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遵义市务川自治县柏村镇后坝社区崭新的柏油路上。村民文学驾驶着新买的电动三轮车,车上满载着凌晨刚从大棚里采摘的羊肚菌。
“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下雨天根本出不去,现在20分钟就能到县城农贸市场!”文学黝黑的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喜悦。这条全长9.1公里的农村公路,路面宽敞、环境优美,正是务川“四好农村路”建设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务川创新实施“四个三”工作举措,累计投入资金49.02亿元,建成农村公路3258.481公里,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一条条蜿蜒的公路如同毛细血管,为仡佬山乡注入发展活力,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年产值突破40亿元。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交通建设不仅改变了山区发展落后面貌,更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务川县砚山镇到栗园乡村公路。金华摄
“三个强化”夯实基础:从“行路难”到“路路通”
在都濡街道桐木村,村民彭超至今清晰记得2015年那个令人揪心的暴雨夜:“村里唯一的土路被山洪冲垮,孕妇杨桂花难产急需送医,最后是二十多个村民轮流用门板抬着走了3个多小时才送到镇卫生院。”
说起往事,这位50多岁的汉子眼眶依然泛红,“那时候我就想,要是有一条像样的路该多好啊。”
转机出现在2017年。务川自治县将农村公路建设列为“一号民生工程”,强力实施“交通三年大会战”,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交通建设领导小组,抓项目调度、抓要素保障,务川的交通面貌迅速改善。
务川自治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回忆:“当时我们建立了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的工作机制,县委常委会先后召开30余次专题会议研究交通工作。”
在县交通局档案室,记者看到厚厚一摞会议纪要,详细记录着每条公路从规划到建成的全过程。务川抢抓脱贫攻坚政策机遇,累计争取到中央车购税补助资金和国开行贷款资金26.6198亿元。

涪洋镇“四好农村路”建设。 彭飞 摄
在黄都镇燕龙村,一条通村公路彻底改变了村民的生活轨迹。“我依托燕龙山气候和海拔的优势,在林场里种植了40亩马桑菌,以‘线上+线下’销售的模式,将菌子销往广东、云南、成都等城市,每年销售额稳定在100万元左右。”务川自治县黄都镇燕龙村马桑菌基地负责人胡小波说。
“我们这里夏天很凉爽,每年都有很多重庆游客过来这里避暑、旅游,我的邻里们在家门口就开起了民宿和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带动收益接近100万元。”胡小波说。
为让交通项目更好服务民生,务川自治县聘请省交通规划院专家团队,编制了《务川交通三年大会战实施方案》,创新采用“建养一体化”模式。在涪洋镇当阳经三合至黄都农村道路改造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路面砌基、扎钢筋、浇筑路肩,各个班组间默契配合、紧密施工,抢抓工期,力争项目在10月底能建成通车。
多年来,当阳至黄都公路因路面窄、弯道急,经常出现车辆会车时碰撞、刮蹭的问题,给沿线居民通行带来极大不便。随着当阳经三合村至黄都镇农村道路工程项目即将完工,以前群众抱怨的“烦心路”,也将变成焕然一新的“暖心路”。

石朝天仙坡环绕在云雾中的公路 田东摄
“三个坚持”创新管理:从“无人管”到“人人护”
“报告路长,K5+300处发现边坡落石!”2023年6月的一个清晨,大坪街道丹砂村护路员田小刚通过手机APP上报险情。2小时后,专业养护人员就完成了处置。这样的高效率,得益于务川构建的“县乡村三级路长+专职护路员”管理体系。
在丰乐镇,记者见到了镇级路长安龙杰。他的手机里存着全镇125公里农村公路的“健康档案”:“每条路都有二维码,扫一扫就能看到建设年代、管养标准等详细信息。”
记者随机扫描了一段公路的二维码,立即显示出该路段最近一次的养护记录和巡查照片。务川创新推行“一路一档”信息化管理,141个公路管理机构实现全覆盖,确保每条公路都有人管、管得好。
法治化管养成为新常态,务川自治县在全市率先出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条例》。“2024年8月,有村民在X3W5浞水至彭水县道上晾晒稻谷造成安全隐患,执法人员依据《条例》开出首张罚单并责令整改,现在村民都自觉遵守规定,公路使用寿命普遍延长了30%。”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高传方说。

务川至凤冈二级公路 共青桥 银蛇舞动 田东摄
在柏村镇,各村将公路管护纳入村规民约,创新“积分制”管理。村民李明秀告诉记者:“参加义务护路能攒积分,年底能换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目前全县开发护路员公益性岗位1237个,每年投入资金529万元,带动脱贫户年均增收8000元。黄都镇万云村村民黄坤跃自从当上护路员后,不仅每月有固定收入,还主动学习养护知识,去年被评为“优秀护路员”。
在丹砂街道桃符村社区,专业养护队队长吴兴财正熟练操作着新购置的扫地车清扫路面。“这台扫地车一天能清扫30公里,相当于20个工人的工作量。”2021年,务川引进2家专业养护企业,对全县农村公路实行市场化养护,养护质量显著提升。
在砚山镇,当地探索出“合作社+农户”的养护新模式。毛田社区党支部书记梁益敏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把50万元集体经济资金入股养护公司,年分红8万元,还解决了12个村民就业。”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养护资金问题,又壮大了集体经济,实现多方共赢。
在涪洋镇小坪村,村民马键指着新修的排水沟说:“去年6·18暴雨冲垮了200米路基,政府马上拨了15万元专项维修资金,现在再大的雨也不怕了。”为确保养护资金专款专用,县里还建立了“阳光养护”监管平台,每笔资金流向都可追溯。

务川自治县红丝乡先进村“组组通”公路 田东摄
“三大突破”激活运营:从“出行难”到“产业兴”
2017年,务川至镇南、务川至丰乐公交线路开通当天,68岁的村民田茂英特意穿上节日盛装来体验。“以前去县城要转2次车,花20多块钱,现在7块钱直达,刷老年卡还免费!”田大妈高兴地说。
“目前,全县已开通城乡公交线路2条,投入车辆64台,惠及群众18万人。”县交通运输局交通运输服务中心主任王友波介绍。
在泥高镇泥高社区,“交邮融合”服务站站长徐戚松正忙着分拣快递,“现在每天收发快递200多件,村民的腊肉、蜂蜜都能卖到外省。”
务川创新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成50个“交邮融合+”服务站,去年带动农产品销售2.8亿元。村民申晓燕通过服务站把自家制作的霉豆腐卖到了广东,月收入增加3000多元。

柏村镇后坝村羊肚菌基地(航拍 )。杨冬 摄
在大坪街道龙潭古寨,返乡青年申小波把自家百年木楼改造成特色民宿。“路修好后,去年接待游客2000多人,收入30多万元。”申小波说,现在村里像他这样的民宿已有8家。
交通改善催生了新业态,目前,全县发展农家乐100余家,带动就业2000余人。更令人欣喜的是,去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7亿元。
站在海拔1400米的万亩草场栗园远眺,一条条“四好农村路”如玉带般缠绕在青山之间。务川自治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黄杰表示,将强化“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全链条管理,聚焦县乡道升级改造、农村危桥改造加固、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等群众关心的问题。
“下足绣花功夫,不断提升道路运输服务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农村公路真正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黄杰说。
夕阳西下,行政中心广场上,村民们跳起欢快的仡佬族舞蹈。市民田小刚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路通了,心顺了,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四好农村路”正载着仡佬儿女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下沉的公路管护员对公路环境进行维护。
采访手记
在为期一天的深入采访中,记者走访了务川3个乡镇6个村寨,深切感受到交通巨变给这片土地带来的生机与活力。从“出门难”到“路路通”,从“运输难”到“产业兴”,一条条“四好农村路”不仅改变了山区面貌,更铺就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这背后,是党员干部“5+2”“白加黑”的辛勤付出,是广大群众投工投劳的积极参与,更是新时代贵州交通建设的生动实践。
在丰乐镇田村村,记者看到78岁的王奶奶坐上了开往县城的公交车;在黄都镇丝棉村,返乡创业的赵明华把自家房屋改造成了电商服务站;在涪洋镇小坪村,孩子们骑着自行车在新修的公路上欢笑追逐......这些温暖的画面,正是“四好农村路”建设最生动的注脚。
铺下的是路,连起的是心,通往的是幸福。务川的实践告诉我们,农村公路不仅是基础设施,更是民心工程、致富工程。当一条条公路延伸到村村寨寨,带来的不仅是出行的便利,更是发展的希望、致富的信心。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四好农村路”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杰
编辑 卢世容
二审 管云
三审 岳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8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