认为局外人的视角对中国历史研究的发展很重要。

我从事这项工作的最有力的资格就是一个简单事实:我不是中国人。作为一个局外人,我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直视政治记载、文化实践和档案记录中浮现出来的中国。我所依循的惟有历史记载的权威、历史分析的正当实践和学界同仁的集体智慧。

令人欣喜的是,我的一些想法和见解可能有助于形成一种对中国更客观、更普遍的认知——这不仅仅是一种从中国自身出发、为中国自身服务的认知,而是将中国视为世界一员的认识——毕竟,这个世界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东西问·中国学|卜正民:为什么要以全球视野看中国?

卜正民代表作《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中文版)书影。韩禹 摄

中新社记者:您出于何种考量提出要以全球视野看中国?

卜正民:我的历史研究之路是将中国置于一个更大的、超越其本身的全球框架中。纵观历史,大多数关于过去的作品——无论是关于欧洲历史还是中国历史的——都是内向式的、与文化绑定的。

我认为我所作的贡献是尝试从广阔的全球视野来了解中国。最初,我对中国历史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国本身。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意识到明代中国并非孤立存在,它是一个全球性世界的一部分,并且已如此存在了数百年。

我感兴趣的是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如何适应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挑战。对我而言,中国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案例研究。中国作为一种独特的文明,其应对之道同欧洲国家截然不同。

东西问·中国学|卜正民:为什么要以全球视野看中国?

2023年11月24日,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开幕,中外嘉宾出席论坛。张亨伟 摄

与此同时,伴随教的学生越来越多,我开始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局外人的贡献是思考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并了解中国影响世界、世界影响中国的程度,而这些在大多数历史书中都被忽略了。

作为一名学者,我最关心的一点是,中国和世界应该互相理解。西方人应该用不同的视角看待自己的历史,中国人也应该用不同的视角看待自己的历史。面对将整个世界分成不同阵营的趋势,去除对于其他国家的偏见至关重要,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

中新社记者:当下我们应如何看待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卜正民:我对明史研究的偏爱,源自于明代中国人与欧洲人交往的开端。秉持着观察中国与欧洲关系演变历程的想法,投入到明代中国的研究中,至今未曾离开。我在写书的时候,其实目标读者都是外国的受众,我希望他们能够更加了解中国。我在书里面提到了很多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事件,我希望读者可以通过这些事件,真切地感受到一些不同的事情,希望他能够对这些事迹的理解达到一种新的高度。

东西问·中国学|卜正民:为什么要以全球视野看中国?

2017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秦汉文明”特别展,观众参观“汉舞俑”。廖攀 摄

比如我写的《维米尔的帽子》,是通过给外国人讲述一些故事,让他们多了解中国历史。读者到书店看到一本名叫《维米尔的帽子》的书,可能猜不出来这本书是关于中国的历史,会以为大概是荷兰的历史或者欧洲的历史。我用这个“手段”来邀请外国读者进入中国的历史,进入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历史。从维米尔的画里面,你可以看到很多欧洲和世界的联系。同样,你看明朝的画,也可以找到一些跟世界有联系的因素。所以其实这本书不是写给中国读者的,但是中国读者好像也很喜欢。

同样的“手段”也被用在了《塞尔登的中国地图》一书上,该书讲述了一幅被遗忘了300多年的中国航海图,从域外、海洋,更从全球视野看中国。我用了一个地图来讲中国人与欧洲人在海上有什么样的接触。这本书也是面向外国读者,邀请外国读者进入这个地图。大家都很喜欢看地图,进入这个地图可以开始想到中国在世界历史的地位以及重要性。这种互相的影响是全球史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中国人和欧洲人不是永远割裂的,彼此之间的影响非常大。

东西问·中国学|卜正民:为什么要以全球视野看中国?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卜正民的最新著作《崩溃的代价:小冰河期和明朝的衰落》(英文版)。图为该书封面。受访者供图

这种交流并不简单。如果不学习另一种文化的语言,不了解其思维模式,不体验该文化中人们相互沟通的方式,就不可能深度研究另一种文化。我们需要排除文化之间的障碍以加深相互理解,东西方之间还需要更多的交流。(完)

受访者简介:

东西问·中国学|卜正民:为什么要以全球视野看中国?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荣休教授、汉学家卜正民

卜正民(Timothy Brook),加拿大历史学家,他的著作将中国置于全球背景中,并以世界的视角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作品包括《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1998年英文版,2004年中文版)《维梅尔的帽子:从一幅画看十七世纪全球贸易》(2008年英文版,2009/2010年中文版)《塞尔登的中国地图》(2013年英文版,2015年中文版)和《成吉思汗的猎豹:中国与世界八百年》(2020年英文版,2023年中文版)等。曾领衔主编六卷本《哈佛中国史》丛书,并撰写了其中的《挣扎的帝国:元与明》(2010年英文版,2016年中文版)。卜正民曾任古根海姆学者、盖蒂学者、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哈佛大学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并获得两个荣誉博士学位。卜正民先后任教于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5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从“局外”讲述别样的中国历史
...历史周丹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荣休教授 卜正民 本报记者 周丹旎“1975年,我在复旦大学做交换生时遇到李庆甲老师,是他帮助我打开通向晚明世界的那扇门。”11月24
2023-11-25 05:03:00
...献奖获得者名单,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卜正民(Timothy Brook)获奖。卜正民坦言,自己一直在写关于中国的书,是为了让大家对中国更加了解,让处在中国之外的
2023-11-24 22:16:00
...献奖获得者名单,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卜正民(Timothy Brook)获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卜正民作为第二批加拿大交换生来中国留学,“那个时候人们穿得比较简
2023-11-24 20:57:00
国际专家看世界中国学:研究中国需要更多元的角度
...观点速览——金垣洙海报墨菲海报施寒微海报白永瑞海报卜正民海报(海报设计:宋烨姗)
2023-11-25 19:41:00
中法合拍纪录片《发现皇城》31日登陆央视
...发掘,邀请知名汉学家、明史学家、《哈佛中国史》主编卜正民(Timothy Brook)教授以及法国远东学院中国史专家卢卡·加比亚尼(Luca Gabbiani)教授
2025-07-31 19:43:00
中法合拍纪录片《发现皇城》登陆央视 中方导演吴卓:中国文化,走出去,走进去
...身,在中国也出版过非常多的学术专著,他的中文名字叫卜正民。我大概在20多年前开始读他的书,因此这次邀请对我来讲,是一次与偶像见面的机会。记得去年去蚌埠高铁站接他的时候,天哪,
2025-08-01 22:34:00
聚焦全球胜任力!武汉理工大学培养讲好中国故事“外语+”人才
...“运用语言的力量去理解、去沟通,以语言为媒介,传播中国青年的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我想这是此次研学实践带给我的最大收获……”2024年春节前夕,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在全校范围
2024-02-23 17:43:00
东西问·古典学丨法国学者奎雷尔:了解过去,让人类命运共同体连接更紧密
...,感受以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明,破解中国国宝大熊猫深受全球追捧的神奇“密码”,在行走中读懂中国。世界古典学大会对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有何帮助?古典学研究有何当代意
2024-11-05 21:21:00
...文转自:扬子晚报西交利物浦大学(简称“西浦”)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中外合作大学之一,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于2006年在苏州共同创办。经过17年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
2023-06-25 01:15:00
更多关于国际的资讯:
11月17日,“2025中国—东盟周”在福州正式拉开帷幕!
2025-11-17 09:29:00
记者当地时间11月17日获悉,韩国海军已经向日本海上自卫队转达了“将暂停原定于本月内举行的联合搜救演习”的意向。日本防卫省官员对此表示
2025-11-17 20:17:00
武汉多家旅行社取消赴日旅游发团
大皖新闻讯 11月16日晚,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出行提示,提醒中国游客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旅游。11月17日,大皖新闻记者从武汉多家旅行社获悉
2025-11-17 21:05:00
今日,教育部发布留学预警。近段时间以来,日本社会治安不靖,针对中国公民的违法犯罪案件多发,治安形势和留学环境不佳,在日中国公民的安全风险上升
2025-11-16 18:43:00
外交部11月14日发布出行提醒:今年以来,日本社会治安不靖,针对中国公民违法犯罪案件多发,发生多起在日中国公民遇袭事件
2025-11-17 02:32:00
11月16日上午7:30,2025南京马拉松正式鸣枪开跑。希腊马拉松市市长斯特吉奥斯·齐尔卡斯出席起跑仪式和颁奖仪式。 希腊马拉松市是马拉松比赛的发源地
2025-11-16 12:33:00
近日,太平洋岛国外交官培训班一行13人访问南京。11月13日至14日,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所罗门群岛等国的外交官参访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2025-11-16 07:37:00
当地时间14日晚,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一警察局发生爆炸,已造成至少7人死亡,27人受伤。来源 央视新闻编辑 胥芬芳二审 李劼三审 刘丹
2025-11-15 18:47:00
河北新闻网11月14日讯(河北日报特派记者张镜)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五届全运会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由于子迪、张可、马永慧、李冰洁组成的河北队以7分45秒98的成绩获得金
2025-11-14 21:28:00
近日,联合国旅游组织第26届全体大会近日在沙特利雅得举办。大会确认阿联酋罗塔纳酒店管理集团副总裁谢哈·阿尔·诺瓦伊斯为下任秘书长
2025-11-14 09:01:00
海外网11月13日电 据美国《纽约时报》11月12日报道,尽管持续43天的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已正式结束,但这场政治僵局引发的社会创伤正在持续扩散
2025-11-13 17:16:00
法国经济与财政部长罗兰·莱斯屈尔12日在布鲁塞尔出席欧元区财长会时称,关于欧盟委员会提出的利用俄罗斯被冻结资产向乌克兰提供1400亿欧元的贷款一事
2025-11-13 13:35:00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2日就一起涉及金额近1亿美元的腐败窝案发表视频讲话,称能源领域腐败“绝对不可接受”。当天,乌能源部长格林丘克和司法部长加卢先科递交辞呈
2025-11-13 14:37:00
中国网11月13日讯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3日宣布:应俄罗斯联邦总理米舒斯京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强将于11月17日至18日出席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
2025-11-13 22:30:00
11月10日,澳大利亚旅游局代理局长暨行政总裁马洛宾在2025年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旅业活动上透露: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客源市场
2025-11-12 09: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